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中国建筑史
    •   ( 1610 条评论 )
    • 梁思成 /2023-11-01/ 重庆出版社
    •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史》是我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随后的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建筑之特征,行文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 ¥47.8 ¥98 折扣:4.9折
    • 中国建筑史
    •   ( 248 条评论 )
    • 梁思成 /2023-10-01/ 北方文艺出版社
    • 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梁先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清晰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 ¥33.7 ¥75 折扣:4.5折
    • 中国建筑史
    •   ( 949 条评论 )
    • 梁思成 后浪 /2023-11-01/ 海峡书局出版社
    • 《中国建筑史》是di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从上古到清末民初分期阐明中国建筑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涵盖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等。对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各民族与中国情况之异同,都有述及。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五十年代初作为讲义,出版了若干油印本,限于条件,没有印插图。本次出版即以油印本为底本,参考后续出版的各本修订了部分笔误,并增补了书中提及的相关图片,以期最大限度呈现梁先生本意。

    • ¥49 ¥98 折扣:5折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   ( 9254 条评论 )
    • 罗小未 主编 /2004-08-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1982年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重新编写,大大地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国外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的建筑文化发展概况,以适应新暑期的教学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五、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想—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六、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使用,也可供土建及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与工作参考。

    • ¥32.8 ¥48 折扣:6.8折
    •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
    •   ( 542 条评论 )
    • 陈志华 清华大学 /2019-07-2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欧洲 古典时代 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君权时期的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 本书对第三版进行了修订,文字更准确、更精炼,并更换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图。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院校使用。

    • ¥38.8 ¥58 折扣:6.7折
    • 中国方案: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100个故事
    •   ( 180 条评论 )
    • 韩晗 /2023-02-28/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首钢旧址被改造为滑雪场馆令世人惊艳。工业遗产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更事关实现 两碳 目标这一可持续发展大局。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业已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并具有新时代文化精神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实践。本书遴选了100个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代表性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成就和经验,并归纳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四种方案 社区参与、城市更新、场景再造与文化创新。本书讲述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中国故事,并认为这是贡献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 ¥49 ¥98 折扣:5折
    • 日本建筑史序说
    •   ( 560 条评论 )
    • 太田博太郎 编 /2016-10-01/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太田博太郎编*、路秉杰、包慕萍编译的《日本建筑史序说(原*增补第3版)》是一本系统介绍日本从古代到明治到期时建筑历史的学术专*。目前引进版是太田博太郎先生自1947年初版后的第三次改版,也是这位世界建筑史大家的*笔版,其对于日本建筑史研究和考证的经典地位一直位居日本各有关建筑类书籍之首。

    • ¥33 ¥58 折扣:5.7折
    • 中国建筑史
    •   ( 138 条评论 )
    • /2023-08-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八大时期,涉及阶基、勾栏、柱础、斗拱、雕饰、门窗、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建筑类型。作者不仅细致考察了散落中国各地的现存古建筑,还结合史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建筑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

    • ¥49 ¥98 折扣:5折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   ( 1159 条评论 )
    • 吴良镛 著 /2018-0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0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人居环境科学丛书》是吴良镛院士基于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著述而成。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 人居环境科学释义 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下篇 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 ,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

    • ¥46.9 ¥70 折扣:6.7折
    • 威尼斯之石
    •   ( 280 条评论 )
    • (英)约翰·拉斯金 /2023-06-1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拉斯金从历史地理视角对威尼斯本土的建造传统作出深入解析,提示了历史保护的态度 建筑的新与旧的关系是一种不断叠印、融合的历史性过程,新建之物附着于传统产生家园的栖居感。拉斯金并置哥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力图挖掘早期艺术对于当代的价值。拉斯金通过对哥特工匠勇于创造精神的赞扬,导向一种活泛的思想方法,即了解历史、保护遗产的*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人的创造。拉斯金的历史意识并非泥古,也并未否定当代建筑师作为实践主体的价值,而是身处于历史场域的建筑师需要真正重视城市的地理与历史叠印下的空间层累与场所性格。

    • ¥38.3 ¥79.8 折扣:4.8折
    • 中国建筑史
    •   ( 41742 条评论 )
    • 梁思成 /2011-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一书是1944年完成的,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 本书是先生的重要遗

    • ¥43.6 ¥65 折扣:6.7折
    • 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
    •   ( 481 条评论 )
    • 藤井惠介玉井哲熊 /2017-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分四章并附录。*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过去建筑的几种方法,诸如活用现存的建筑、从绘画和图纸着手调查、通过遗址发掘来调查和从样式、技术等方面推测等,并具体地讲述了史前建筑的营造。第二章讲述的是日本中世、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主要内容有东大寺烧毁后重建时采用的大佛样、禅宗寺院与禅宗样、中世镰仓、奈良和地方上的建筑以及寝殿造的蜕变和庶民住宅、画卷中所见武士和庶民的住宅,还有日本自治都市寺内町和战国大名的根据地城下町等。第三章从近世、即安土桃山时代的城郭建筑、草庵式茶室说起,间插建筑的标准尺度和 间 ,一直讲到江户时代的都市规划和建设、近世城下町和书院造的成立、日光东照宫和京都桂离宫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近世民居的成立和地域特色、都市店铺和戏院的出现等。第四章为近代、即明治维新至二战

    • ¥44 ¥88 折扣:5折
    • 建造:结构工程背后的故事 工程学思维中的安全与坚固
    •   ( 307 条评论 )
    • 罗玛·阿格拉瓦尔Roma Agrawal) /2022-04-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结构工程师罗玛 阿格拉瓦尔从专业角度,带领我们解析建筑的成形过程。她从基础的结构和材料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在水下开凿隧道,如何在宽和深的河流之上架起桥梁,某些地区又如何驯服大自然中宝贵又难以捉摸的水资源。她生动地讲述了历史中充满野心和想象力的有识之士,介绍了万神殿的混凝土穹顶是如何完成的,摩天大楼如何一步步拔地而起,人类如何以更高的高度突入天际线。罗玛不逃避失败的案例,审视了多个建筑事故悲剧,反复强调工程师从灾难中学习的重要性。她与我们分享了见证自己个有形贡献的喜悦,也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工程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朴素导向。书中还收录了罗玛的手绘说明图。

    • ¥40.2 ¥60 折扣:6.7折
    • 中国建筑史
    •   ( 238 条评论 )
    • 刘敦桢 /2022-12-2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本书讲述了中国建筑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对建筑的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论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城市和建筑概况、宫殿、苑囿、宗教建筑、住宅、园林、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结构完整、内容清晰、系统性强。本书是刘敦桢院士多年教学积累成果,经多次认真审核几易其稿,后全国各建筑院校索要函件纷至沓来,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至今仍是学习中国建筑史的优良范本。

    • ¥39 ¥78 折扣:5折
    •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
    •   ( 3695 条评论 )
    • 佚名 著,领读文化 出品 /2017-06-0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是一本描绘介绍中国建筑的画谱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纪,作者是姓名、履历已不可考的法国传教士。原书分上下两册,共包含188幅绘画。上册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砖瓦墙、照壁、亭子、桥和塔。下册主要是大型整体建筑结构和住宅内部摆设、台等。在没有影像的时代,来自西方传教士(或学者)通过绘画这种方式记录着他们了解的东方世界。通过这些绘画也让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古国有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书中的才华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哪怕仅仅当作装饰画册来看,也是美不胜收。

    • ¥34 ¥68 折扣:5折
    • 中国建筑史参考图
    •   ( 205 条评论 )
    • 刘敦桢 /2022-12-2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刘敦桢院士讲述《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参考图册,以横向和纵向角度切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上篇讲述我国建筑类型演变规律与特征,包括一般平面、住宅、庭院、都市计划、宫殿、寺庙、陵墓、塔、石窟、牌坊、桥梁等各种建筑的演变过程;下篇讲述建筑结构单位的演变与特征,包括台基、栏杆、柱础、斗拱、雀替、门、窗、天花藻井、彩画、琉璃瓦、以及壁画、雕刻等附属艺术。本书适合对建筑系学生历史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建筑系师生的重要参考书目。

    • ¥49 ¥98 折扣:5折
    • 明十三陵(中文版)
    •   ( 176 条评论 )
    • 胡汉生撰文/摄影 /2015-09-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明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大、帝后陵寝*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包括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和思陵(明思宗)十三个陵。胡汉生编写的《明十三陵》对其中的长陵、定陵、昭陵、永陵、康陵和思陵进行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陵区的下马碑、石像生、御路石雕、石五供、明楼、琉璃影壁等雕刻。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 ¥32.1 ¥48 折扣:6.7折
    • 建筑、景观与记忆——历史保护案例研究
    •   ( 86 条评论 )
    • (美)布鲁斯通 著,汪丽君舒平王志刚 译 /2015-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跟保护行为本身一样,这本书着眼于真实的场所 ,通过它们来建构起那些曾经被用于指导历史保护的 观点和价值标准的广泛背景框架。 《建筑、景观与记忆——历史保护案例研究》以 历史视角和批判态度探究了美国的历史保护运动。分 析了十处与众不同的地点,得出的这些对历史保护发 展沿革具有挑战性的分析结果,将会转变当前对于这 项运动的理解,审视为什么将历史、遗产和场所三者 密切联系起来的假设。它广泛涵盖了从关于1824~ 1825年间美国拉斐德侯爵凯旋征程纪念场地的讨论到 关于环境保护署超级基金有毒废弃场地历史的解读中 关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的推测。 批判性地思考保护行为时也同样需要批判性地思 考其对立面:破坏行为。本书同等看待从暗色岩采石 工的破坏性行为中拯救出来的哈得孙河岩壁的运动, 和那些为了保护所谓阻

    • ¥48.2 ¥72 折扣:6.7折
    • 中国高等院校(十二五)建筑专业基础理论规划教材-中外建筑简史
    •   ( 296 条评论 )
    • 陈捷张昕 编著 /2014-01-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外建筑简史/中国高等院校 十二五 建筑专业基础理论规划教材》是一本有关中外建筑的建筑史类教材。具体说来,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本书中穿插了很多历史上著名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为其他建筑史著作和教材所没有,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第二,本书主线清晰,章节设置合理,更能满足教学需求。第三,本书语言生动,内容简洁明了,易读性强,除了作为建筑史教材,还可作为有关建筑史的一般读物,相较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史教材,目标读者的范围更加广泛。第四,本书的作者陈捷、张昕原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二人基本功扎实,逻辑思维强,多年致力于建筑史的研究。两位作者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还受到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分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昌鸣教授,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

    • ¥34.5 ¥49.8 折扣:6.9折
    • 什么是建筑史
    •   ( 257 条评论 )
    • 安德鲁·里奇Andrew Leach /2021-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bsp nbsp此书考量了自19世纪末建筑史学科出现以来建筑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建筑史学家如何把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如何将历史考据转化为历史叙事?建筑史对建筑从业者是否有用,又在哪些方面起作用?里奇将建筑史视作一个开放的学科,并围绕建筑史知识从三个领域展开论述:艺术史、历史学和建筑学。他认为,《什么是建筑史》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富有启示意义,为从历史角度研究建筑学提供了多种路径。 通过对西方及全球建筑史的介绍性回顾,《什么是建筑史》将会扩展建筑学、艺术史和历史学的学生的研究视角、理论框架,推动研究生和建筑史学家对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探讨。

    • ¥31 ¥45 折扣:6.9折
    • 建筑史(第41辑)
    •   ( 31 条评论 )
    • 贾?B 主编 /2018-07-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41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王贵祥的论文探讨了战国时期楚国吴地春申君为其子建造的宫院建筑的布局和形式;王鹏的论文辨析了早期中国都邑中宗庙设置方式的演变,由“多庙”演变为“合庙”;耿昀的论文考证了平顺龙门寺的创寺历史和创寺僧人;《佛光寺东大殿建置沿革研究》一文将大殿沿革分为五个时期,梳理了各时期重要的营建工程;姜铮的论文分析了北宋崇庆寺千佛殿的营造用尺、设计方法和技术特征;《再论 中的“分心斗底槽”与“金箱斗底槽”》一文对殿阁地盘图和草架侧样图提出了新的

    • ¥32.1 ¥48 折扣:6.7折
    • 大匠筑迹:民国时代的南京职业建筑师
    •   ( 212 条评论 )
    • 汪晓茜 著 /2014-09-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本书重点介绍了民国阶段 (1912—1949 年 ) 曾在南京注册执业或开展过职业实践的 27 个代表性中外建筑师或设计机构的背景、职业履历、历史地位、在宁创作经历和作品。此外,还系统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建筑师职业体系的建设过程,展示了民国条件下职业建筑师群体的真实工作状况和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深入探讨在近代科学观念和中国传统思想、制度间的碰撞下,建筑师如何将主观能动性和被动适应性结合起来应对时代条件和要求,以期对同样面临转型的当代人和当代社会有所启迪。作为时代精英,这些建筑师的活动及影响力不仅限于专业领域,一定程度亦从物质空间塑造上折射出国家、政治以及社会情感的状态及需求,通过他们的工作和成果亦可一窥民国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 ¥42.6 ¥59 折扣:7.2折
广告
闂佸搫鍊规竟鍡涙偘閵夆晛鐭楅柨婵嗘閳數鈧鍠掗崑鎾绘煛閸愵亜鈻堟繛鍫熷閸犲﹤顓奸崼顐㈡闂佸搫瀚柊锝夊Υ婢舵劖顥堥柨鐕傛嫹,闂佸湱枪椤㈠敆rl闂佸憡姊绘慨鐢典焊濠靛枹褰掝敂閸喐娈梺鐟扮仛閹稿摜妲愰幋鐘亾娴e啫浜规繛鑼硅灒闁炽儱纾涵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