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扣城市建筑节能三步走(热源、管网、建筑)规划主题,针对城市既有住宅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技术途径和方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技术途径、保温材料技术性能与施工工艺、成本造价三个角度论述了使用国产新型A级防火无机轻质保温材料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实现65%节能改造的经典案例解析;针对大型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方案,重点从系统集成控制、空调水系统大温差温度梯级利用、空调变风量置换送风控制利用、冷却塔免费制冷系统应用、高效热交换器供热应用、蒸汽凝结水回收再利用、热泵应用、LED照明系统应用、设备运行规范操作等九个方面论述节能改造的基本原理、技术可行性、成本造价和节能效果,并对应给出节能改造的典型案例解析;针对集中供热的热源、管网也给出了高效节能改造的经典案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节能诊断;4.节能改造判定原则与方法;5.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6.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改造;7.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8.监测与控制系统改造;9.可再生能源利用;10.节能改造综合评估。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配合《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的宣传、培训、贯彻及实施工作的开展,全面系统地介绍《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的编制情况和技术要点,帮助《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使用者理解和把握标准的有关内容,特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标准编制单位的有关专家编写了《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实施指南》一书。全书分为3个部分:第1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编制与应用概述,第2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条文解读,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本书聚焦于我国平原村镇绿地,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总结,并通过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力图建立能够符合现今我国平原村镇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法体系,从规划技术角度解决平原村镇绿地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我国村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参考。
《建筑节能检测实用手册》依据现行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并结合作者朱敏的工作实践而编写,将节能检测归纳为砂浆及保温浆料、保温板材、建筑玻璃及门窗、建筑墙体保温系统、建筑物围护结构现场检测、建筑节能配套材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7个方面内容,从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常用建筑节能材料的试验标准、检验批划分、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结果评定等方面作了详尽的描述。书中还附有各种记录表格,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书对于从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工程质量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土木工程及建筑学专业本科学生工程化实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节能检测机构的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包括国内外屋顶绿化发展概况、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筛选、屋顶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植被屋面相关技术的研发、屋顶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屋顶绿化相关政策、法规与发展背景简介和案例分析等七个章节,除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外,还可以为政府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投资方及业主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节能诊断;4.节能改造判定原则与方法;5.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6.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改造;7.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8.监测与控制系统改造;9.可再生能源利用;10.节能改造综合评估。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对直接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进行研究,出台了许多与建筑垃圾减量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少与法律法规配套的政策工具,导致企业进行减量化活动的动力不足,建筑垃圾减量化政策难以落实,减量化目标依旧没有实现。然而,目前学者尚未认识到政策工具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方面的影响,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中的三个具体的问题:不同政策工具下具体的制度对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减量化行为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哪些影响因素来推动企业进行减量化活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政府利用何种工具更利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的开展。
宋波编*的《农村节能建筑建设指南》根据农业部节能砖项目办开展的60个示范村和推广村的节能砖应用示范实践,以及以往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编写,涵盖了农村建筑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能效跟踪评估和相关政策标准等内容。书中也给出了典型的实践案例,此为主编单位**手前沿资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共编写7章和1个附录,**章农村建筑节能基本概况;第2章农村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构造与设计;第3章农村节能建筑建造施工技术;第4章农村建筑节能检测和验收;第5章农村节能建筑能效跟踪方法;第6章农村节能建筑能效跟踪评估应用案例;第7章农村建筑节能发展方向与趋势。附录介绍了农村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 本书可供从事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科技
建筑节能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实施,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本书根据我国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状况,介绍目前常用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包括目前广泛使用的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现场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和其他常见保温隔热材料等,内容包括发展应用概况、生产技术、应用(施工)技术、技术性能标准和发展前景等。本书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兼顾知识性。全书分为五章,依次为,绪论、保温隔热材料、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屋面及其他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与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保温隔热材料生产、施工、检测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作为课外参考书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根据工程光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知识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三章。*章为工程光学基础实验,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范畴的16个实验项目,涵盖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测量,光学设计以及物理光学中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理论基础等相关实验。第二章为光学设计与仿真,内容包括基于ZEMAX软件的光学系统设计实例和基于DIALux软件的照明设计实例。第三章为工程光学应用实例,内容包括激光光束发散角的工程测量方法、平行光管简介及其在工程中的装调实例和光电系统中多光轴的工程校准方法。各实验项目均对知识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全面介绍建筑用能系统的对象,了解建筑用能照明插座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和特殊用能系统的组成;根据用能系对象,建立建筑能源监管体系,从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建立、建筑节能诊断到建筑节能管理,了解能源监管体系建立的来龙去脉,利用节能监管平台开展建筑用能特征分析,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各个设备用能系统和规律,判断建筑用能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制定对建筑用能设备的调节、控制策略;分析各个用能系统节能改造的节能效果,介绍各个系统节能量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对建筑节能概念的认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换,从基本理论的工程应用和能源管理主要内容两方面达到教学要求。
目前,我国采暖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挑战。这些问题既表现在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在现有的部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为解决该领域主要难题,改进、构建和创新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格局,刘晓君、赵延军、赵琰、陈砚祥*的《中国采暖区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对上述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本书构建了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的节能改造专业管理企业运作型项目管理模式。在对多种类型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专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定位、业务获取方式、取费标准,结合本书相关研究模型与方法,建立住宅节能改造专业管理企业运作型项目管理模式,即形成其商业模式和决策、前期、施工、验收与评估阶段的主要运作管理。对于该类型管
本字典编排新颖,每个字头都首先以小表格的形式将该字头及其音节、部首、造字结构、五笔字型、汉字音序、笔画、造字方法、正确笔顺醒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字典共收单字4000余个及其有关的释义、组词、造句、正音、同音字、形近字、同义词、反义词、成语、英语等,共数万余条,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小学生求知的需要。 本字典收录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小学生必背的古代诗词,每首诗都配有汉语拼音、作者简介、注释等。 本字典融入了对广大中小学生有益的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名贤集》、《增广贤文》、《古代苦读小故事》等。 本字典增加了丰富的外百科知识:道德篇、爱国篇、科普篇、知识篇、教育篇、军事篇、历史篇、民俗篇、自然篇、动物篇、植物篇、名人篇、名言篇、文艺篇、保
光伏发电在全球各类可再生能源中,对国家节能减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光伏应用中*重要的领域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经济发展向更可持续的路径转向,其前景十分广阔,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光伏建筑设计与实践》深入探索了光伏与建筑两大领域交叉结合的方方面面,从建筑美学到结构安全,从热工学到电气学,从材料到检测 ,收录并解说了大量国内外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探索也进行了展望。适合建筑设计人员、光伏系统T程师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本书针对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的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根据作者几年来的设计实践和理论探讨,系统地总结了该气候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节能技术措施。 本书以一个建筑师的视角,从优化的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精细化的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热工性能更加优良的外围护结构的构造措施,常用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和指标,建筑遮阳的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对低能耗建筑设计原理和技术措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力求实用性和指引性。 本书旨在为建筑行业设计人员,施工、监理、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实践之用,以推动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时本书也兼顾了其他气候区读者的需要。
李传成编著的《大空间建筑通风节能策略》结合大空间建筑环境和空间组合特点,提出利用辅助小空间的混凝土、土壤等大热质材料的“蓄冷”性,或大空间下架空层,作为大空间的新风冷源;结合大空间高大自然温度分层的特点,提出下送风、地板冷辐射、吸热屋面等加强温度分层的通风节能策略。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速铁路高架客站为案例,提出利用混凝土高架桥、空间整体立体化特点的通风节能策略,并与现阶段使用的空调能耗做对比模拟,验证策略。介绍了8个研究性铁路客站设计的通风部分,从设计方法上强调技术作为建筑创作的出发点,空间形式与通风策略有机结合。 《大空间建筑通风节能策略》适应于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是关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人士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