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传统民居第1部系统著作,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刘敦桢先生的调查研究,很快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了空前关注,随后又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个针对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高潮。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本书属于“城市行走书系”,是一本讲述上海外滩建筑的图书。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化”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上海外滩三十余座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发展历史等。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新的建筑照片,同时还绘制了形象生动的分析图、行走地图等等。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大的一座寺庙,规模浩大,有各种建筑400余座,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王宝库等撰文的这本《中国精致建筑100:五台山显通寺》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显通寺的起源和历史,建筑形制、风格与构造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为作者七年考察中国将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总结,涵盖贵州、河北、山东、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内蒙古八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报京村、蔚县、乌镇、安化等三十余个县城、村寨,空间范围遍布中华大地,完整记录了这些地区古民居现状,展现了古建之美。写法专业且生动,并有情感流淌其中,宜于专业人士亦宜于非专业人士阅读。文路包含了建筑感情及技艺的两条主线,分别为明暗关系,互相交叉,以建筑外表能够感受到的情绪,加以抒发,两者相得益彰且互为添光。本书从古建追梦人的角度出发,游走于古民居的岁月山河间,书写了作者对于民居古建刻骨铭心的情谊和热爱。这些消逝的文化和记忆,都是所有感性之人的珍宝,希望这些回忆可以唤醒读者内心的铭记与坚守。
《岭南建筑经典丛书·岭南精品建筑系列:岭南当代建筑》位于我国五岭之南,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以前的传统文化,都过于高头典章的形式,让读者无法亲近,达不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本书作者思路开阔,论述少迂腐气,语言活泼生动,观点独到有启发,让读者在阅读的畅快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并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避免被学校教授的知识洗脑。 易中天品人物,袁腾飞说历史,三糊涂讲文化,并视为最有味道的解读言说。
本书作者以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地图及《上海市地名志》、各区地名志为史学文本,以沪上建筑专家(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民居建筑专著为学术文本,历经6年走访了400多条石库门里弄。根据建造时间为序,按照历史风貌、建筑特色和分布区域的特点,遴选出40个代表性里弄用摄影的方式讲述,并利用手绘图解石库门里弄中的拥有特色的木门、石料门框、门楣装饰、门楣横批、外墙、天井等20多个重点部位。希望能起到向海内外读者推介上海民居建筑文化的作用。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详细宣传、介绍了为抗击日寇对我国的侵略和骚扰,自明代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修建的抗倭城堡、瞭望台、烽火台、敌楼、炮台等军事设施;弘扬了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等。 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