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年谱新编》讲述了: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生长、成就在一个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历经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波澜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求索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多党合作的历史丰碑上。《张澜年谱新编》以年谱的体例编写。作者谢增寿教授历时五年时间,以尊重和还原历史为宗旨,踏遍了张澜先生生前的足迹,查阅了有关张澜先生的所有史料,在新史料、新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是近年来张澜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新编傅山年谱》笔者尹协理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研究傅山,焉傅山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众多的贡献深深感动。但由于以前研究与宣传不够,国内外能全面了解傅山的人并不多见。于是决定深入研究傅山的事迹及其贡献,到处搜寻、广泛发掘傅山的*作与流传至今的手稿;利用晋阳学刊这个学术园地,在主编高增德先生的支持下,开辟了傅山研究专栏,联络省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自己*是努力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各大专业杂志发表,宣传傅山的思想与学术贡献;在此基础上,向笔者供职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贯文先生、副院长张海瀛先生*力建议,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全国性的傅山学术讨论会,以引起学术界对傅山研究的重视。于是在省委省政
????序言 ????陈思和 ????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部著作《洪?N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N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将洪?N生平及其剧作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编制年谱,功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细考订谱主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史料;二是对于谱主经历的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三是对其人其书的整体研究的推进。那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年谱编撰是*花时间*吃功夫,同时也是*有学术价值的一种治学方法。研究者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在资料的选择和铺陈中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周绚隆编写的这本《陈维崧年谱(上下)》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分上下两卷编写,包括陈维崧传论和陈维崧年谱两部分。
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本书是用英汉对照,以中国年谱的方式记写了莎士比亚的传略。材料详实可靠,配有的背景材料,眉目清晰。
邵川编著的《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很好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段祺瑞年谱》记述了其一生事迹,为研究当时的一些重要活动提供了线索。 吴佩孚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风云一时的人物,《吴佩孚正传》记载了吴氏在20年代的政治活动,虽对其有不少溢美之词,但所据资料多源于当时报纸,史实基本可信。 《近代史料笔记丛刊》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规划的大型史料丛刊之一种,选辑1840年至1949年有关中国近代史方面各种记录形式的“稗官野史”,内容涉及宫廷秘闻、政坛内幕、军阀兴衰、贵族政客生活百态、社会民风民俗、名人逸闻逸事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为其中一册,记短祺瑞一生事迹及吴佩孚的略史。
本丛书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本书对汉武帝一朝政治史事中若干历来难解之疑谜给予了解析。
一、本书分为正文及附录两部分。 二、本书正文均用纲目体,引用资料、注释,皆用小号字置于标题之后。引文比注释低一格。 三、《年谱》中引用文字中异体字、简称等一仍其旧,不作修改。 四、正文中《至德周绍良先世世系表》是根据《憝慎公周馥支下世系表》节录而成,只限于周绍良先生有关的部分。 五、附录中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口代替。 六、附录一、附录二,系作者根据当时故宫博物院清点目录整理。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朝代不明确者置于*后。 七、周绍良先生分批捐赠及转让之拓片,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因捐献(或转让》时间不同、接收单位不同,分成三部分置于附录中,按照朝代、年号、年代顺序排列。其中附绿三、附录四由冀亚平先生整理。附录五由谭瀚冰女士整理。 八、正文中涉及的有关人物、著作、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或许没有别的东西能比他的出版物——600多篇科学论文、论著、短文、综述和见解——更好地反映他的才华、兴趣及影响的宽度和广度。1901年3月,爱因斯坦22岁时,在一本德国期刊《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篇科学论文:他的后一篇文章是1955年去世前几个月发表在期刊《共同事业》上的短评。在这54年里,他的著作涉及相对论、量子物理、民族主义、犹太文化和宗教、战争、和平以及教育等领域。确实,爱因斯坦的著作如此丰富,甚至许多了解他的敬慕者也不熟悉所有这些作品。 《爱因斯坦年谱》逐年介绍他的300篇重要的出版物,将它们纳入爱因斯坦的生活,科学和世界历史的情境之中。作者首先集中关注爱因斯坦的科学和人道主义论著,汇集了他的大多数论文,描述围绕它们的出版而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包括爱因斯坦
年谱这门科学,一向各自为政,或只写谱主生平,或兼及时代背景,或更及有影响的人物。但不管如何分歧,不能一致,却只有一个目的,不可改易,这就是便於阅读,便於研究,便於汲取经验教 即以此为出发点,考虑方苞、刘大槐、姚 这三位作家、学者同为桐城人士,同作古诗文,同讲古文法则,同宗程朱理学,同为从事教育事业,而又师弟子一脉相承,影响於当时及後来,所以合为一谱。既省篇幅,且可方便阅读。一编在手,诸事具备,减少向外 索取的辛劳。但这并不是我的发现,梁启超早已说过:“从前有许多人,同在一个环境,同做一种事业,与其替他们各做一部年谱,不如并成一部,可以省了许多笔墨和读者的精神。”(《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我的设想和写作实践正是受到他的启示。本谱采取时代背景、谱主生平以及与谱主关系密切或有重要影响者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绹则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本稿广征旁搜史料,对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家世、籍贯、仕宦、交游、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包括诗文编年和辨伪)、生平著述等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令狐楚父子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的一个空白点。 本年谱在体例安排方面比较科学合理。谱中每年之下先录时事,以见当时之政治背景、朝廷重要人事之变迁、交游之行事等;次列谱文,详列谱主本年之仕宦、交游与政治活动;然后征引考证资料,以明结论所据;对于史籍记载及今人论著有误或歧异者,则作“辨正“、“考异“;
为了推动民国史和北洋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全面展现作为北洋重要将领之一的倪嗣冲一生的重要活动和贡献,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近代安徽历史名人研究所”广泛搜集、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资料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等处相关资料,利用北洋时期的政府档案、公报,近代史资料汇编,安徽省志及各县地方志,民国人物的日记、年谱、函札、回忆录、家谱及当时重要报刊、杂志等有关资料,全面梳理和搜集有关倪嗣冲活动的重要信息和记载,分类归纳、整理,按照年谱的体例加以规范、编排,形成了此一年谱,从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外交、管理、教育等多个角度立体展现了倪嗣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