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迫切而具有启发性的书籍,提供了解决全球变暖威胁的气候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平等和气候等重要议题。他不仅着眼于太阳能、电动汽车和植树造林等已知解决方案,还提出了更广泛的观点,如食物本土化、火灾生态学和森林农场。本书通过将公平和正义编织在一起,呈现了一个无缝的行动、政策和转变的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终结气候危机的愿景。无论你是环保倡导者、决策者还是对气候变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激发你的思考,并为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启示。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初始的观测数据,是气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共5章,第1章介绍了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探测原理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遥感的原理,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第3章介绍气象卫星组成、研制、运输、发射和在轨运行全过程;第4章讲述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第5章描绘象卫星未来观测需求和发展前景。 全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性讲述了气象卫星相关科普知识,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对气象和航天感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有益于视野开阔、知识面扩展及科学兴趣培养。
矫梅燕主编的《现代天气业务(上下)》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中的一卷,重点阐述了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中期天气和延伸期预报以及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雪、大雾、沙尘暴、寒潮、冰冻、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和气象要素预报,同时对现代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应用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海洋气象、交通气象、水文气象、环境气象、健康气象、能源与电力气象等专业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延伸,本分卷对近些年来这些专业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提炼,阐述了它们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预报员的业务用书,而且对于从事天气和专业气象研究和教学的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矫梅燕主编的《现代天气业务(上下)》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中的一卷,重点阐述了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中期天气和延伸期预报以及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雪、大雾、沙尘暴、寒潮、冰冻、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和气象要素预报,同时对现代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应用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海洋气象、交通气象、水文气象、环境气象、健康气象、能源与电力气象等专业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延伸,本分卷对近些年来这些专业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提炼,阐述了它们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预报员的业务用书,而且对于从事天气和专业气象研究和教学的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的组成部分,本系列《应对自然灾害卷》包含了《当大地发怒的时候》《地球大气中的涡旋》《山崩地裂》《水多水少话祸福》和《地球气候的演变—过去、现在和未来》5 册,分别讲述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热带气旋(如台风)、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与干旱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内容。编者希望通过这些小册子向读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增强读者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2012共4册)(精)》编著者秦大河。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2012共4册)(精)》共包括四卷,分别为《靠前卷科学基础》、《第二卷影响与脆弱性》、《第三卷减缓与适应》以及《综合卷》。 靠前卷主要从过去气候变化、观测的气候变化、冰冻圈变化、海平面变化、特别天气气候变化、优选与中国气候变化的联系、大气成分、优选气候系统模式评估及中国区域气候预估等方面对中国气候变化的事实、特点、趋势等进行了评估,是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第二卷主要涉及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气象灾害、地表环境、冰冻圈、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近海与海岸带环境、农业生产、重大工程、区域发展及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和行动等内容,是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影响方面已有认识的系统总结。第三卷主要从减
作为《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的组成部分,本系列《应对自然灾害卷》包含了《当大地发怒的时候》《地球大气中的涡旋》《山崩地裂》《水多水少话祸福》和《地球气候的演变—过去、现在和未来》5 册,分别讲述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热带气旋(如台风)、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与干旱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内容。编者希望通过这些小册子向读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增强读者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对2018年 降水及暴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综述;第2章从单站暴雨、连续性暴雨、区域性暴雨、主要暴雨过程等几个方面对2018年的暴雨进行索引;第3章对2018年主要暴雨过程的基本天气形势和降水演变特征进行概述;第4章对2018年10次重大暴雨事件从雨情、灾情及天气形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书后的附录给出1981-2010年 暴雨气候概况。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和记录了2018年我国的暴雨状况,为气象部门开展暴雨的监测预报、科技攻关、灾害评估、预报总结等提供基础检索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气象、水文、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研业务、教育培训、决策管理及相关人员参考。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初始的观测数据,是气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共5章,第1章介绍了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探测原理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遥感的原理,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第3章介绍气象卫星组成、研制、运输、发射和在轨运行全过程;第4章讲述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第5章描绘象卫星未来观测需求和发展前景。 全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性讲述了气象卫星相关科普知识,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对气象和航天感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有益于视野开阔、知识面扩展及科学兴趣培养。
作为《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的组成部分,本系列《应对自然灾害卷》包含了《当大地发怒的时候》《地球大气中的涡旋》《山崩地裂》《水多水少话祸福》和《地球气候的演变—过去、现在和未来》5册,分别讲述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热带气旋(如台风)、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与干旱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内容。编者希望通过这些小册子向读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增强读者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书为风云气象卫星立体书。书中介绍了风云系列卫星的发展沿革、特征、分类、用途,展示了各系列卫星的观测图谱。以风云三号D星和风云四号A星为例,介绍了星载仪器,给出了精确的名称和应用。□后,通过卫星遥感应用的介绍,展示了卫星服务于我们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如台风监测、森林大火监测、植被覆盖率监测等等。图书采用立体效果,将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立体展现,采用翻盖、拉页等方式拓展科普卫星相关知识,极富创造性和互动性。本书由国家气象卫星中心的专家编写,知识性、科学性较强。适合卫星爱好者阅读收藏,也适合于亲子教育,寓教于乐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