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的深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引擎和创新动力。扎根中华大地,教育领域全方位探索数字教育,一系列生动鲜活、极具特色的实践在身边持续涌现。乘数字教育变革之东风,汇各方之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国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奖有关获奖者以及代表性地区,征集数字教育创新实践案例,从全国范围遴选一批代表性案例,全方位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从区域整体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创新、育人模式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等多个维度,呈现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为数字教育深化发展引路。
本书是一本面向中学生的简明的数论辅导书,高屋建瓴地总结出了中学数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如数的整除性、同余、数论函数、不定方程、连分数等),对中学数论的定理、概念等结合例题和小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提炼、编创了一些特别能启发思维的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读者可在中学数论的知识和方法等方面有所收获和得到启发。本书适合中学生学习,也可供中学数学教师参考。
基于2024年北京市 教 委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本书以学生一日学习生活为场景,基于运动改造大脑、强健体魄的原理,落实 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 的要求,聚焦 体质 关键词,提供晨跑、课间微运动、大课间体能健康操、课后服务体能挑战赛、家庭体能作业、体测日体能模拟赛六个主题的案例,包括活动方案、活动图片和活动视频等内容,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好地设计多样化、趣味性的体能练习及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能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育视角下的学习理论(第7版)》是自1996年出版以来的全新修订本,系统梳理了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到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主流学习理论的脉络,广泛吸取当今世界关于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主要讨论人类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学习原则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旨在促进读者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帮助一线教育工作者廓清学习理论误区、启发教育研究思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和应用评估。 本版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与前几版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信息处理理论以及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大幅扩展了关于技术手段的详细介绍,以涵盖该领域的进展及社交媒体学习的相关内容。针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各章均以一个小场景开篇,给出很多非正式的实例并加以详细讨论,能够加深读者对学习理论
《大夏书系 成尚荣教育文丛(套装共 9 册)》通过儿童立场、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流派、语文、教学、道德等 9 个方面,对成老师几十年的教育思考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能拓宽广大教师、校长、教育科研者的视野,在多样性的认知与比较中,从不同的侧面观察、认识问题,从而更全面、更深入。故事是自己创造的,故事让时间人格化,也提供了一个可分享的世界。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站在儿童立场上,教育彰显出道德这一目的,课程透镜透射出精神光彩,教学律令成为文化自觉,语文有了万千气象,名师基质得以开发,教学风格、教学流派得以生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成为时代新人,于是教育人生走向了自由境界。 单本介绍: 《儿童立场》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是教育的基本立场,本书从理论
“作文六书”是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为中小学生专门创作的作文指导书。这套书集合了他多年写作的经验,总结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等作文的基本技巧,也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教他们用独特的方法将文章点亮提升。层层推进,步步进阶,以讲故事的方式说作文技巧,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提供完整、生动的写作训练课。全新改版,设计小巧精良,符合中小学生阅读习惯。
《于漪全集 1 基础教育(修订版)》:本卷主要论述基础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奠基作用,以法治校、以德兴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立德树人刚性责任的实施,校园优质文化的创建与浸润,校长自身的建设与修为,学生世界的研究。论述树立教育自信,建立中国自己的教育话语权,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记录作者向书本学习,专家、同行、学生和社会上各行各业有卓越贡献的人学习的心得,表达了对教育、对中国文化的 根 与 魂 的零零总总的看法。目的是为了鞭策要看全局,看整体,看基本面,看长远,激励自己善于发现,细于识别,勇于批判,努力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本卷观点鲜明,内容具体,反映时代前进中教育方方面面的思考,给人启发。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大学)推出的系列著作。该系列报告以每年在全国35至70所高校开展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基于丰富详实的第一手数据,比较精准地描绘和勾勒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编者通过对第一手调查数据的多维分析,全面呈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整体状貌,并深入挖掘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等的内在关联,着力探寻数据背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认知和评价,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努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资政建议。
《改变未来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原版是美国畅销的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之一。自1997年首次出版后,20多年来再版多次,在美国的公共管理学图书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 中文版是国内介绍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提出的 方案评价标准 *修订情况的*的一部书籍,首次对方案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界定了方案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利害关系人参与的方式、数据搜集和分析的步骤以及如何向利害关系人报告评价结论的具体建议,有助于国内教育评价者从事合乎职业道德的科学评价工作。 评价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令人瞩目,必然改变未来方案的规划与实施。学校、组织、决策者和公众对方案的合理规划与高效实施越来越感兴趣,比如为什么这些方案中有的取得了成功而有的导致了失败。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政府、企业、学校和非盈利性组织实施
《于漪全集 3 语文教育》:本卷收有关语文教育论述文章。主要内容有回顾与反思语文教学改革30年成绩与未能破解的难题的探讨。有对 重术轻人 机械训练 冲击语文课程改革、损伤语文教育 教文育人、以文化人 价值取向的剖析与批判。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母语教育观,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同时,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面对教学层面常常被他信力左右的时弊,呼唤教师需加强教学自信力,树立理想,执着追求,有点新思考新作为,用心用情探索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
《在游戏中发展儿童2: 以游戏为基础的多领域融合干预》(简称TPBI2)以游戏为主题,是教师、治疗师和家庭的一种资源,用于确定支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人际互动策略与环境调整的方法。每个领域和子类都使用与TPBA2相同的指导问题,以方便使用者进入非常具体的需要关注的发展领域,并从多种策略中选择合适的与儿童一起尝试。本书还概述了父母和教师在一天中的各种日常工作中通常用来支持学习的策略。因此,本书既是正常发育儿童的资源,也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资源。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正确路径》是“2023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党和政府关于在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的政策解读、艺术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意义、艺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构建方法、音乐舞蹈教育的方法、戏剧影视教育的经验、美术教育如何与时俱进,等等。论文的内容表现出该领域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指导应用性,对我国中小学今后的艺术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本卷收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36篇。作者论述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自身修为,对肩挑的育人使命内心深度觉醒,德、才、识、能自觉锤炼,不负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二是青年教师培养,铸就师魂,钻研业务,聚焦成长,追求卓越;三是借鉴国外职初教师的培养经验,开展项目研究,共享经验成果;四是忆恩师教诲,激励春风万里向前行。情真意切,思想的浪花在字里行间跳跃。收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55篇。作者重点论述教师队伍建设须聚焦精神的成长:一是强调教师教学的精彩源于自我教育的动力, 学而不厌 爱满天下 是教师人生态度的攀登、情感世界的攀登;二是希冀能创建中国现代教师学,把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进而指导实践。教师发展是教育振兴的希望,兴国必先强师。
梅贻琦是清华大学校目前任期最长(1931—1948)的校长,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蒋梦麟称赞梅贻琦为负重前行的骆驼。梅贻琦也自比为于惊涛骇浪之中驾驶清华这艘大船的船长。本书考察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务管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抗日救亡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优良品格和办学风格。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本书基于大量档案,呈现诸多工作细节,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梅贻琦工作的具体思考和推进过程;同时档案与回忆等各类材料相互参证,将人物活动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澄清了一些长期流传的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使梅贻琦形象更饱满鲜活、接近真实。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于2018年初启动了中山大学学生“家乡田野”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引导来自农村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返乡时间,采用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方法,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进而更加正确地认识中国社会。“家乡田野”已成功开展多期,调研主题包括“村里的年轻人”“谁在种地”“乡村集市”“乡村儿童的暑假生活”“村里的小卖部”“乡村水利”等。报告涉及领域和区域广泛,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书研究了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 介绍了重要的国际组织、知名智库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理论及其实践, 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全球教育治理的面貌及其基本特征。
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教材文献资料整理,做好教材建设基础性工作, 教材局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文献资料选编(1949-2019年)》,本套选编政策法规文件卷、课程计划卷、德育卷。课程计划卷已于2020年11月由本社正式出版,受到广泛好评!本选题《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文献资料选编(1949-2019年)德育卷》,重点收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制度规章、政策文件等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课程教材建设的历史沿革,精编反映重要历史时期课程教材建设的标志性材料以及对新形势下课程教材建设具有借鉴性、启示性的资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对提高人民 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 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 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稳中求变的发展历程,实施了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改革史,是中国教育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奋进史,铸就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壮丽篇章。
本书系统展现我国“教育数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全书包括七章,第一章: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第二章:一线串通的初等数学;第三章:几何新方法和新体系;第四章:微积分推理体系的新探索;第五章:数学机械化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第六章:信息技术与动态几何;第七章:数学教育及其他;此外还包含附录:数学美妙好玩——张景中院士访谈录。
本套书一共三本,包括:第1本:家校合作的国际比较与学理研究、第2本:从家校合作到教育良好生态:区县和学校经验、第3本:家校合作调查:变量结构与数据报告。这套书采用“科研引领—行政推动—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行动路径,紧紧围绕“如何借鉴国际成熟的家校合作构建本土化实践框架”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家校合作发展沿革、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他们之间共同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从这些总结提炼出的、具有共性的国际经验出发,探讨我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通过辐射全国的、持续的本土化实践和跟踪研究),提出本土家校合作的实践框架和模型。
本套书是自1996年出版以来的全新修订本,系统梳理了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到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主流学习理论的脉络,广泛吸取当今世界关于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主要讨论人类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学习原则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旨在促进读者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帮助一线教育工作者廓清学习理论误区、启发教育研究思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和应用评估。本版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与前几版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信息处理理论以及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大幅扩展了关于技术手段的详细介绍,以涵盖该领域的近期新进展及社交媒体学习的相关内容。针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各章均以一个小场景开篇,给出很多非正式的实例并加以详细讨论,能够加深读者对学习理论原理以及理论之间差异的
《教育社会公平手册(上下册)》这本手册是一部全面审视教育社会公平的同类读物。本书以历史和意识形态为背景,从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等多个角度考察了教育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平运动。目前,全球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教育工作者亟需帮助,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构建一个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学习、自由地相爱、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而不必那么痛苦的社会。在讨论人们对公共教育的各种抨击时,本书提出的理念是:社会公平是面棱镜,通过这面棱镜可以透视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问题。本书共分九个部分,分别聚焦以下九个社会公平与教育的主题: 一、历史和理论的视角 二、教育社会公平的国际视角 三、种族、民族和语言:追寻教育社会公平 四、性别、性和教育社会公平 五、身体、残疾以及追求教育社会公平的斗争 六、青年与教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