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作者整合知人论世的学术方法和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语言,在继承经典笺注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解读,旨在发掘古典诗词对于人生真正问题的助益性,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深切的生命体验。
这是一段内容格外丰富的历史,其间充满了奇闻轶事、仿真陈述、古怪现象和真知灼见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普朗克、罗素、惠特曼、兰波、毕加索、勋伯格 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一百多年前也曾经历一切先驱所必然承受的来自旧世界与旧思维的质疑、误解、嘲讽、冷漠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他们当中,有人在世时便已声望日隆,也有人在寂寞中离世 对任何有兴趣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富于想象力的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书跨越了学科界限,涉及艺术、自然科学、文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以现代主义生成期各个领域代表人物的生平为脉络,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先驱的创造活动和智识突破,再现了世纪之交巴黎、维也纳、圣路易斯和彼得堡等地的创新氛围,展现了一段通俗而又生动的现代思想发展史,精彩
睁开城市的双眼,微小的距离要相见。 用12人的故事,致我们的时光。 看见音乐的 背面 ,看到音乐人的 来处 。 他们是歌者,作词人,他们来自西北、北京、四川、山东、广西 他们将歌声遍布中国大地,用旋律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12个音乐人,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无数别样生动的人生故事:赵雷登上《歌手》舞台后渴望走出成名这座 围城 ;写过三次《家》的罗大佑决定不再漂泊;窦唯脱离了世俗却仍被世俗描绘着;摇滚老炮苏阳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民族乐;程璧往返中日十年,用音乐和诗歌记录下最浪漫朴素的日常;张浅潜 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东西 《鹿港小镇》《那些花儿》《成都》《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倒淌河》《理想三旬》是如何诞生的? 时代之声 偶尔振聋发聩,在每人心头响起一记重击;偶尔细腻平淡
1922年,被埃兹拉 庞德称为新时代元年,或现代主义元年。 1922年,詹姆斯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T.S.艾略特的《荒原》面世;菲茨杰拉德选择这一年作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空背景。这一年,希区柯克执导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康定斯基和克利加入包豪斯;华特 迪士尼发行他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奥斯曼帝国崩坍;英国自由主义终结;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从新奥尔良乘火车到达芝加哥,使爵士乐成为那个时代的ZUI强音;好莱坞革新了功成名就的内涵 这一年,天才云集,群星璀璨。 本书是对1922年的迷人记述,通过作家、艺术家、舞蹈家、设计师、电影制作人、人类学家、哲学家、剧作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日志,揭开了许多现代主义名人之间鲜为人知的联系。他们的作品和生活在1922年的12个月里碰撞交叠,引起了一股革新浪潮,标记了一个新时代
本书收录了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先生怀念中国画坛徐燕孙、卜孝怀、王叔晖、赵宏本、刘继卣、贺友直、顾炳鑫、林锴等三十五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文章。通过对这些美术名家的人生历程、艺术生涯进行白描式的讲述,温情回顾了与这些父辈级艺术家亲密交往的点滴时光,展现了每位艺术家的经典画作和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趣味性兼具,突出了 尽精微、致广大 的独特艺术美感和历史人文情怀。 这是一群对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们都经历了新旧中国的交替,并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他们都热爱绘画并且成就斐然。
法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全世界知识分子的鼻祖与仿效的楷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为人类贡献和传承大量精神财富的群体。更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敢于挺身站在权力与暴力面前为正义呐喊的群体。他们代表了人类自由、平等的*价值。 本书铺展开宏伟壮丽的长篇画卷,描绘了法国知识分子的全部历史。从中世纪的史前史到左拉 我控诉! 的呐喊,再到当代反全球化的ATTAC运动,一个个挺直脊梁、敢于面对社会不公、勇于挑战权威的法国知识分子形象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 除了梳理了法国知识分子的来龙去脉,本书更是对什么是真正的 知识分子 做了发人深省的论述:并不是有知识的人就是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必须要有良知与担当!通过对法国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的了解,读者将会对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良知与担当有所领悟。就这一点而言,本书不啻是一部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傅雷《巨人三传》卷首语。 《巨人三传》,是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这三本传记分别于1934、1935和1942年由傅雷译出,以“巨人三传”为总标题,发行超过数百万册。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敢于坚决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者,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中兴名臣”。相对完整地经历了人类19世纪,见证并参与了 “崛起与衰落,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与政治”主题。 徐志频编写的这本《左宗棠(帝国 的鹰派)》以左宗棠生平经历的大事为主线,以陶澍、胡林翼、林则徐、曾国藩、郭嵩焘、王闿运、胡雪岩、李鸿章、慈禧等人与左宗棠的关系为 辅线,用生动可感的故事,客观写实左宗棠曲折传奇人生,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 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 为什么晚清会产生左宗棠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怎么去认识和看待左宗棠?《左宗棠(帝国 后的鹰派)》抛开历史
本书为“研究雷锋”系列之一。本书分别介绍了雷锋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的由来、发展和内涵,分析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者行动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将雷锋精神与志愿者服务精神相结合起来、用雷锋精神推动志愿者行动的有效举措。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吧。纵观此书,你可以会晤百年来的科学泰斗、文学巨匠、和平天使,你不仅可以从中目睹座核反应堆如何建造,爱因斯坦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创立了相对论,爱丁顿如何证明“光线可以转弯”……你还有幸分享他们在做出发明与创造时的喜悦与激动,以及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与懊恼。你更可以感受到从呱呱坠地之时与普通人无从区别的这些巨匠们具有怎样的一种创新品质与科学精神……本书是丛书之一,讲述了诺贝尔落选者的故事。
本套装为明清的人物传记,所选人物在均为现代人较为推崇学习的历史名人。书中人物在官场的升迁、为人处世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当下,作为我们行动的范本,更能够让读者收获更为体系的知识。 《张居正评传》追溯到张居正的幼年,详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出生平凡,后身居高位改变历史的政治家。 张居正对明朝后期颓废的历史局势的扭转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受命于朝廷败落之际,但以非凡的智慧和魄力,让大明的衰落足足延迟了半个世纪。对于新的经济条件下的近代思想和制度,张居正无疑是一个刽子手,但是他通过整捯超纲、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让明朝重现生机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左宗棠全传》重溯历史,讲述了晚清名将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他只得隐居乡下,专注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初入官场已
《冷峻的良心 奥威尔传》 奥威尔( 1903-1950 )写出了二十世纪有名的两部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这让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世界。但即便没有这些成就,奥威尔本身依然值得一写。他有过一段愤怒的童年,在缅甸当过警察,在巴黎当过洗碗工,在英国自讨苦吃做流浪汉,还曾在西班牙险些被政治谋杀,他又和极权主义战斗了十几年。 奥威尔是一个很奇特的人,在整个文学史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他一生辛酸困苦,一生卓尔不群。对他的评语就是那句著名的话: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香港明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集散地,在知识份子中影响极大,大陆没有公开发行。 1966 年,金庸先生在香港创办《明报月刊》之后,刊物的历届主编均为华语文学界的大师,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
这套丛书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权威性。雷锋身边的战友、培养雷锋的领导干部、看着雷锋成长的亲朋好友直接参与写雷锋,是用手材料叙述雷锋,其中还纠正了社会上对雷锋不恰当的传闻,还原了雷锋的真实性,维护了雷锋精神的纯洁性。二是具有完整性。有人说,这是一套既用多种形式全面地介绍雷锋事迹、系统地多专题研究雷锋精神的书籍,又是注重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当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的读物。三是具有针对性。该大型丛书分别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职工、大学生、部队士兵等不同职业的人群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学雷锋提出了参考意见,其中不乏独到之处。这些意见和看法在作者所作的多场报告中已与听众形成共识。这是一套值得收藏和系统研读的作品。对不同的读者来说,也是一套可各取所需的读物。
你知道张九龄的辞职理由是“老妈叫我回家”吗?你知道温庭筠喝多了说胡话,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吗?你知道高适当了十年穷光蛋,最后封官拜将吗?这些发生在一千年前的故事比明星八卦还好看,也更让人感同身受。陈子昂、罗隐、韦应物、李贺……他们是非“一线”唐代诗人天团,但也都是唐代“北漂”,在冷酷的现实中不断争取想要的生活。有的成功上岸、名利双收,有的一生潦倒、成为谈资,但他们的诗文与抱负穿越千年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诗歌讲述人生的喜怒哀乐,也用诗歌讲述大唐的光辉与晦暗。这是一本青春版的大唐才子风华录,更是用十个天才诗人串联起的三百年大唐史。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主要介绍了序厅和七个展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 两弹一星 元勋郭永怀的一生,从早年留学国外,致力于声障研究,开创PLK工作法,到回国后,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中做出重要贡献,直至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缅怀郭永怀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追求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并深刻体会到郭先生在探索科学道路上的远见卓识和呕心沥血,进而继承与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科研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大无畏精神。
吴庆锡、崔济愚、金玉均、池锡永、徐载弼、李商在、黄玹、朴殷植与申采浩 本书由九篇各自独立的人物小传组成,选取韩国近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九位知识分子,从历史背景、人生经历、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所研究人物较好地兼顾了全面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全书以时间为序、人物为纲,以点带面,展示了1860 1940年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到韩国独立运动的近百年历史中,韩国知识分子反抗侵略、争取独立、追寻现代化的努力、挫折和成就,剖析了他们在那个跌宕起伏的大时代的思考与彷徨。
《血汗和麻将(一个海外华人社区的家庭与企业)/海外客家研究译丛》编著者欧爱玲。这是一本描述客家人在海外的家庭和企业发展状况的书,作者欧爱玲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在印度加尔各答这个已颇具规模的华人社会的家园,客家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加尔各答客家人为主体,聚焦于家庭、企业和种族角色,对客家华人在当地制革业中的优势地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纵向分析了、第二和第三代华人制革商的家庭和企业结构,并考察了加尔各答客家人向多伦多等世界其他地方的迁移,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一在加尔各答人数不多但很重要的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