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ArcGIS 10.7 版本为讲解依托,90%左右的内容适合ArcGIS 10.0 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 章,包括ArcGIS 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 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的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深入浅出,既适合ArcGIS 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ArcGIS 专业人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 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帮助。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近年来,随着面向对象的GIS技术以及网络GIS、组件GIS、OpenGIS等新技术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本书是作者在系统总结已有GIS学科的基本理论、实践与成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在国内外从事有关GIS教学的经验撰写完成。书中从历史发展、数据基础、系统构建、应用前景等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GIS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为人们提供及时、丰富、便捷的地理信息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方向,并逐渐形成一门多技术集成的交叉学科。本书全面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了实时动态空间定位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重点讨论了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与管理、多源地理数据集成与融合,以及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编译,探讨了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功能,论述了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结构框架、移动位置监控平台和移动终端的硬件及其功能特点,后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程这一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包括十五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有:GIS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方法、数据工程、数据质量控制、工程实施与测试、维护工程、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标准化、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环境等。本书内容丰富、组织严谨,原理和方法结合密切,丰富的图表和应用实例便于读者自学。
《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第二版)》讲解基于ArcGIS Engine10开发平台,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技术和工程应用,并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工程实例。 《ArcGIS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第二版)》分4篇共16章,篇基础篇(第1~9章)集中介绍了 ArcGISEngine基础知识,包括开发基础组件对象模型、ArcGIS Engine介绍、基于.NET的ArcGISEngine的开发,ArcGIS Engine中的控件、框架控件介绍、控件使用实例等,为以后应用ArcGISEngine的各种接口,快速地实现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篇应用提高篇(第10章)介绍了空间分析,通过学习这些高级应用可以使读者得心应手地完成各种GIS系统的开发;第三篇综合实例篇(第11章~第12章)用两个综合例子将前面讲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读者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合起来,以便可以胜任项目开发的角色;第四篇常见疑难解答与经验
本书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发展变革,针对ArcGIS 10.3的基本组成及几个重要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以GIS数据输入及处理、栅格编辑、地理配准、投影转换、拓扑查错、栅格计算、重分类、距离分析、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为例介绍了基本的操作和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灾害评估、洪水淹没、农田保护、土壤分析、粮食估产、资源配置、设施选址、矿产预测为例,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这些领域的综合应用。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软件与工程、教学与科研、项目与应用、基础与综合等方面的结合,融入了大量生产与科研成果,以及工程项目应用案例。本书可作为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质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地质矿产、国土资源、地
遥感影像信息库搭建了从遥感影像数据到遥感影像知识库和方法库的桥梁。《遥感影像信息库》在遥感影像信息相关概念阐述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陆表典型地物遥感影像特征,并提供典型图像;结合可见光、热红外和主被动微波遥感典型应用实例,分别从遥感影像分类、定量遥感反演和遥感影像二维建模等方面提供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原理与方法;根据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思想,围绕遥感影像知识库和方法库建设,完成了B/S结构、C/S结构和基于PDA的嵌入式系统混合设计与开发。《遥感影像信息库》可作为地质、地理、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学研究和遥感实际应用参考书。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没有那些让人头疼的公式和专业术语,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中学到关于GPS的知识。 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工作者或者专业的测绘人员,拿到一个GPS接收机,你所关注的是怎样把这个东西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本书的部分就像一个简单快速的培训教材,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接下来,你会读到一些关于GPS的轻松有趣的话题,使你了解GPS的基本工作原理。随后本书精心设计了12个练习,让你在现实生活中感受GPS,了解手持GPS接收机的知识。我们强烈建议读者完成每一个练习。这样,你才会对GPS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了解。有了这些之后,本书对提高精度的方法——差分GPS进行了详细讲述。在后一部分,对GPS的发展——GPS现代化进行了简单介绍。
邱洪钢、张青莲、熊友谊编著的《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讲解基于ArcGIS Engine 10开发平台,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技术和工程应用,并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工程实例。 《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分4篇共16章,**篇基础篇(**~9章)集中介绍了 ArcGIS Engine基础知识,包括开发基础组件对象模型、ArcGIS Engine介绍、基于.NET的ArcGIS Engine的开发,ArcGIS Engine中的控件、框架控件介绍、控件使用实例等,为以后应用ArcGIS Engine的各种接口,快速地实现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篇应用提高篇(**0章)介绍了空间分析,通过学习这些**应用可以使读者得心应手地完成各种GIS系统的开发;第三篇综合实例篇(**1章~**2章)用两个综合例子将前面讲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读者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合起来,以便可以胜任项目开发的
袁林旺、闾国年、俞肇元等所著的《基于几何代数的多维统一GIS——理论算法应用》针对现有GIS体系向三维GIS以及时空GIS转变时,所面临的维度扩充困难、对象表达与计算分离、多维运算不统一以及时空维度不融合等问题,引入具有多维统一和坐标无关特性的几何代数理论,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基于几何代数的多维统一GIS创建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GIS数据模型、多维统一索引方法以及典型GIS分析算法,并以三维城市、全球海面变化以及南极海一地一冰耦合系统演化等为例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本书研究表明,基于几何代数理论可建立多维统一的地理时空描述框架,突破基于欧氏几何的传统GIS在支撑复杂地理对象表达、多维空间关系计算和地学分析上的局限性,进而促进以多维(时空)统一为特征的GIS的发展。《基于几何代数的多维统一GIS——理论算法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而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则是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重要的任务。杜培军、谭琨、夏俊士编著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与支持向量机应用研究》在介绍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进行深入探讨。全书首先介绍高光谱遥感影像常用的分类器,详细探讨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的降维处理与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噪声分离等降维方法以及常用特征选择算法、光谱和纹理特征提取方法等;通过介绍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及其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策略,重点研究支持向量机核函数设计方法,构建一种再生核Hilben空间的小波核函数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针对多类问题的特点,在比较分析各种多类支持向量机实现方
本书重点从三维空间数据与可视建模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共9章。第1章介绍了三维空间数据与可视化建模研究发展现状;第2章主要从2D空间、地表3D空间和地下3D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第3章至第7章从数字地形建模与更新,3D地理空间建模,3D地质空间建模,地上下真3D空间集成建模,以及3D空间建模有关算法等方面介绍了*的研究成果;第8章介绍了空间数据质量模型;第9章介绍了作者研究小组开发的实验系统与应用实例,以及国内外主要的3D建模工具与典型系统。 本书既可作为GIS、计算机、科学可视化、三维建模等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公共教材,也可作为我国从事三维数据获取与可视建模研究人员的技术指南。
本书是《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配套实验教材。全书共15个实验,内容涉及空间位置特征分析、空间拓扑关系分析、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数字地形分析和空间分析并行计算等,侧重空间对象量算、空间关系查询、选址分析、追踪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插值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GIS与专业模型集成等多种GIS空间分析方法。全书由浅入深引导读者掌握GIS空间分析方法与GIS桌面软件操作。同时,本书各章内容又保持相对独立,读者可视情况自由选择。
《海岸带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针对海岸带环境遥感的研究现状,内容涵盖了海岸带环境遥感各个主要方面,按照数据获取、校正、参数反演、信息提取、多学科交叉的主线展开论述,读者从中会品味到海洋水色遥感的深奥机理和复杂的反演模式,以及尺度效应与不确定性等前沿问题,同时介绍了对地观测技术、水色遥感机理、大气校正、海岸线与浅海地形信息提取等相关知识,较为系统地论述海岸带环境遥感的原理、技术、方法和模型,既立足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面向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是作者们将多年点滴辛勤汗水洒在海洋水色遥感机理、反演模型以及算法研究中,集累知识的硕果于一册,欲以此为媒传播知识。
本书以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图像融合的基本概念、融合原理、融合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 全书共11章。第1~3章介绍了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图像融合的预处理方法、源图像的成像特性及图像融合的性能评价;第4~9章系统介绍了各种图像融合方法,其中包括早期各种简单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金字塔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多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无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以及基于Shea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等;第10章结合图像融合的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图像融合的应用;11章对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本书着重介绍图像融合技术中*基本和*成熟的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学者的当前工作。 ?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内容推荐 《开放式GIS开发与应用》讲解了一个基于插件的开放式应用开发框架,其目标是解决GIS综合应用系统的信息互通、功能高度复用、数据高度共享和快速构建GIS应用系统,通过可视化的插件协同建模,快速构建GIS应用,全面提升集成能力.《开放式GIS开发与应用》共,章,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模式的基本原则、应用开发框架及插件的基本概念、基于插件的开放式GIS应用开发框架、OG_ADF框架的文档视图结构、创建基于OG_ADF框架的命令与工具、OG_ADF开发框架的插件及事件处理机制、基于OG_ADF框架实现的服务SpatialDatabaseManageService及相对应的插件、基于OG_ADF框架的开发案例$$$广东省遥感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关注日益升温,三维应用系统的使用需求也逐渐由简单的观看向更多的GIS应用看齐,GIS应用开发者和使用者开始寻求三维GIS应用开发解决方案。本书以零基础讲解为宗旨,用实例引导读者深入学习,采取“基础知识一常用功能开发一案例解析与综述”的讲解模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利用SuperMapGIS系列软件开发各种应用类型的三维GIS项目的技能。 本书共18章,主题包括二三维一体化基础知识、三维数据准备、三维场景构建、三维基础功能开发、三维高级功能开发、三维场景网络发布、三维应用案例以及三维GIS展望等。 本书主要面向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专业师生,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实习教材,也可作为二次开发商及其开发人员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快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开放式GIS开发与应用》讲解了一个基于插件的开放式应用开发框架,其目标是解决GIS综合应用系统的信息互通、功能高度复用、数据高度共享和快速构建GIS应用系统,通过可视化的插件协同建模,快速构建GIS应用,全面提升集成能力.《开放式GIS开发与应用》共,章,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模式的基本原则、应用开发框架及插件的基本概念、基于插件的开放式GIS应用开发框架、OG-ADF框架的文档视图结构、创建基于OG-ADF框架的命令与工具、OG-ADF开发框架的插件及事件处理机制、基于OG-ADF框架实现的服务SpatialDatabaseManageService及相对应的插件、基于OG-ADF框架的开发案例$$$广东省遥感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
本书结合ArcGIS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在介绍ArcGIS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如何针对具体应用创建应用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本书介绍的应用方法强调灵活性和思路的拓展,通过对ArcGIS提供的基本模块及方法的巧妙组合,进行个性化的应用设计,以实现复杂的研究任务。本书分为基础应用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基础应用篇介绍ArcGIS的常用方法,实践篇介绍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组合实现环境地质学应用。为便于理解本书内容,两部分内容均配有原理介绍和详细操作步骤。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Mobil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Mobile GIS)是建立在移动计算环境下,集GIS、GPS、移动通信(GSM/GPRS/CDMA)三大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基于MapX Mobile平台开发设计Mobile GIS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提供了两个完整的范例设计过程。 全书共八章,分别为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全球定位系统、MapX Mobile基础、图层的操作、数据绑定与图元查询、主题地图的绘制与分析、GPS位置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书读者应具有一定的C++语言的基础,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快速提高实际开发水平。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为方便读者学习,满足相关软件开发人员的实际需要,本书提供配套光盘,内容包括书中所有实例的源代码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资源管理、国土监测、区域规划和辅助决策,已成为地理学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本书分为GIS软件简介、空间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地图输出、综合应用等五章。全书以GIS技术方法、应用实例、实习操作为主线,以空间数据、空间分析、综合应用为重点,突出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培养学习者上机操作的能力,巩固和拓展课堂讲授的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土地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教材,也可以供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