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被山封锁?被水塑造?生活在此的人们是如何打破地理封锁?如何创造出一座少见,难以复刻的超级都市?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从山、水、人、城四个角度来呈现重庆的山水奇绝,追寻重庆和重庆人的前世今生—— ?,西南大地的琴弦。 水,三重天地的塑造。 人,千里江山的解锁。 城,立体都市的诞生。 本书从重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讲述自古以来,重庆人在今天重庆这片土地上的适应、塑造与创造,带领读者一书读懂重庆和重庆人的前世今生。书中用200余幅很好摄影作品沉浸式呈现重庆的山水人间,展现重庆的空间广度;以几十幅内容丰富的科学制图,剖析重庆的地理文化深度;用文字阐释重庆的长度,向读者展现,重庆绝不仅仅是一时的“网红”之地,其背后还有更广阔的内涵等待着我们探索。
本书基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学术背景、市场背景,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创意经济理论等,构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通过对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内涵解读,阐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历程、绩效测评、时空分异、特色模式、推进机制,全方位解析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内在逻辑与重大意义,描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最后,通过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成功经验。
《唐妞带你游大唐》是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出品的首套儿童科普绘本,系列内包含四册:《跟着商队游丝路》《会玩的唐朝人》《到长安来逛街》《大明宫寻人记》,讲述了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盛唐气象馆“复活”的唐代仕女国宝——唐妞,穿越回到唐代长安,与小伙伴们一同开启唐风之旅的奇幻故事。 本系列将珍稀国宝文物、历史趣事和人文知识融合在一起,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特色和儿童阅读认知兴趣出发,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展开大唐盛世的画卷,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儿童热爱历史,以史为鉴,预见未来。提示儿童读者在感受民族自豪感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美丽的地球”系列是由中国国家地理科普团队和意大利白星出版社共同打造,为学生、旅行者、摄影师等热爱自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出版的一套图书。本系列图书精选出各大洲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用具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和准确的地图,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读,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赏遍世界。目前本系列已涵盖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本系列图书以世界各地特色鲜明、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点,精选了位于七大洲的230余个地点,涉及上百个国家,青藏高原、多瑙河三角洲、亚马孙雨林、黄石国家公园、撒哈拉沙漠、大堡礁、南极高原………在地专业学者的详细文字和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为每一位渴望打开世界之窗、亲近自然的读者展示七大洲的多样地貌、神奇物种等生态特色。
作者经过二十多年对西藏摄影作品的收集、整理、研究,从一千多幅布达拉宫的影像作品中精选121幅编撰成此书。这些摄影作品包括1901年至2022年拍摄的布达拉宫影像,时间跨越121年。书中不少作品来自早期西藏摄影目前的多位重要摄影家。作者将这些影像作品按时间轴排序,以布达拉宫这一视觉符号结合西藏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流动画卷的形式将一百多年以来各个时期的布达拉宫展现在读者面前。
《DK人类的旅程》 我们究竟为何热爱旅行?人类的旅行始于各种各样的冲动,从寻找食物、开展贸易到朝圣、迁徙,或者,只是为了满足探索未知的好奇之心。本书记载了人类历史 上一段段值得铭记的传奇旅程,从古希腊人的航海故事,到玄奘的印度之行,再到探险家发现马丘比丘,以至21世纪的太空探索,翔实史料与精美图片为我们展现了5000年历史长河中与人类旅行有关的一切。人类永不停歇的冒险旅程表明,旅行对我们这个物种至关重要,旅行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故事。 《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本书将世界史 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排列在一条时间线上,带领读者沿着时间长河顺流而下,看到帝国的成败、文明的演化、科技的进步,从人类学会用火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从亚历山大的征服到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从中国的诸子百家到欧洲的启蒙运动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真题汇编与机考题库 2024(全4册)》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统考试真题汇编与机考题库 2024(全4册)》由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试指导教材编委组编著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县域旅游逐步兴起,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主战场”。本书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县域旅游研究基地,在理论上阐释县域旅游发展的理论依据、概念体系、供给要素、需求特征、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战略管理、发展模式、品牌形象、发展趋势;在实践上,通过对县域旅游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借鉴启示。
一、《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二、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本资料尚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的资料。 四、符号使用说明:资料中的空缺项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无该项数据或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社”表示主要项。 五、年鉴中若有遗漏和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内容上不断完善和充实。
本系列收录了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创作的幻想小说,总计6部。在这些幻想小说中,一个个现实中普普通通的男孩女孩因各种机缘触摸到了超自然魔法世界,那里光怪陆离、险象环生。他们置身其中,亲历其险,并从中获得勇气和智慧。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指导教材(1-4)》由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指导教材编写组主编
从2015年9月5日起,刘海翔一个人,一辆单车,骑行重走丝绸之路。他由意大利威尼斯出发,途经意大利、梵蒂冈、希腊、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联酋、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等15个丝路沿线国家。随后,他顺时针环中国一圈,途径28个省市,于2017年5月14日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圆满完成。总共历时615天,累计骑行里程30000多公里,相当于3/4圈的地球。作者从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沿着古人足迹,一路走访曾经到过泉州的蕃商的国度回到家乡,本书以此为契机,记录了作者骑行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对传播丝路文化,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有积极作用。
杨帆博士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湘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大湾村。他通过对湘南桂阳县大湾村的田野调查,结合历史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大湾村夏氏的来源、发展做了长时间的考察。 《中国传统村落实证研究:大湾村/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系列》在论述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大湾村这个具体村落,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将其放在更为宽广的区域历史中,去理解村落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传统村落实证研究:大湾村/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系列》对大湾夏氏的迁徙过程、选址建筑、生产习俗、宗族人物、传说故事、文化发展等内容首次做了全面的梳理,并突显了大湾村村落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巴蜀古桥》由曾为志著
《杜璞画世界遗产·苏州卷:苏州古典园林及周边地区小幅油画写生集》:苏州是一座由深厚历史与丰富文化沉淀而形成的历史古城,同时,也是一座与时俱进、充满了现代美感的文化新城。从古典园林到太湖风光,从水乡诗情到古今梦忆,苏州的风景不知曾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所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也便如此了。 苏州古城,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园林是浓缩了的湖光山色,而自然山水则是放大了的苏州园林。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苏州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自然风光,只有与人文相结合的时候,才是拥有生命力的。苏州便是这样一个处在风景广度与文化深度的交叉点上的城市。也正因如此,苏州既有历经千年的沧桑与睿智,也有挥洒不尽的青春活力。 杜璞先生多年来痴迷于用手中画笔,对苏州古典园林蕴发的人文
该书稿是2020年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的发展报告,是重庆市文旅委认真贯彻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的总结报告。书稿包括“综合篇”“专题篇”“区县篇”“特载篇”四部分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亮点,具体包括广播电视系统、图书馆、博物馆、杂技团等各个口子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的相关业务报告,地域上涉及重庆40个区县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
《全国导游考试系列教材(全4册)》由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编
绍兴,一座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小城,不仅有巍巍稽山,清清鉴湖,更有如过江之鲫的名人,他们在谱写绍兴甚至中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前承后继,熠熠闪光。本丛书系统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分为《绍兴名人》《绍兴名山》《绍兴名水》《绍兴名桥》《绍兴名楼》《绍兴名茶》《绍兴名酒》《绍兴名镇》《绍兴名城》9册,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带读者领略绍兴风物。
本报告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研究团队组织校内外专家共同编撰而成。全书从总体状况、赛事活动旅游、健身休闲旅游、冰雪旅游、山地户外旅游、马拉松、定向运动、红色体育旅游、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多个角度,全面探讨2020~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和全球经济衰退困境中突围发展的成就与路径。本书兼顾创新性和实践性,分析严谨,案例生动,是学界和业界了解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前沿的重要读物。
本书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群落为研究地域单元,运用地理学、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从“时空压缩”的宏观时空维(社会时空)和2013~2015年村寨群落微观时空维(物理时空)出发,解析村寨旅游影响下社会文化因子、要素时空变迁特征与规律;量化旅游效应之于村寨社会文化变迁效度的“解构力”;分析村寨社会文化结构一功能时空演化特性;探析要素渗透中村寨社会文化“人、地、时空”互相牵制的机理,从判别中审视村寨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师生、旅游科研人员、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旅游景区中高层管理人员参考。
《《中国文化和旅游年鉴》(202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编
本书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县域旅游研究基地,基于文旅融合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学术背景、市场背景,通过数字化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生态效率理论、两山理论、风险管理理论、韧性理论、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等,构建县域旅游理论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核心要义,通过把握我国县域旅游发展的演进过程,阐述了我国县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结合国内县域旅游发展现状,构建了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机制。最后,通过县域旅游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本书既具有理论研究基础,也具有实践借鉴意义,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服务、支持旅游教育、旅游经营从业人员提供学习和参考服务。
上海靠前旅游度假区是以上海迪士尼项目为核心的开发项目,是浦东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开发的重点,本书从这个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以上海靠前旅游度假区为案例的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典范。打造体验式旅游城,再现经典迪士尼,开创海派文化新高度。
本书在游客情感体验研究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基于时空视角,探索游客情感体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游客情感研究向纵深发展。《时空视角下的游客情感体验研究》从游客情感体验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梳理游客情感的研究基础,探讨游客情感的测度,从城市和景区两个空间尺度研究游客情感体验时空分布的规律、总结游客情感时空分布模式,以西藏旅游为案例研究游客情感在旅游线路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情感体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线路组合模式,分析了天气和空气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情感体验和满意度的时空分异,初步探索了影响游客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
《浙江天台山游记辑注(近代卷)》是近代浙江天台山游记集。游记是记述游览活动见闻感受的文章,近代天台山游记主要散见于近代报刊,汇集成书,可为游记欣赏与研究、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浙江天台山游记辑注(近代卷)》所收游记,时间段限始于1886年《申报》刊载的杨葆光《天台揽胜图记》,它是近代首篇报载天台山游记,终于1947年曹希彦在《小朋友》上发表的《游国清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