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所有人细细品读的奇书!怀特海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并引导他们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本书从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节奏、数学课程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作者坚决反对填鸭式教学,反对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反对没有激情的让人止步不前的教育理念。 怀特海用他的禀赋与智慧告诉我们: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认识树林。教育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既是受教者,也是育人者。教育不但是对人的塑造,也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作者是我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奖政策研制者及组织者。本书是在阅读和梳理 400 余项获奖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是我国不多见的教学成果培育指导著作。在对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及*奖励实施办法准确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案例,对教学成果培育的定位、思路、实践检验及成果总结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与指导,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培育教学成果提供了务实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操作指南。
《陶行知教育名篇》节选了陶行知先生从1919年到1940年发表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学校的演讲稿和演讲记录,还有一部分是书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 生活即教育 ,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的文章较全面地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平民教育、如何做师范生、儿童教育、民主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所论述。该书条理清晰,挑选清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 伍 建 你 好! 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 后进生 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
学习者需要具备技能和知识,但也需要意志力和兴奋感,只有这样学习才会变得更加深入,学习者才能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评估能力的可见学习者,就必须促使每位学生具备这些品质和能力。事实上,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科学或任何其他科目,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其目前水平和目标水平的差距 ★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思维: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明白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 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提问:通过反馈来修正和改进学习,不断缩小水平差距
本书第一章首先通过探讨 我们要对儿童做什么 ,揭示了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生存论问题,而教育工作就要指向个体的在世生存、与世共存。第二章从 学校 与 社会 的关系角度切入,分析了 社会应该为学校做什么 。第三章详细展开论述了 教育问题本质上是生存论问题 这一观点,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中体现教育的生存论取向。第四章详细探讨了教育实践,探讨了作为教育目的三大领域之一的主体化概念包含的内容。作者特别提醒教育工作者,教育性工作是一种刻意的行动,对于学生而言,教育是某种给予而不是选择。而这一观点构成了第五章的核心。第五章探讨了 给予 的概念与内涵,并通过强调教的三个 礼物 来说明给予在教育中的表现。第六章继续讨论教。作者指出,不仅仅是教的意图,而且教的形式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教育性工
本书是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权威解读,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并对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解读。中篇从内容要求及主要变化、学业要求解读及案例、教学提示解读及案例等方面,对课程标准中的5个学习主题进行全面解读,并对学业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下篇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进行了解读,并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是学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权威读本,对于理解和实施2022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德育工作到底该怎么开展,是教师普遍感到为难的问题。本书关注的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常见、普通的却又有些棘手、难于处理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小则影响班级一时的秩序和学生的认识,大则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形成不良的道德、价值观。 本书为老师们打开德育教育的思路,精心选取了88个鲜活生动的情景故事,提出问题,呈现思考,再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这里既有教育的精言妙论和理论分析,又有张万祥老师设身处地出谋划策,告诉你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掌握德育的教育艺术。 全书策略具体,方法实用,案例鲜活,操作性强,既可作为班主任带班的工具书,又可作为一般教师提高德育技巧的书。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 30 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 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 班级管理要以 法治 取代 人治 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 童心是师爱之源 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性 其 爱心、民主 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 未来班 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 迷茫 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
本书旨在引导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鉴于多数一线中小学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科研训练,本书从介绍科研与教研、找选题、申报选题、优质课题论证、开题、研究以及论文的规范式等方面一一做了详细说明,适用于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美国各*研究型大学正为追求卓越地位展开空前的竞争。就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哈佛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一一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失去灵魂的卓越》的作者哈瑞·刘易斯在哈佛任教30多年,其间有8年时间担任了哈佛学院院长一职。他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向读者描述了这所著名大学是如何放弃教育宗旨的。哈佛的地位独一无二,是美国富有和*影响力的大学。不管结果如何,哈佛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其他大学仿效的典范。刘易斯教授从热议中的“分数贬值”问题、啥佛在处理性侵犯案件上的争论和劳伦斯·萨默斯校长充满争议的领导风格等问题着手,为我们分析了哈佛这所著名大学的失败之处。他还细致地回顾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
学校课程规划是国家课程方案校本化的重要标志,然而对一线校长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广州市天河区17所种子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以国家课程方案、广州市课程方案为引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融合学校办学历史和资源,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形成 一校一方案 ,为全国各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绘就课程蓝图,提供区域性的专业且示范的样本,形成了可学习、可推广的 天河经验 。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17所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专家点评。实证分析,试图阐述中国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体系及其特点。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 约翰 洛克的代表作,论述的是 绅士教育 洛克认为, 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 ,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全书共分3部分。*部分论述体育。第二部分论述德育。第三部分论述智育。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 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好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设计的不同。 认知心理学、大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表明:只要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微调,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例如,把课堂提问放在课前与课后、测验放在课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在课堂练习的同时给予指导而不是事后反馈,学习效果更佳。 美国富布莱特高级教育专家、《时代周刊》教育专栏作家詹姆斯 M. 朗告诉你,如何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微调与设计,从而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书中的教学细节包括5到10分钟的课前课后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的细微调整和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小活动,覆盖全学年,随时学习、随时可用于教学。
褚宏启主编的《教育政策学》力图吸收国内外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在内容上包括四个部分:(1)教育政策本质论。涉及教育政策的内涵、分类、本质特征、历史演进、价值追求等内容。本书章和第三章论述这些内容。(2)教育政策系统论。涉及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教育政策环境、教育政策工具等内容。本书第四至六章论述这些内容。(3)教育政策过程论。涉及教育政策问题界定、政策议程建立、政策形成与采纳、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本书第七至十一章论述这些内容。(4)教育政策研究与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涉及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演进、教育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教育政策系统的分析方法、教育政策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等。
校长的境界和办学思路,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境界以及学校文化品位。本书汇集18位著名校长的办学智慧和教育思考,其中既有当代 陶行知式 乡村教育家杨瑞清的育人理念,也有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创新和选择;既有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的教学思想总结,也有 另类校长 郑杰的教育反思......在办学之路上,他们独树一帜,绘制了好学校的办学地图和发展之道。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已出版的还有《上课的门道》《看课的门道》《备课的门道》《评课的门道》,此四本书一经出版,便深受全国广大读者的喜爱。本书《说课的门道》作为丛书中的*后一本,共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包含四章,分别是说课的若干现象、说课的若干困惑、说课应遵循的原则和说课应把握的技巧。该部分从分析问题与困惑出发,进而阐述了说课的原则与技巧,有助于规范说课。第二部分从实践层面谈从说课到评说课的具体操作方法。包含八章:说课前的充分准备、说课中的内容取舍、说课中的时间分配、说课中的示范处理、说课与模拟课的区分、说课成功应把握的关键、说课能力提升策略、说课比赛评优方法。第三部分是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他人成功的说课经验,以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说课水平、完善说课文本的建议。包括两章:说课视频分
《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语文卷)集合赵景瑞、郑广杰、周益民、周步新等众多语文名师,从 有效作业 创新作业 个性作业 三个方面,展现了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将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精品作业设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易学好用的作业设计妙招和直接可用的独创练习。
美国学术界就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已经争论了100多年。由于美国的政治家、教育者和研究者对教育研究质量的担忧,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01年成立了由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委员会,就科学研究的特点、教育科学知识累积的过程、政府机构如何鼓励和保护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就是该委员会*终在几个重要方面达成共识后产生的成果。 本书描述了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异同,总结出六条适用于所有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阐述了教育的五个特点和教育研究的三个特点,列举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并为美国联邦政府如何*好地支持高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学校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型至素质教育,直至全人教育?怎样在课堂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指向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教育家罗伯特 J. 马扎诺为所有教师解答心中的疑惑。 作者提出:只有理解人的需求与目标,才能理解人是如何被调动与激励。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实现到了何种程度,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到何种程度。书中介绍了一个基于学生需求和目标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六个层次的需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迅速使用的教学策略、活动和实践工具,帮助教师满足学生这六个层次的需求,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内动力、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四个较低层次的需求和目标的满足,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