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习民法的配套辅导教材,通过知识逻辑图的设置,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与深度思考题这些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应试能力。 全书共分民法总论、人身权、物权、债权总论、债权分论、 继承权、侵权责任等七编、四十一章内容,最后还有三套综合测试题。第七版主要根据最新的民法典相关配套司法解释等立法变化做了修订,并结合近年法考相关题目对上一版的有关试题做了增删、替换,使本书更加新颖、实用。
民法(第十版)(上下册)(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本书乃系统讲述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制度的独著精品教材。作为一本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原理与制度进行系统讲授的法学专业教材,全书内设十一个单元,对法院、当事人、诉权与诉、证据与证明、诉讼保障、诉讼程序、裁判、非讼程序、民事执行等内容逐一阐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作者之深刻思考与精辟见解皆载其中。 因应《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的新近修改、《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的审议,第六版在精神、原则、制度等方面与之保持一致。同时,《民事证据规定》修订,《在线诉讼规则》出台,关于管辖、执行、再审等若干司法解释发布,第六版对这些制度上的变化都有相应分析。除民事诉讼制度的变化外,近年来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也有所发展,本次修订也吸纳这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作者结合教学需要及实践的新发
《艺术概论》 本书为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在文化部前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1981 年组织编写的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吸收了现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重新编写的一本艺术理论教材。本书的编写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艺术概论》精讲精练 本书以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年修订的王宏建版本的《艺术概论》为基准,在各章节的脉络中,以当下视觉思维的记忆方式,将重点、难点、考点用图形元素进行解析,并专设 知识要点回顾 ,通过 知识词条 名词解释 等形式,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便于考生复习、巩固。
本书分五编。第一编导论,论述刑事诉讼法的学科属性、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主要模式、当代理念及其基本原则。第二编总论,阐述刑事诉讼法总则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三编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阐述侦查机关的基本权限、侦查中可能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以及对基本权利的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四编起诉与审判,介绍从审查起诉到申诉与再审以及死刑复核在内的基本程序。第五编是执行程序与特别程序。 本书以法解释学为基本方法,对刑事诉讼法的重点条文和基本规则作深入浅出的阐释,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作追根溯源的探究,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问题作全面深刻的分析研讨。本书正文以基础知识、案例、评注、思考等形式加以展现,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解说与示范,也包含对域外经验的展示和借鉴,并力图通过对法理、规则、案例、实务的
本书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为三个十年,即1917年 1927年、1928年 1937年6月、1937年7月 1949年9月,是为本书的三编。本书通过这三个十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 现代 段落中的 文学现代化 的进程,包括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及其在 思想的现代化 与 人的现代化 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全书论述各时期文学的思潮与运动,各文体的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代表了文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本次是继1998年修订时隔十多年后的一次较大的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体例框架,部分章节吸收了学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适当调整了内容的写法,改正了一些字句表述和史料错漏。其中有些章节改动较多,如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二)、 新诗 (一)(三)、 散文 (二)、 戏剧
"在校是本好教材,上班是册工具书"是本书编写的功能定位。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 一是,它对我国目前司法文书实践中的新发展做了理论概括。 二是,设置仿真的法律情境来训练使用者的文书制作技能。 三是,新颖的编写体例。它既可以作为高等法律院校的法律文书教材,也可以作为律师、检察官、法官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供社会人士自学法律文书之用。
《社会研究中的基础统计学》是一本清晰生动、深入浅出的统计学入门实用手册。本书向学生及研究者介绍了社会研究中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书中不仅对统计原理和方法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释,而且重点关注了没有很强的数学背景的读者对象,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统计方法。 全书的所有重点内容都配有详细的逐步统计过程的演示,也对社会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原理和使用给予了清楚而富有逻辑的解释。 书中每章的末尾都附有大量习题,并且在全书后配备了习题答案。 第12版主要有以下更新:增加了关于几项新技术的内容,包括元分析、变异系数、单样本均值检验和效应规模、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和克鲁斯凯-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逻辑斯谛回归和深入分析;拓展了对几个主题的讨论,包括非抽样误差、标准误、偏相关和多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90年开始,研究成果已出版了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8、2020年版等九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32家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的数据统计年限为2019年至2021年,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使用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七版)》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且权威的书,在美国高校中广受好评。书中对于研究方法及方法论均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尤其是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做出了均衡论述,强调了结合各种方法的好处,有利于初学者完整掌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研究方法。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共16章,既有社会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计划和准备,也包含了定量方法及定性方法中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对*终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要遵循的伦理规范等内容有清晰的讲解。对于国内社会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而言,本书是一本重要的工具书。
《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2024广电全媒体蓝皮书)是第19部广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化观察全媒体发展实践,全面反映2023年以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成就,把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下广电全媒体发展的关键问题,紧扣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提出广电全媒体发展新对策。其中, 专题报告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领导署名撰写,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部署下阶段广电行业重点工作。 发展报告 全方位涵盖当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热点,着重新闻宣传、内容创作与生产、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与发展、国际传播与交流、行业治理与安全、党建与人才等九大版块研究, 坚持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总结新实践新经验,分析和前瞻广电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套装)》为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的套装版,共21本。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由外研社原版引进,供读者培养、提升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用。作者Richard Paul 和Linda Elder 是两位专门从事思辨能力研究的专家,他们创办的专门研究和培训思辨能力的机构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享誉全球。Richard Paul 和Linda Elder 认为,思辨能力并不是玄虚的存在,而是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他们将长期研究发现并总结的方法与规律凝聚在了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当中。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共21 本,分为基础篇、大众篇、教学篇,分别针对入门基础学习者、社会大众读者、广大教师及学生阅读学习。
《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上下册)》以高校学生、党校学员、党政干部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对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蓝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依据,融合中国历史文化,借鉴西方经典理论,注重开展国际比较,回顾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解读未来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从讲中国战略、中国政策到讲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理论以及背后的中国故事,解答 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将怎么走 的重大命题,以增强高校学生、社会各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改革史、开放史的系统深入了解。
本书从古希腊写起,却将重点放在现当代,书中包括进了新形成的历史、新的资料、新的视角。本书的篇幅安排是,从古代到英国经验主义占全书篇幅的一半,而从康德到现代的篇幅则占另一半。这样,既让让学生对美学的历史有一个大概而准确的了解,又迅速接近当代现实,了解正在出现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说自己身边的事,对正在出现的大量的材料作一概括,对还活着的同事作一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艰难的,但也正是这样著作,对学生最有帮助。本书适用于高校艺术学、美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也适用于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与社会读者。
社会学是一门系统而客观地研究人类社会与社会互动的学科,它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即功能主义、冲突论与互动论。波普诺教授撰写的这本北美*为流行的大学教材 《社会学》,完整地运用上述主要理论视角来表述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公正、无偏地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观点材料,既全面又深刻。 全书以5大部分22章的篇幅,对当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所有的章节中,作者都既简明地阐释艰深概念,同时又运用概念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可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社会学的洞察能力和想象力。
本书是为配合中国文学史教学而编选的基础课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先秦至唐五代文学作品选,下册为宋至近代文学作品选。本书按照历史顺序,选注自先秦至20世纪新文化运动,历代主要文体的优秀作家作品凡二百多家近千篇。入选篇目以经过历史选择的传世之作为主,注意突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的代表作,兼顾到不同的流派、风格,以便与中国文学史的教材相呼应,体现中国古代文学及其演变的风貌。本书对所选的典籍、作家均有简介;对入选的作品均做了必要的注释,并对作品中的生僻字注音。第三版基本删除了与基础教育阶段教材中古诗文重复的篇目,新增了许多在文学史上有一定意义的作家作品,更为充分地反映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是一套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适用于普通小学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体现了 以生为本 的核心价值理念。旨在诊断与评估在普通小学学习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各科的学习情况,精准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形成了哪些能力;在老师或他人的支持下还能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或他人能教什么、怎么教。为其IEP中长短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学科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也为各科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性地、有效地调整课程与教学、精准施教提供依据。
本书采百家之长,求大同存小异,以期使读者了解经济法学科基本面貌,尽量凝聚共识以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介绍经济法学科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法律规定;坚持总论与分论的一脉相承、相互呼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列举真实、典型的经济法司法裁判案例,增加可读性。适合用作法学本科生和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法学教材或辅助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工具书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