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壁画中保存了从十六国至元代大量建筑形象资料,本书分两编:*编详尽论述了壁画中的佛寺、阙、城垣、塔、住宅和其它多种建筑类型,以及建筑部件与装饰、建筑施工、建筑画等专题;第二编对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古城、玉门关与阳关、敦煌石窟洞窟形制、莫高窟唐宋窟檐、窟前宋代建筑遗址和敦煌十六国到清代的古塔等建筑实例和遗址,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强调将对象置回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关注对象的艺术与文化层面,并对有关名物进行了系统考订和纵横不同方面的广泛联系与论证,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系一部关于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全书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对于近代盛行于上海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复兴风格、近代建筑中的地域风格及其源流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考证。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书中列有上海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附表。本书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建筑爱好者具有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于优秀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以及上海的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祖先在福州这片土地上生存,营造必要的生活、宗教、生产等建筑物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沧海桑田,岁月流转,现如今福州汉唐之前的建筑物已经没有实物遗存,宋明时期的建筑还有一定遗存,十分珍贵。本书对福州宋代、明代遗存的古建逐一进行田野调查后,绘制平面或剖面图,并介绍建筑的方位、特点、历史价值等,间或叙述古建筑厚重的文化积淀,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难得的文物文献资料。
本书是由作者在历时十五年进行乡土建筑调查的基础上按专题编写而成,文字凝练、平实,并配有丰富的手工绘图和精美的照片,具有历史档案价值和极强的观赏性。 本书为“乡土瑰宝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宗祠的性质、形制、建造、风水,以及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仪式,陈志华教授在[宗法社会与宗祠]中还有对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及宗祠的历史和性质的精彩探讨。
本书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之一。它引用了大量考古的材料,从实物出发,且每一章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专题是讲“生产技术”。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系统的、非常完善的通史,是一部记载中国丝绸历史的巨著,它的出版填补了丝绸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也是丝绸业的一件大事。
湘南古民居有着重要的建筑学价值,它的村落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体量、交通、采光、排水……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天、地、人合一”的人本主义思想。湘南民居具有民俗文化学的价值,它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的结晶,是封建礼制的一个侧影。研究湘南古民居的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古代文明,也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古文化的保护意识,湘南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这种文化为今所用,这才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全新课题。过去的已经过去,面对过去我们无能为力,剩下的只能是惋惜。湘南古民居静静地伫立在湘南的山乡僻野,它一言不发,它是一种地方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本书力图从居住文化入手,对湘南古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与类型、建筑空间模式、审美特征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等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在将湘南古民居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