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千辛万苦争取到了赴德国留学机会,一去就是十一载,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梵文和吐火罗文。特别是到了40年代,德国遭盟军飞机轰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食物奇缺,他在饥寒交迫中刻苦学习的精神感人至深,很值得一读。
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核心是 人生方程式 和 判断基准 ,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 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 ,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 阳明心学 和 稻盛哲学 ; 以心为本 ,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 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 敬天爱人 ,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 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 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翁同龢于晚清重大政治活动无不参与。《翁同龢》以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一生经历为线索,介绍了他的历史事功及他的各种主张:力主银行、铁路国人自办;主张实行屯垦戍边,寓兵于农;坚持 任法不如任人 ;强调 以德教为先 ,传统与开新并包;主张改革,援引康、梁等维新力量,支持光绪帝维新变法。
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 南饶北季 。《东方学泰斗 季羡林传》由中央民族大学杨天舒副教授撰写,分为齐鲁大地乡土少年、莘莘学子一飞冲天、水木清华激扬文字(上、下)、留学德国异邦新知、烽火流年日夜归心、红楼春草燕园秋霜、学无止境恒以穷年八个章节,用文学的语言记录了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学泰斗的一生。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人物传记,旨在以画传这一新颖生动、直观可见的形式对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做全面介绍,配以大量的珍贵图片,夹叙夹议,并以故事情节贯之,既生动有趣,又丰富感人。
刘永济(1887一1966),字弘度,号诵帚,晚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他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也是20世纪著名的词人,其在古典文学有关 屈赋 、《文心雕龙》以及词学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该书稿从详细从刘永济的家世渊源、求学经历、教职经历,与学衡派关系以及对武大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先生在政治变动时期在思想及人身上受到的变化与冲击,以及其著作《诵帚盦词》《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屈赋通笺》《文心雕龙校释》《唐人绝句精华》的学术价值和先生对词学研究、 说部 研究、曲学研究所作的贡献等几个方面阐述出刘永济先生对现代中国学术不可磨灭的贡献。总体而言是一部有关刘永济先生评传的权威书稿。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苕上老人,出身浙江桐乡乌镇平民之家。汤国梨九岁失怙,在乡帮助寡母操持家务,好学的她利用两年私塾基础、一本康熙字典,研读《白香词谱》和《诗韵大全》,习诗填词。她一生不懈学问,终成近代中国一代知名诗人词家。 汤国梨是桐乡小镇走出去的才女,是大学者章太炎最贤惠的妻子与最坚定的战友,是鲁迅、钱玄同等章门弟子最敬重的师娘,是最坚定的抗日主义者、最热情的新中国成立欢呼者、最衷心拥护统一的爱国者,其睿智与坚韧,予人启迪与鼓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近代中国新女性。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湖北黄梅人,教育家、 学者。麻天祥编著的《汤用彤评传》以汤用彤思想发展的路向为线索,追溯其文化观念形成的轨迹,旁征博引,纵论汤氏从“昌明国故,理学救国”而至“中西互补,因革损益”的文化系统工程建设,以及对其学术思想的催化与导引而开创的学术黄金时代。从而再现了一代学术大师汤用彤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宏阔的学术襟怀及其开代学术风气的学术业绩而鼎立于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气球理论”,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规律左右。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 的文化特色。\"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湖北黄梅人,教育家、 学者。麻天祥编著的《汤用彤评传》以汤用彤思想发展的路向为线索,追溯其文化观念形成的轨迹,旁征博引,纵论汤氏从“昌明国故,理学救国”而至“中西互补,因革损益”的文化系统工程建设,以及对其学术思想的催化与导引而开创的学术黄金时代。从而再现了一代学术大师汤用彤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宏阔的学术襟怀及其开代学术风气的学术业绩而鼎立于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