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是教育bu、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语言文字规范(编号:GF 0018-2024),由教育bu教育考试院编写。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中国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能力等级标准,从低到高描述了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能力、语用能力、语言知识运用、策略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表现特征,包括语言能力总表、分项能力表及自我评价量表。本规范适用于英语测评、教学、学习及相关研究。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对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GF 0018-2018)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为:增加典型语言活动、表达能力特征、翻译能力特征、翻译知识等四类共计69张能力量表及相关内容。2024版共有155张能力量表,包含2018版的全部内容,并代替2018版使用。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交替传译(第2版)》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口译方向必修课教材。 本书可作为具备一定基础口译能力的学习者的高阶教材,旨在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技巧讲解及丰富多元的实战练习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提高交替传译能力。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技能全面,解析详尽:全书按口译教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编排,全面涵盖交替传译各项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包括相关理论解释、举例说明、训练诀窍推介;话题广泛,时效性强:本书涉及国际、国内各类重点话题,且各话题与相关口译技能有机结合;第二版对选篇进行了大幅度更新,更具时效性;语料真实,力求多样:本书语料多取自各类讲话材料,符合口译文本特点;配套MP3音频则由不同国家,不同语音人士录制而成;练习实用,配套有力:本书练习
《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第2版)/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的编写初衷是为了策应四年一次的*全国教学评估,因为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被评估的优劣等级。令编者感到欣慰的是,本书出版之后,全国有近50多所大学把本书选作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教材,这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因其毕业论文合格而得以顺利验收。 2011年,本书更有幸获得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这无疑是对所有编者 码字 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鞭策。 《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第2版)/21世纪多维英语规划教材》一贯的编写宗旨是帮助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真正做到 化贫乏为富有 、 化平庸为经典 、 化粗糙为精妙 、 化腐朽为神奇 ,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写作任务。正因如此,根据老师和同学们提供的反馈意见,我们重新组织了长期从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戏剧概要介绍、戏剧史纵览、12位重要剧作家及其作品选读和一部完整的剧作赏析,具有如下特点:从基础入手,详略得当地介绍西方戏剧发展的源流;既有对西方戏剧从戏剧理论、创作过程、戏剧史等角度所作的总体介绍,又有对各个时代戏剧发展的细致阐述;既有对西方戏剧作家、作品的整体评述,又有对某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具体分析;在剧作家及其选篇后提出思考题目,由浅入深,引导读者积极思考。
本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多位资深教授编写而成,自1994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经典、畅销的美国文学教材之一。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甄录美国文学史上*代表性的25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各章内容均包括作家简介、作品分析及作品选读,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文论等不同体裁,并对历史背景、文化典故等进行注释。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宏观把握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史结合,主线清晰;精选美国各时期*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重点突出;作品分析见解独到、细致入微,充分透析作品的时代特征;注释详细、精炼,既有助于学习者深入理解作品,也便于其拓展文化视野。 本书为《美国文学名著精选》下册。
全书依据量表指导“教与学”形成逻辑主线,分成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整体学习者与个案学习者数据分析与讨论、结论与思考六个篇章,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测提供有益参考。
《美国文学选读(第三版)》在保持第二版的编写原则和结构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重要作家,以满足美国文学课程讲授一年的需求,给授课老师 多的选择。本书以20世纪美国文学为重点,增加戏剧和散文方面的材料,把同一时期的诗歌放在一起而不单独设课,给授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权。每单元包括“作者简介”、“赏析”、“选文”、“注释”和问题等5个方面。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材,也可供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以及社会上英语自学者学习使用。
《中国典籍英译》是高等院校本科翻译专业系列教材的一种,旨在使本科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接触典籍英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典籍英译的特点、掌握典籍英译的基本策略和标准并进行一定的翻译实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本教材首先介绍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四部分分别介绍中国古典散文英译、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国古典戏剧英译和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每一部分又分两章,章为理论综述,着重介绍该文体的流变、写作特点、英译概况及英译基本原则;第二章为英译评析,从两种以上译本中分节对具体的英译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全书共8章,散文部分探讨《论语》、《逍遥游》、《墨子》、《道德经》、“石钟山记”等英译;诗歌部分探讨《诗经》、“归园田居”、“声声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江雪”、“枫桥
**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对学习者的要求分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应用提高阶段要求三个等次。其中,应用提高阶段对听力能力的要求是“能听懂题材熟悉、内容广泛、正常语速的英语讲话、广播、演讲等,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全书依据量表指导“教与学”形成逻辑主线,分成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整体学习者与个案学习者数据分析与讨论、结论与思考六个篇章,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测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提出跨文化交际教育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 公民教育为目标,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经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儒家思想及视角构建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体系。全书概念新颖,立意深远,既可作为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文化课教材,也可供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使用。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融多元文化、多元视角和多学科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中国文化:在注重知识性、思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全书提供大量典型、真实的社会、文化案例,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真实感受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场景。
“英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我国第一套英国文学史专题研究丛书,包括《英国文学思想史》、《英国文学批评史》、《英国女性小说史》、《英国短篇小说史》和《英国传记发展史》五部学术著作。本套丛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