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写作技巧炉火纯青,本套书汇集文学大师汪曾祺,毕生阅读方法与心得;写作技巧与经验。从汪曾祺全集中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31篇文章,配汪曾祺先生精美插图48幅。并依据中小学作文考试分类方法,分为:人物卷、写景卷、记事卷、抒情卷、议论卷、游记卷,每类文章独立成册,有的放矢,让中小学生在阅读中读出好文笔。
2007年夏天, 中国传奇主持人王芳迎来了女儿的出生,从此她多了一个新的身份 妈妈。 女儿进入小学后,王芳逐渐将重心放在工作上。突然有一天, 她被女儿的老师叫去学校, 这才得知女儿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怎样才能有效帮助孩子提升语文成绩?王芳没有逼着孩子刷卷子刷题,而是自已开始重新学习历史,熟悉中小学常考文言文。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芳呕心沥血,创造性地将155篇文言文,巧妙结合175位主要历史人物的故事、91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生动讲解横跨春秋到清朝长达2500多年的中国历史, 带领孩子 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 ,成功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力。 让王芳始料不及的是,原本是为了自己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家教方法,一经公开竟不胫而走,出现了全国各地家长口碑相传的推荐现象。 2019年,这些广泛流传的内容正式出版,就是你手上
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 人性、美 ,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华语散文的一代文宗,梁实秋在其60年写作生涯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完美突出地体现了这两点,是其心灵和阅历的完美融合,是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为此,我们从中精选了梁实秋1920-1987年创作的文章,并依据中高考作文题材和大师的写作特色,选编了人物卷、叙事卷、美食卷、抒情卷、读写卷、议论卷6类,每类文章独立成册,不仅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经典范本。 《梁实秋给孩子的写作课》是梁实秋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文学作品全编。共6册,适合7-15岁中小学生阅读。特别精选182篇梁式经典佳作,完整收录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和历年语文中高考试题篇目。共配有75幅林帝浣精美国画彩插,艺术加持,优秀的传统文字和精美国画的强力携手,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美商培养同时,
跟着古诗词去旅行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地图里的历史与传说 《跟着古诗词去旅行(彩绘注音版)》是一套适合3-6岁儿童亲子共读、6岁以上儿童自主阅读的关于中国古诗词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入选古诗词80首,每首诗词对应国内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这些景点,或是文化名城,或是著名小镇,或是自然景观,或是著名园林,每个景点背后都有一段诗人与景点的美妙故事。每篇以诗词切入,进而讲述诗人与景点之间的故事,诗词作者现身说法,介绍景点的过去和未来,特产特色、民俗风情。带领读者进入故事与诗词、美景与感情相互交融的美妙境界。并且,每篇以 飞花令 等灵活的方式加入链接诗词阅读,涵盖了小学阶段75首古诗。另外,全书的彩色插图富有情趣,与诗词文字相得益彰,为小读者创造了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和美妙意境。
本书以散文的形式,介绍了大自然里五彩缤纷、汁液饱满的果子,如把鸟儿聚在一起会餐的拐枣、针线包一样的赖瓜瓢、味美却带刺的扎刺果 在作者笔下,这些果子或是作为灾荒年代的 救命粮 救民于水火,或是像玫瑰一样带着骄傲的刺,作者通过科普和古今文献记载,探索大自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分享儿时探索自然的趣味经历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套 中国四季童谣 剪纸版 共包含《春 草芽尖尖》《夏 荷叶圆圆》《秋 谷穗弯弯》《冬 雪人捣蛋》四册,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呈现出中国北方四季独有的景、事、物等,同时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作为配图,在视觉上给予孩子独特的美的体验。 包含图书亮点的内容简介: 中国四季童谣 剪纸版(全四册) 是课文作家薛卫民作品。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呈现出中国北方四季的景、事、物,同时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作为配图,在视觉上给予孩子独特的美的体验。153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感受音韵节律的美妙,152幅美丽精致的纸雕 体悟童真童趣的童年,8个随书附带手工教程 沉浸式轻松制作纸雕。每个童年,都会遇见朗朗上口的童谣;每双小手,都能做出精致美丽的纸雕。
30015//300!
本书以散文的形式,介绍了大自然里五彩缤纷、汁液饱满的果子,如把鸟儿聚在一起会餐的拐枣、针线包一样的赖瓜瓢、味美却带刺的扎刺果 在作者笔下,这些果子或是作为灾荒年代的 救命粮 救民于水火,或是像玫瑰一样带着骄傲的刺,作者通过科普和古今文献记载,探索大自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分享儿时探索自然的趣味经历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林荫幽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暮年的一部自选集,用八年时间写成,是他一生中写得富有性的一个集子。《林荫幽径》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眷恋。作品构思玲珑剔透,非常精致,有着磁石般的强烈吸引力;文字精练,抒情性强,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具有悠远的意境和发人遐思的哲理,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