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 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既是十九世纪 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 小说家的心理学 著作。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学术领袖。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台湾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对五四运动的回忆,对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的心理分析,对宋子文的批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一个勇敢有为、生性耿直、才华横溢、元气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王维,诗人,也是画家,精通音律,参禅悟理,被后人尊称为 诗佛 。本书以王维的生平为经,经历为纬,诗篇为引,织就一幅王维的画像,画像中他目光淡然,看向这个他深感陌生的现世,用他的诗篇抚慰我们鼓噪不安的心思。本书文笔沉静优美,把一个生动的王维搁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让他在笔下重新生活了一次。
胡适在文化、学术领域影响至深,其一生的活动与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他勤奋著述,著作等身,一生拥有36个博士学位。 为了接近胡适,作者从安徽到北京,又从到台湾到美国,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边走边思考,表达了胡适一生无法自持的心路历程。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五十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 许寿裳
白居易被尊称为 诗魔 和 诗王 ,是唐代诗人中保存作品最多的一位。本书按照白居易人生历程的先后顺序,以诗词为切入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将诗人不寻常的一生和其创作的诗歌加以解析,对白居易的诗与人生进行解读,挖掘人生沉浮背后的内心情怀。希望这本书,能将白居易伟大的人生勾勒完整。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但 诗魔 的内心世界太丰富,有太多东西值得探索与回味。
洪业(1893 1980),号煨莲,系英文学名(Wiliiam)的同音异译。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洪业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 中国字庋撷法 ,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著有《我怎样写杜甫》《洪业论学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种,《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种。 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 本书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
20位北大学者访谈故事集 | 超越自我、改变世界的20个人生指路牌 5h 阅读 = 听 200h北大教授 的讲座 =20 种 人生指南 从青年学子到北大教授,从普通人到引领时代的大家,路到底有多长? 这是一本卓越人生的真情书, 20位北大著名教授的深度访谈合集,细听他们真情讲述人生的起落、治学的心得、教育的理念、情感的际遇等,其中不仅有各学科的前沿知识,更有满满的正能量和奋斗精神。这些值得钦佩的卓越学者,有的张扬进取,有的低调温和,有的只是在幕后做事情,有的则愿意大包大揽。但是,他们在从普通学子锻造为卓越学者的路途上,无一不是孤独又热烈,艰苦却无悔。无论你正在追逐梦想、砥砺前行,还是在迷茫、焦虑中徘徊,本书中北大教授们的回忆与思考都将令你终身受益!
《逃亡与异端:布鲁诺传》是法国著名记者、作家让·昊西所写的一部布鲁诺的传记。 布鲁诺是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因为其反对教会主流思想,在其28岁时就开始了逃亡生涯,并与1592年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等“罪名”被捕入狱,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这本传记围绕布鲁诺的逃亡生涯,详尽地描述了其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不屈。作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并深入到了布鲁诺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刻画了欧洲历史上这位早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这本传记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著作。
学者 顾随是大家所公认的, 师者 顾随是大家*熟悉的。此处呈现给读者的,是身为 长者 的顾随。顾随先生是家中的长子长孙,其后有胞妹两人,胞弟四人,膝下有六女,长之秀、次之英,三女之惠、四女之燕、五女之平、六女之京,之秀、之英出于前妻纪氏,后四女为续弦徐荫庭氏所生。顾随先生一生行迹不出冀鲁两省、京津两地,亲族亦多居于此间。本书分四卷,卷一、卷二收录顾随先生写给亲人的书信、诗词;卷三所呈现的是亲人笔下的温馨往事;卷四则是其六女之京教授的几篇专题综述文章,对于了解、研究顾随先生尤其大有助益。本辑所选,不唯文艺,更著亲情,冀望能为读者全面了解顾随先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是一位传奇诗人的传记传奇。这是一出文戏和武戏齐出的历史大剧。和李梦阳一起戏剧性的人生,是他的皇帝。那少年皇帝朱厚照比他更戏剧。皇帝之外还有一个状元康海,在野的梨园教主。这是一部情节生动,大气磅礴的明中期历史画卷,通过主人公的牢狱人生,把牢底一坐即穿的传奇“锁链”为线索,独具匠心,构思奇妙,主题鲜明的传神之作。这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历史与心灵相会的语言飨宴。将李梦阳的所有素材,变成有机一体的灵魂升华。拒绝材料简单堆积的写法,力求写出历史和传主的灵魂、士气,而又严格地遵循历史的真实。以史观史,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写出那个时代的真相,揭开众说纷纭的谜底。努力以揭开庐山真面目、直指人心、世心的历史眼光,拨开一层层历史迷雾。写出李梦阳的家国梦、诗歌梦、盛世盛唐梦,深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 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 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 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 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
柳永,人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 白衣卿相 自诩。本书是以词传的角度评述、解读一代词人柳永的词与人生。书中以柳永的词作类别划分结构,将柳永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期的词作贯穿始终,从而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其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和儿女情长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黑格尔是人类思想发展 重要的哲学家,他的传记难写,因为黑格尔在不同场合下,在不同程度上刻意隐藏了其生活、活动和个人思想的某些方面。本书撕掉了黑格尔的单一化标签,揭示出黑格尔思想的丰富性,以活生生的历史重新发现黑格尔。本书 的特色是将历史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不但以尽可能逼真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哲学家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而且还以哲学论述的深刻性,展现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性质和意义。该书是 黑格尔研究中的一本具有 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对档案、书信、证言等历史文献的分析和阐释堪称学术写作的典范。
.
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 1945)被誉为汉学界的 祖师爷 ,又因 劫掠 敦煌藏经洞文献而被视为 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 。他到底是学者、旅行家,还是强盗、军人、政客、赌徒、特务和殖民者? 作者经过调查和访谈,勾勒出伯希和的传奇人生和复杂面貌。在这部迄今*完整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学术态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备受争议的探险活动,还能了解他更多传奇经历: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宫清查写卷和刻本,义和团运动期间表现出 骑士般的好斗性格 ,在巴黎与多位学者进行唇枪舌战,十月革命后为西伯利亚的白俄军队筹措资金和武器,以及德国占领期间的抗争。
李商隐,无题诗的鼻祖,开创朦胧诗的先河,意难平的诗人。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把对传主的生平描写与对其诗文创作的介绍评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诗歌背后的故事。使读者能够了解李商隐抱负远大却怀才不遇的一生和他丰富感伤的心灵世界。从中晚唐的历史背景、政治事件、文坛事迹等方面多角度深入解读这位天才诗人。
本书是谢冕先生zui完整的回忆性文字首次整理:分为 亚热带的花无声飘落 炮车隆隆向南 多情zui是此湖水 流向远方的水 诗歌是做梦的事业 附录 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他的童年回忆与乡愁、求学路与从军记、北大时光与诗意生涯、历史流光和生活随感等,尽可能地集中展现谢冕先生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同时,内附有谢冕先生大量未公开的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本书是 俄罗斯联邦友谊勋章 获得者刘文飞教授研究力作。全书向读者呈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桂冠诗人布罗茨基的传奇人生。 传主布罗茨基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白银时代俄语诗歌和彼得堡诗歌的伟大继承者,也是英俄两大诗歌传统的成功对接者,其在俄罗斯文坛及世界文坛均享有盛誉。本书作者是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尤其是布罗茨基研究的专家。布罗茨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 诗就是诗人的传记 , 诗就是其作者的自画像 , 诗中具有一切的回声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布罗茨基诗歌作品的解读,来认识诗人,理解他的创作,并对布罗茨基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作者作为国内少有的布罗茨基研究专家,对这位诺贝尔获得者的解读十分精致到位。本书语言晓畅明白又不失幽默,读来趣味无穷。
这是一本关于孙中山、宋庆龄研究资深专家尚明轩先生的学术自传。传主生于1921年,先后经历了民国北京政府、民国南京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以至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本人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并结合自身的求学、治学历程,既反映了个人的成长道路,也同时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苦难与辉煌。
1974年8月26日,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就在同 ,他开始撰写《性史》 卷。过了不到十年,《性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出版。之后不久,福柯辞世,时在1984年6月25日,享年57岁。 这十年,是福柯职业生涯中极为迷人的十年:从《性史》计划的启动,到他离世,这一项目被迫过早地结束。 福柯1984年对《性史》的构想与他1974年的计划截然不同。他原本是要按主题组织一个六卷本系列,但他承诺的内容几乎没有写出来,也未获出版。相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把自己的工作转向了 不同的方向一一主体性的历史或者说主体的谱系学成为福柯的主要关切。 本书提供了一段详细的思想史,对福柯 十年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描述,既细致解读了福柯正式出版的作品,也全面考察了福柯所抛弃的主题项目,还尽力参照了福柯身后留下的大量不完整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