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年谱。刘师培(1884 1919) ,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 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更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张澜年谱新编》讲述了: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生长、成就在一个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历经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波澜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求索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多党合作的历史丰碑上。《张澜年谱新编》以年谱的体例编写。作者谢增寿教授历时五年时间,以尊重和还原历史为宗旨,踏遍了张澜先生生前的足迹,查阅了有关张澜先生的所有史料,在新史料、新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是近年来张澜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力作。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 ,韬奋是其笔名。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早年曾就 读于南洋公学,毕业于上海约翰大学。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 ,以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3日刊等,创办生活 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大批进步书刊。积极参 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民主运动和抗日救亡 活动组织,为*名“七君子”之一。出狱后,积极投 身全面抗战,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的斗争。 后受到国民党迫害,离开重庆,辗转于桂林、香港、 广东、上海、苏中、苏北解放区,并希望能去延安, *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因病症严重,于1944年7 月24日不幸病逝。中共中央追认邹韬奋为
田本相、阿鹰编*的《曹禺年谱长编(上下)》 对曹禺一生的生活、创作和工作经历做出全面而详细 的记录,几乎将一切蛛丝马迹的资料都尽收其中,并 重视对曹禺生活转折点的展示,以此探寻曹禺重点剧 作的创作动因、题材来源、写作过程等,揭示他苦闷 心灵的原因和内涵,并从侧面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思 想的历程和悲剧命运。在资料收集方面,曹禺*作、 有关诗文、杂史方志、年谱传记、日记笔录、遗址旧 居、文物档案、期刊杂志等,均在搜索范围,同时注 重口述历史的调查,对曹禺及他的亲朋好友进行了多 次访谈,从中获得了*为珍贵的史料。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后一位传统诗人。 本书即为其年谱。谱前述义宁陈氏家世渊源,附世系表。本谱纪日期,例以农历,其后标注公历,以资参照。 本谱各年之下,详列谱主本年之行止交游;谱文之下,引述相关文献,既以明事迹所本,亦就迄今为止之文献资料中涉及谱主之记载有讹误或歧异者,以案语为辨正考异。凡征引文献,均注明出处,以便检核。
《闻一多年谱长编》是把闻一多一生大事、著述、活动、交往等按年编辑,材料详备,考订准确。是研究闻一多生平、学术、思想的手资料。全书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编写规范严谨。本书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包括红柯小传和红柯年谱,并附有红柯作品出版年表、红柯作品获奖年表、红柯研究目录和红柯《生命树》创作手记、作家迁徙记,供研究红柯的读者参考。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孙衣言(1815—1894),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浙江瑞安人。清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太仆寺卿,寻以疾乞归。生平努力搜辑乡邦文献,刻《永嘉丛书》,筑玉海楼以藏书。著有《瓯海轶闻》《永嘉古文词略》《永嘉内外集》《逊学斋诗文钞》等。子孙诒让,购书益富。后其藏书大部分归于浙江大学图书馆。玉海楼至今保存完好,现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郭沫若书“玉海楼”匾及楹联。本书以丰富的材料对《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进行增补,将为研究孙氏父子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从年谱中还可以了解到晚清振兴永嘉学派的基本过程和温州的优良文化传统,对促进温州学的创建也将大有裨益。
......
穆藕初(1976一l943)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早年留学美国,习植棉、纺织和企业科学管理。先后创办德大、厚生、豫丰三家纱厂及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企业,被誉称为“棉纱大王”。难能可贵的是,穆氏成为巨富后,并未花天酒地,先后捐巨资选派北大罗家伦等学生赴美留学,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学校,创办昆剧传习所、位育小学等。1928年,出任工商部常务次长。“七七事变”后,支持抗战,出任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本局总经理等职。发明“七七纺棉机”,为大后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1943年在重庆病逝。著译有《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植棉改良浅说》、《藕初五十自述》等。董必武曾撰挽联云:“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日,独留清白
内容简介本書以程頤的生平、學問、交遊與從政爲線索,結合史書、文集、筆記與書信等資料,以編年的方式進行總結。書中引用大量原文,將程頤的學術主張、他人的評價、程氏弟子的後期活動一一羅列,自程頤以來的宋明理學的大致脈絡得以清晰呈現。本書適合對宋元理學感興趣者及相關研究者閱讀。
年谱分两大部分:先简列谱主冯沅君、陆侃如夫妇的生存处境,记与谱主关系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重要事实,以明谱主生存的社会境遇、时代氛围、学术概貌。次叙谱主的事迹、思想、著作等。之所以先列生存处境,主要是因为谱主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互联互动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场域中度过的。本年谱的主体是著录谱主一生的主要事迹、思想和著作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尽力做到全面、具体。对他们的著作,凡是已知见的,全部列出,重要的论著,简介其主要内容、写作过程。
本书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之一种。殷夫(1910 -1931),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读书时先后用过徐白、徐文雄(字之白)等学名,笔名有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孚、沙菲、沙洛、洛夫、Lven等,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 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别了,哥哥》《血字》《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同时,他还在《列宁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性文章。本书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详细记载了殷夫生平之事。
刘师培(1884—1919),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 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指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涵盖长江之安徽段区域内所孕育、产生和发展并传存于世的各种文献资料。皖江地区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