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以美国金融财团 摩根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生动、详实而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这一家族所经历的传奇故事。从默默无闻来到北美的初代移民,到筚路蓝缕苦心经营的J.S.摩根;成就家族高峰影响一个时代的金融巨头J.P.摩根;继承父业开创家族财团新局面的杰克 摩根;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个人性格,都一一展现于书中。本书后半部分内容,描述从财团分裂后直到当代,摩根大通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各自行业领域起伏发展的商业历史,一窥摩根家族传承百年的财富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 洛克菲勒是20世纪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家族是影响全球百年商业史的大财团。本书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全球金融史、经济史为暗线,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套装共3册)》在家谱中占有的分量虽然不很大,但特点很鲜明,其价值也很独特,往往有文字记载所不及之处。所以《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的编者独具慧眼,将图录单列一卷,予以辑录。全编分住宅图、祠堂图、坟墓图和其他图四类,每图并辑录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了解古代家族生活的细节和相关事物的形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发展型政策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的经验》是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的年会论文集。主要是从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讨论中国的发展问题,内容包括: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等。
历代传世家训编例 一、本书共选五十名作者的有关家训的文章,在考虑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同时,照顾到上自春秋下讫明清的各个朝代,选取作者的标准,本着其具有立德、立功、立言的 三不朽 原则,尽量回避有历史争议的人物。 二、本书所选文章,出自历代典籍,参照《论语》、《孟子》、《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齐书》、《中国历代散文选》、《中华家训》、《今古通鉴》、《历代家训》、《人才鉴要》、《梁启超家书》等,做了大量校订工作,对有异议处,综合各家之说,查找佐证。定稿后,又请专家审定。 三、文章顺序以作者的生年先后为据,未考虑卒年。每个作者,均给予一百余字的介绍。所述内容以《辞海》的《文学分册》《历史分册》《哲学分册》为主要参照,再根据掌握的资料,归纳概括,力求用简洁通俗的文字,反映作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漳州移民卷(套装上下册)》据统计,至二十世纪末,国外及台湾地区的漳州移民后裔超过两千万,其中台湾地区祖籍漳州人口约千万。这些移民活动,除了家谱,很少有专门资料予以记录。漳州本地及台湾、海外漳州移民后裔的旧谱不足千部,但其中对漳州移民的记录很详细,是难得的移民史料。
教育是传统家族事务中的核心内容,作为家族百科全书的家谱对教育资料的保存和记录可谓不厌其详。诸如私塾制度、学校章程、读书规范、学戒、塾师传记等多方面的情况,家谱中都能找到详细的记载,是其他史料不能等量齐观的。此编辑录的资料非常丰富,辑录者还分门别类按照图表类、条规类、契据类、记文类四类进行了编排,方便读者的查找和使用。
本书以四库系列丛书中的明人谱牒序跋为基本史料,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统一的方法,对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阐释过程中,还较多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所搜集的谱牒序跋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韩姓是一大姓,在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列于第15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韩姓是第25大姓。根据*统计资料,大连韩姓人口总数为63902人,在大连市姓氏排行中位于第17位,占大连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14%。韩姓起源很早,距今约三千多年。相传为周武王之后。大、小韩共同的始祖韩召祖籍山东文登,明朝末年为辟战乱渡海至辽东广鹿岛。清初招民开垦,韩召家族从其第三代由广鹿岛迁至金州,开始分为大、小韩,其后又陆续徒居牧城驿、营城子、普兰店、瓦房店……有些还远赴黑龙江省双城、拜泉、克山与吉林省东辽、东丰等地,开拓创业,世代繁衍,至今已历三百多年。 《大连韩氏族谱》是记录大连地区韩姓族系源流的一部谱牒学专著。谱书共分三编:家族历史、家族人物、家族谱系。该谱书史料翔实,考证严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
本书是银行巨头沃伯格家族的传记。20世纪初的美国金融界,是由摩根、沃伯格、罗斯柴尔德这类银行巨子所操控。当时沃伯格家族的著名成员有:1.保罗·沃伯格,美联储的总设计师、美联储副主席;2.马克斯·沃伯格,时任德国政府经济部门高级幕僚,参加过一战后的凡尔赛会议,同时他也是德国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之一——M.M.Warburg公司的领袖;3.费利克斯·沃伯格,美国库恩-洛布公司高级合伙人、著名慈善家;4.弗里茨·沃伯格,汉堡金属交易所主席。毋庸置疑,沃伯格家族在金融领域的地位无可撼动,他们的历史正是世界金融发展的缩影。
家谱既是各族姓的系谱,也是诗文的渊薮。名家诗文集每有遗漏,在家谱里往往可以得到很完整的辑录。有些名气不是那么大的学者或民间诗人,他们的作品很少有版刻的机会,也多得益于家谱的保存和流传。因此家谱是古代文学作品极为丰富的宝库,汇辑为一编,不仅有助于这些文学作品的再阅读和再流传,还能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路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诗文卷(套装共3册)》即应此而作,从海量的家谱中精选各姓诗文,凡百余姓氏,千余名作者,近万篇作品。
此谱是南海西樵梁氏著名族谱之一,曾多次重修。从始迁一世祖梁肇开始录入,以世系表的形式序录南海西樵梁氏一族的谱牒,如始迁一世祖梁肇宋徽宗时授同知清海军事,罢任後侨居广东南海丹灶,生四子:明远、明翰、明达、明韩,为四房。下则细分各房分支世系,如长房丹灶西村、东村、西村北分支世系,二房沙棠角房世系,等等。该谱共四卷加外集三卷。正谱四卷皆世表,外集有恩荣谱、节孝谱、耆寿谱、祠宇谱、茔墓谱、艺文谱及家规、谱辩、谱纪、世系源流等。此谱展示了南海西樵梁氏一宗的发展脉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南海西樵的历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
家谱号称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重视,但家谱数量的庞大和保存的分散使它的利用受到了很大局限。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团队首次从海量的家谱中,辑出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汇成《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套装共18册)》。选编分“家族源流”、“家规族约”、“经济”、“教育”、“序跋”、“凡例”、“图录”、“传记”、“文学”、“礼仪风俗”、“漳州移民”十一卷,基本囊括了家谱中可资利用的各类信息,是学界相关研究和民间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更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同治壬申年重修庞氏族谱》十二卷,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世系图和其他内容。卷一开载《序文》、《凡例》、《诰敕》、《墓志》、《列传》、《里宅图》、《山图》、《总图》、《始祖至各房祖世系表》各节;卷二至卷十二为世系图,采用“苏式谱法”,五世一提,开列庞氏“翼冲房”、“大墟房”、“潘涌房”、“弼头房”、“海口房”、“紫洞房”、“滘边房”、“上街房”、“石房”、“田心房”等十房世系,每房世系之后又有世表,记载谱主字号、功名事业、生卒葬址等事。此谱展示了南海西樵地区庞氏的发展脉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南海西樵的历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
程千帆沈祖棻夫妇均为现当代著名文史专家、诗词大家,曾先后担任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为改革开放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古典文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基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程千帆沈祖棻年谱长编》以程千帆日记、回忆录及程门弟子的记述和史料为基石,钩沉述往,将程、沈二人的生平事迹以其生活的年月为顺序,用年谱的形式详细记述,全面系统地展现了程、沈二人的人生轨迹和学术、工作成就。本书由徐有富著。
《西夏番姓大族研究/西夏学文库》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夏学文库》辑其中一本,绪论讨论西夏的族群结构与族群认同,分析党项人的他称和自称,考察党项人在复杂的族群结构中如何形成族群认同。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身份认同,考察唐代党项拓跋氏从猕猴种到西羌、从西羌到北魏拓跋氏后裔的身份认同转变,唐代党项窦氏自居为西羌和扶风窦氏的双重身份认同,并分析产生这些身份认同的原因及影响。第二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权力构建,考察党项拓跋氏、窦氏与唐中央及夏州藩镇之间政治关系的演进,分析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官爵制度之变迁及其政治内涵。第三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信仰与西夏政治之间的互动。最后对上述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指出西夏番姓大族的身份认同与信仰始终与他们的政治权力演进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西
家族源流无疑是家谱中核心的内容。家族源流包含源和流两个方面,流即各姓氏近世的谱系,确实可信,但对源一方面,世人多不相信家谱的记载,尤其诟病其对名人的攀附。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家谱都如此,从宋代开始,家谱的纂修者不少明确反对这种倾向,主张真实的记录,记其可记,阙其可疑。应该说,后世的家谱主流继承了这种信史的传统。《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家族源流卷》的辑录对了解和研究各家族的源流无疑是为方便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