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23年12月5日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召开的 李学勤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研讨会 的会议文集,该书从多角度总结了李学勤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辑收了李学勤先生同人、亲友、学生撰写的回忆与怀念文稿,另有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一些相关领域研究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古文字、书法学、出土文献等相关专业,文集中的各位作者都是活跃于国内外史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代史学界和古文字学学界发展动向、讨论热点,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学界的最新动向。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文史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弗里德里希 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是德语文学中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本书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 席勒复兴 。
我国著名的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不忘初心、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毕生精力报效党、祖国和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就并作出重要贡献。本书介绍蔡美峰院士针对地下、露天、露天转地下三大类采矿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采矿设计优化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开采地压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地应力主导的能量聚集和演化为主线,揭示矿震、岩爆、冲击地压等开采动力灾害诱发机理及其与采矿过程的关系,并提出地下采矿与岩石开挖工程岩层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运输系统及强化开采技术、露天转地下相互协调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岩石力学、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专
本书为纪念陈育宁、汤晓芳伉俪80寿庆编撰的贺寿文集。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者们与陈先生、汤先生的学术交谊;二是对陈先生、汤先生的学术评介;三是有关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边疆民族研究、西夏研究、石窟艺术研究等领域的论文。这些文章既有经修订增补的已刊旧作,也有新撰的稿件,涵盖了两位先生学界的朋友、同事和学生。
吴阶平、陈竺、沙祖康、吴建民、沈晓明、罗蒙作序推荐 胡庆澧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78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顾问、驻国家代表、助理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等,工作时间长、工作阅历之丰、担任职位之高,是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至整个联合国系统中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代医务工作者,胡庆澧鲜明地体现中国现代医务工作者所具有的精湛技术、无私奉献精神与高尚格,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还凭借渊博的临床知识、丰富的工作丝验对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情况和各种疾病的预防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展现了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同国以后,胡庆澧鞠躬尽瘁,发挥余热,对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天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他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一生研究成果丰富、著作等身,培养了不少学术人才,对中国学术界贡献巨大。2025年2月适逢杨天石先生九十华诞,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等为杨天石先生举办九十寿辰纪念并做杨天石先生学术研究会,由其学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臧运祜、罗敏等牵头为杨天石先生编写纪念文集,特邀请学界知名人士及杨先生知交故友赐文,内容包含学界相关顶尖研究成果、与杨先生交往事及其他文字。共收入文章四十篇,并附若干珍贵照片及年录。
2014年1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宣传活动家、翻译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第一书记梅益同志的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老一代革命家对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后人,我们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的决定编辑了《梅益百年纪念文集》这部纪念文集,向逝者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梅益百年纪念文集》内容包括纪念文章、梅益口述回忆与部分遗作、回忆与思念(战友回忆、亲人的思念)及附录等。本书由郝时远、杨兆麟主编。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轻快笔调,展现了清史大家戴逸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学术追求。从幼时痴迷阅读到青年问学胡适,从学林崭露头角到问津 学界,从耕耘史学到掌舵中国史学会,有成长的趣事,有激越人心的奋进, 有抱守学术初心的安然。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学术人生史, 是当代清史研究的学术史。
2014年1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很好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有名宣传活动家、翻译家,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梅益同志的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老一代革命家对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
《冯其庸年谱》记录冯其庸先生生平与治学经历基础、本真、详细的著作形式莫过于年谱。笔者从七十年代末受教于冯其庸先生,迄今已逾三十年,冯先生的著作绝大多数已经拜读,还多次亲聆冯先生口述个人历史,并且蒙先生信任,阅读了其大部分日记,收集了写作《冯其庸年谱》的大量第壹手资料。
本书主要记述董耀会的人生经历、长城研究及保护相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全书内容包括命运的选择、长城的召唤、孤独的使命、终生的事业四部分。
傅明伟,现代知名文史学家苏渊雷先生学生,曾出版《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评传》《不忘初心 让作品说话——王宏喜评传》等。本书介绍 山水画家苏春生的艺术创作成就和艺术教育理念。苏春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教授。自幼受其父 文史学家苏渊雷影响,立志绘画艺术。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擅长山水画,取法传统,别出新意,笔墨精湛,画风典雅,尤擅为黄山传神。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著有《黄山写生要法》《中国水墨山水画教程》等,桃李满天下。
本稿为上海市首批68位社科大师全集之一种,由吴泽先生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邬国义主编。吴泽(1913.1.13——2005.8.6), 历史学家。原名吴瑶青,江苏武进(今常州武进区)人。笔名哲夫、胡哲夫、宋鱼、宋衍。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就读于常州和无锡的新式学堂。1933年9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受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吕振羽等影响,开始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逐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1949年5月上海,参与了接管大夏大学的工作,并任大夏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务长和文学院院长。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等校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先生任历史系主任直至1956年。改革开放以后,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等,1981年,华东师大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两个学
王畿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他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如黄宗羲所说的“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使王学成为明中晚期一股代替朱学而兴的思潮,而且他是阳明及门弟子中寿而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讲学,而又一生论战,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从正德、嘉靖、隆庆直至万历初年王学的兴起和分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开启了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河,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畿评传》通过丰富的资料,较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补充了目前有关王畿年谱写得简略的不足,并从天泉证道人手,对他的哲学命题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其哲学体系具有高低、权实的两重性,对他提出的一些新的命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他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影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畿评传》在最后还特列一
《严复家书》收录严复与严海林、严眉男等人家书,并附诗词稿四页。这批家书的时间大约写在1918—1920年左右。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严复晚年的境遇,诸病缠身不得不以烟膏减却病痛折磨,靠吸食鸦片换得“半日如常人的生活”,困顿病痛前更显英雄气短。家书中的严复,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思想家,而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挂念着家人的境况,诉说着自己的不快。病情描述、求医问药,外籍医生的姓氏以及所用药物、药物疗效如何,精打细算的持家烦恼、喜添幼孙的欢欣……可以说,《严复家书》是很好的近代史史料。此外,《严复家书》亦给人不错的书艺欣赏。严复书法久负盛名,虽然是自家儿女,虽然是体倦神疲,严复在下笔时犹能从容委婉,点划间不见一丝荒率苟且。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章乃器先生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但近年来很少有人研究他,特别是他的经济学术思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声誉使他被视为政治人物,而忽略了其经济学术成就;二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使他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长期消失,因言而废其人,又因其人而废其言,当平反时人已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