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速记》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生理学》为蓝本,结合编者们在各自日常专业教学及各种相关考试辅导和培训中的经验,并参照研究生入学、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等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以解释、表格、流程图的形式,对教材掌握、熟悉的高频考点内容进行系统高度归纳,便于应考者记忆和理解。本书的编写顺序与教材的章节顺序相同。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简明直观,高频考点全覆盖;②重要考点归纳到位,符合记忆和复习规律;③浓缩精华,其 短、平、快 的形式和 精、明、准 的内容结合完美。方便考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考试精髓,抓住常考点和必考点,稳而准地拿到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本书可以为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专科生、中医药成人教育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同步学习
《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针灸学》是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之一,《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针灸学》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走向及其穴位的位置、功效主治、操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第一章十二经脉、第二章奇经八脉、第三章常用经外奇穴。
《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中医基础理论》把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关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因病机、发病等常见、常考内容做了详细说明。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之一的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望诊、舌诊、问诊、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其他辨证、脏腑辨证、按诊、闻诊等内容。《中医诊断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中医基础理论》把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关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因病机、发病等常见、常考内容做了详细说明。
本书分三部分,即通关笔记,押题秘卷和答案与解析。通关笔记是一线培训老师多年的经验积淀,是在熟悉广大考生的基础水平、考试困惑、考试难处的基础上,多年的教案结晶;高度凝练2017年指南内容,直击考试重点,内容精,考点准,适用性强。三套押题秘卷是围绕新大纲要求,并研析了2016年考试真题试卷及考试命题趋势后,编创而成;考点把握精准,题目难易度仿真性强。答案与解析独立成册,方便携带与查阅。本书将题辅解 三合一 ,是参加2017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不可多得的考前 秘籍 。
全真实战模拟,四套精选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综合考查要点,强化题型训练,增强应考能力。
本书是 2017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押题秘卷 系列之一,由多年从事执业药师考前辅导的专家围绕*版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分为【通关笔记】【押题秘卷】【答案与解析】三大部分,每部分单独装订成册。【通关笔记】对本科目的考试重点、历年考点进行详细地归纳与梳理。【押题秘卷】共包含三套押题试卷,其所设题目数量、题型分配、难易程度比例、考核知识点构架均完全紧扣真题。【答案与解析】为三套押题试卷的全解析版,有助于考生及时检验复习效果,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凝练、归纳、梳理考试重点、难点与易错点。本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战性,是参加2017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生的复习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一些基本知识。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形体和官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为针对20i5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师)层次设计的模拟试卷,供考生对考试大纲各科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练习。全书紧扣新大纲,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度和题型分布参考实际考试设定,是考生复习强化、综合巩固、临考备战的用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对《2003年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试部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05年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试部分)》。该大纲自2006年执行。为此我们出版了《2006年中医中西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大纲》反映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临床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是考试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心脏病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受累瓣膜易变形,发生溃疡和穿孔。溃疡底部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细菌毒素和赘生物破裂脱落形成的栓子,可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塞多见于脑,其次为肾、脾等。由于栓子不含菌或仅少的细菌,细链条毒力弱,常为无菌性梗死。
《医学考试***掌中宝:生理学》主要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教材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对《生理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将知识点条目化,面宽言简,重点明晰,使用简便,非常适合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等专业应试参考。
中药鉴定学主要从药物的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实,介绍中药鉴定的概念、目的、内容、对象方法和一般规律。由熊辉、王红丽主编的《中药鉴定学》收载常用中药材和中成药250种,其中重点叙述100种中药的鉴别。后还加入了中药鉴定中常考且在药材相互鉴定时容易混淆的内容。
本书旨在方便中医院校学生学习记忆针灸学的基本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为基础,进行系统整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强调需要掌握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快速记忆。涵盖部分需要熟悉的内容,以便取得高分。
班光国等编著的《金匮要略》共25篇,其中后三篇为杂疗方与食物禁忌。前22篇中,计原文398条,包括40多种疾病,共载方剂205首,用药155味。其治疗方法,除使用药物外,还采用了针灸和饮食调养,并重视护理。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的外治药剂。此外,对于药物炮制、煎药和服药方法,以及药后反应等,都有详细记载。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为基础,进行系统整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黑体强调需要掌握和背诵的条文内容,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快速记忆。涵盖部分需要熟悉的内容,以便取得高分。
《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方剂学》是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之一,把解表、清热、温里、理气、补虚、消食、化温、安神等常见、常考中药,从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学生学习。
《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方剂学》是中医考试推荐掌中宝典之一,把解表、清热、温里、理气、补虚、消食、化温、安神等常见、常考中药,从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