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MIPS版和ARM版之后,本书与时俱进地推出了RISC-V版。全书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介绍数字逻辑设计的基础知识,从基本的二进制数开始,详细讨论RISC-V处理器的设计原则、技术与方法。本书首先介绍数字逻辑门,接着讲解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并以这些基本的数字逻辑设计概念为基础,重点介绍如何设计真实的处理器。书中包含大量示例,并分别用SystemVerilog和VHDL给出相应数字系统设计的实现。本书不仅反映了当前数字电路设计的主流方法,而且突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工程特点,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从事处理器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
邴哲松、李萌、邢东洋编著的《ARMLinux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以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为设计目标,使用目前嵌入式开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ARM9和ARM7作为硬件平台的CPU,在软件上使用了嵌入式Linux、μC/OSII操作系统,并在其基础上移植了BOA服务器、SQLite数据库等软件。网络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Web服务器的设计方法,利用HTML和JavaApplet实现网络监控界面。 《ARMLinux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以产品开发为线索由浅入深地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除了上述的软硬件平台外还对于嵌入式Linux的开发方法和网络编程进行了系统地讲解,并介绍了Eclipse软件平台的编译和调试方法。全书的各个环节都通过示例代码进行讲解,以便加深读者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进而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目的。此外,全书硬件的选型都采用工业级芯片,特别适合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地反映了有关基于混沌及分形理论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在吸收国外著名大学同类课程先进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生及本科生高年级课程教学与实践体会,以非线性系统观测数据处理方法为主线,构建了内容新颖且理论联系实际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教材体系。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共分9章,前4章主要介绍了传统的混沌及分形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第5章介绍了相空间吸引子形态特征提取方法,第6章从多尺度角度介绍了非线性系统微观及宏观结构特征提取方法,第7章介绍了复杂性测度分析方法,第8章介绍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第9章介绍了混沌吸引子不稳定周期轨道探寻方法。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进入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原子教你玩 STM32 》有两个版本:库函数版本和寄存器版本。本书为寄存器版本,由浅入深,带领大家进入 STM32 的世界。本书总共分为 3 篇:①硬件篇,主要介绍本书的实验平台;②软件篇,主要介绍 STM32 开发软件的使用以及一些下载调试的技巧,并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系统文件(程序);③实战篇,详细介绍 42 个实例,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带领大家慢慢掌握 STM32 。每个实例均配有软硬件设计,且附上实例代码以及详细注释,方便读者快速理解。本书是再版书,相比第 1 版,主要对硬件平台、开发环境、 SYSTEM 文件夹以及相关例程进行了更新。 本书配套资料可以供读者免费下载,包括详细原理图以及所有实例的完整代码。这些代码都有详细的注释,所有源码都经过严格测试;另外,源码有生成好的 .hex 文件,读者只需要通过串口下载到开发板即可看到实
本书采用结构化方法来介绍计算机系统,书的内容完全建立在“计算机是由层次结构组成的,每层完成规定的功能”这一概念之上。作者对本版进行了彻底的更新,以反映当今 重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方面的 新进展。书中详细讨论了数字逻辑层、微体系结构层、指令系统层、操作系统层和汇编语言层,并涵盖了并行体系结构的内容,而且每一章结尾都配有丰富的习题。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生动的操作案例、精挑细选的实用技巧,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工具软件概述、文件管理与阅读、图像浏览与编辑处理、娱乐视听工具软件、语言翻译工具软件、网上浏览与通信、即时聊天软件、文件下载与传输工具、系统维护与测试工具、网络云办公、数字音视频工具软件、动画制作工具软件、电脑安全与防护应用、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及应用案例。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结构清晰、图文并茂,以实战演练的方式介绍知识点,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有所成。本书面向学习电脑的初、中级用户,适合无基础又想快速掌握电脑应用与操作经验的读者,更加适合广大电脑爱好者及各行各业人员作为自
本书是CUDA并行程序设计领域最全面、最详实和拥有权威性的著作之一,由CUDA开发者社区技术总监亲自撰写,英伟达中国首批CUDA官方认证工程师翻译,详实地讲解了CUDA并行程序设计的技术知识点(平台、架构、硬件知识、开发工具和热点技术)和编程方法,包含大量实用代码示例,实践性非常强。 全书共分为12章。第1章从宏观上介绍流处理器演变历史。第2章详解GPU并行机制,深入理解串行与并行程序,以辩证地求解问题。第3章讲解CUDA设备及相关的硬件和体系结构,以实现很优CUDA程序性能。第4章介绍CUDA开发环境搭建和可用调试环境。第5章介绍与CUDA编程紧密相关的核心概念——网格、线程块与线程,并通过示例说明线程模型与性能的关系。第6章借助实例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内存的工作机制,并指出实践中容易出现的误区。第7章细述多任务的CPU和GPU协同,并介绍
本书由杰出的科学史专家托马斯·黑格和保罗·塞鲁齐撰写,在经典之作《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全面重构,用全新视角,深入阐释计算技术体系及其应用的进化,带领读者理解计算机的变革历程,以及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塑造。全书共分15章,每章讲述计算机的一种转变,从1945年的ENIAC谈起,到电子邮件、袖珍计算器、个人计算机、万维网、电子游戏、智能手机的发展,再到计算机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的当今世界, 以集成了多种计算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作为结尾。全书史料丰富,见解深刻,叙述生动,是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的 入门级读物。
本书可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应用C51单片机,对C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和常用的外围接口器件实施程序模板化,使读者在这一基础上编写自己的功能程序代码,不再重复编写基础代码。本书的*特点即将程序模块贯穿于工程应用的始末。 全书分为4鄙分。部分为单片机基础简述,主要是为计算机程序人员转而学习单片机程序设计而,设;第二部分为单片机程序模板编写与应用;第三部分为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重点是单片机组网芯片的应用;第四部分为单片机应用工程实例。 本书不仅适用于中专、高职高专、技工技师培训及本科院校等作为单片机实训教材,还可供从事自动控 制、智能仪器仪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以及各类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单片机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内容涵盖整机装联的各个方面。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整机装联的装配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焊料、焊剂、胶黏剂等。介绍了整机装配中使用的电缆组件、连接器等的电装工艺,如电缆及连接器的选型、电缆的绑扎和走线注意事项、元器件的装配工艺等。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突出机理和实际操作,对理解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原理有很大帮助。*后,从印制板组件装配、电缆组件装配以及整机装配三个方面展示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对指导实际生产亦有很大帮助。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2版)》以51系列单片机为主要对象,从系统组成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以AT89S51单片机为例详细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扩展以及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并对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以及开发工具的使用作了较深入的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原理及应用、中断系统及应用、单片机串行接口及应用、单片机与输入/输出外部设备接口、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单片机与ADC和DAC的接口技术、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共11章内容。另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并在书后给出了附录,便于学生自学。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
ARMCortexM4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基于AtmelSAM4系列以ARMCortexM4内核的Atmel公司SAM4E微控制器为蓝本讲述嵌入式开发技术。内容包括ARMCortexM4内核、系统架构、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入门、标准外设库应用、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通用异步/同步串行通信(UART/USART)、通用定时器/计数器(Timer/Counter)、实时定时器(RTT)、实时时钟(RTC)、看门狗定时器(WDT)、增强安全看门狗定时器(RSWDT)、PWM模块、同步串行通信接口(SPI)、TWI总线(I2C)、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以太网通信接口(GMAC)、USB全速串行通信模块(UDP)、模拟前端控制器(AFEC)模块、数字/模拟转换控制器(DACC)模块、模拟比较控制器(ACC)模块、DMA、外设DMA(PDC)、总线矩阵(MATRIX)、高速多媒体存储卡接口(HSMCI)、加密模块(AES)、SystTick定时器、FPU单元及浮点数运算和DSP指令及DSP库接口及应用。 毕盛、钟汉如、董
《经典原版书库:数字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英文版第2版)》以一种流行的方式介绍了从计算机组织和设计到更细节层次的内容,涵盖了数字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展示了使用VHDL和Verilog这两种主要硬件描述语言设计MIPS处理器的技术细节,并通过MIPS微处理器的设计强化数字逻辑的概念。《经典原版书库:数字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英文版第2版)》的典型特色是将数字逻辑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融合,教学内容反映了当前数字电路设计的主流方法,并突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工程特点,书中的大量示例及习题设计也可以加强读者对基本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记忆。
本书介绍了应用*为广泛的单片机8051的各种功能。全书共分为18章,主要内容包括8051微控制器、8051汇编语言编程、跳转指令、循环指令、调用指令、I/O端口编程、8051寻址方式、算术逻辑指令与程序、8051C语言编程、8051硬件接线、8051定时器汇编及C语言编程、8051串口汇编及C语言编程、中断的汇编与C语言编程、LCD和键盘接口、ADC、DAC、继电器、光隔离器、步进电机、DS12887RTC接口输、PWM、SPI等。本书适合各类硬件爱好者阅读。另外,本书还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论述了高性能微处理器电路设计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工艺技术对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影响、考虑工艺参数变动情况下的器件和连线模型、高速算术逻辑单元的设计、低电压设计技术、泄漏功耗降低技术、时钟分配、供电分配、高速信号传输、寄存器文件和缓存设计、芯片测试等等。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微电子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国内国际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国际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本书是以目前为流行的AVR系列单片机为主体,使用C语言来进行描述。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内容:单片机基础知识、C程序设计知识、单片机入门基础实例、单片机高级应用实例、配套学习套件的使用说明。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避免了传统教科书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讲解风格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实例丰富,图文并茂,并带视频演示,即使是没有接触过单片机的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快速跨入单片机世界的大门。
梁振兴、沈艳丽、李元平、骆光明、张永红等编著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概括地描述了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其中包含的重要概念;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以及英国、北约和开放组织制定的体系结构框架,介绍了我国发布实施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指南》;详细地介绍了体系结构设计工具和多个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 《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应用》读者对象:主管系统顶层规划、计划和关键项目决策的领导与参谋人员,从事体系结构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对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感兴趣的人员。
工业界称为多核的多处理器机器正迅速地渗入计算的各个领域。多处理器编程要求理解新型计算原理、算法及编程工具,至今很少有人能够精通这门编程艺术。 现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是通过艰辛的反复实践、求助有经验的朋友来学习多处理器编程技巧。这本*的权威著作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作者全面阐述了多处理器编程的指导原则,介绍了编制高效的多处理器程序所的算法技术。了解本书所涵盖的多处理器编程关键问题将使在校学生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受益匪浅。 本书特色 本修订版结合2008年第1版出版以来课堂教学和读者反馈的勘误和修改意见,对全书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和更新。 循序渐进地讲述共享存储器多线程编程的基础知识。 详细解释当今多处理器硬件对并发程序设计的支持方式。 全面考察主流的并发数据结构及其关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精)》编*者唐孝威。 本书以介绍当今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的前沿为目的,以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的前沿问题 第367次香山科学会议内容为基础,由国内外生物、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的40多位专家共同撰写。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推动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研究方向的学者、研究生等进入这个领域的参考书。
吕天文主编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数据中心)》分9章,主要针对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情况、 外情况对比、布局与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其中,第1章是数据中心的产业概论,通俗易懂的讲述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分类、范围、定义等基础信息和研究;第2~9章从全局的高度分别分析了国外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情况、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前景及趋势、我国与发达国家数据中心产业的比较、发展战略思考与措施以及数据中心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技术评价、领域风险分析、应用 案例和我国有关数据中心政策等。 本书资料详实,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深度,适合各级政府和行业决策机构制定政策法规,也适用于数据中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轻松灵活的语言绍了DSP的设计与开发攻略,循序渐进地介绍了TI公司C2000、C5000、C6000三大主流DSP的基本结构、开发步骤以及应用实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基础原理部分介绍了DSP的基本概念以及主流DSP芯片的常用硬件资源;DSP软件资源部分介绍了指令系统与CCS集成开发环境;实例部分重点讨论了DSP开发中常见、有特色的例程。同时还总结了一些非常有用,但有时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本书内容实用,且系统性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读者快速、全面地掌握DSP系统设计与开发技巧。 本书适合DSP技术初学者、从事DSP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的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是全球首本系统论述ARM Cortex-M0处理器及其编程的图书。本书既有ARMCortex-M0处理器内核、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的详尽论述,也有指令集、编译器、软件开发的基本论述,甚至也涵盖如何定位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和软件移植等方面的知识。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包括:嵌入式产品设计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电子爱好者以及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ARMCortex-M0)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