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完整而全面的专著从设计的角度对密斯 凡 德 罗的全部建成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书中重现了这些作品在当时是如何建造的,并从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它们,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见解,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开创性的建筑特质。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密斯设计的80个建筑作品以及一个校园规划,并对其中30个作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首先介绍建筑当时建造的信息资料,随后记录了建筑后来进行的改造,*后将密斯的作品与当代理论相结合进行了分析。书中所有平面图和效果图均由作者卡斯滕 克罗恩重新绘制,所有照片也由作者本人拍摄。
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迪埃斯特是一名工程师。在迪埃斯特的时代,很少有人了解他选择的技术 配筋的砖结构,把它用于实践者更是少而 又少。他利用这一结构技术,大胆地创造出与之匹配的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建造者,创新是他在结构 科学领域的洞察力的必然结果。迪埃斯特勤奋而多产。虽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是朴实无华的仓库或市 场,但是他把这些平凡的建筑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惊人的空间跨度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但并非 其魅力的全部。除了整体的比例、材料的经济性、优雅的表现力和丰富的细部,他的作品*重要的特 征是利用自然光塑造建筑。尤其当光线射入室内时,空间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所有这些,正是一个高 超的建筑师的作品应有的品质。虽然只有寥寥几次机会承担建筑师的角色,但是无可否认,迪埃斯特 就是一位建筑师。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理论书籍。基于笔者多年对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创作经验,通过分析柯里亚的20个代表作品,包括从贝拉布尔低收入者集合住宅到纽约的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处,并结合多次实际考察,探讨了其作品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中蕴藏的开放空间网络理论。本书同时系统地总结了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指出如何基于传统建筑精神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弘扬本土建筑创作。全书包括60幅以上分析建筑开放空间构成的计算机分析图以及400幅以上的精美图片、草图,对于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柯里亚的设计手法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克里斯托夫·英根霍恩率领的德国英根霍恩建筑师事务所。20世纪90年代起,英根霍恩先生作为可持续建筑的先驱者提出了“超级绿色”的概念,这是一个包括人及其活动等因素的复杂概念,超越了仅做到满足环境标准的绿色建筑。本书通过英根霍恩建筑师事务所在全球的22 个项目探讨何为“超级绿色”建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展人巴里·伯格多尔撰写的论文讨论了英根霍恩在长期研究与探索建筑与环境如何和谐共处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行动。普利兹克建筑奖执行总监玛莎·索恩对英根霍恩的访谈向我们介绍了英根霍恩先生对待建筑的态度及为社会与大众创造场所的强烈愿望。 英根霍恩建筑师事务所的“超级绿色”建筑将继续进化并致力于环境与人的发展。事务所接下来的项目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本属首次集中介绍了中国颇有影响的24位女建筑师代表性作品。书中特别介绍了她们的建筑创作观和设计哲学,是她们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中国*代女建筑师张玉泉等建国以前的女建筑师,还有与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批女建筑师。本书适用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女设计师,以及对书中收录的女建筑师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英国伦敦大学巴特莱特(Bartlett)建筑学院是世界上领先的建筑教学研究机构之一。每年,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学生汇聚在此,参与到这些极具试验性并且涉及范围广泛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来。其毕业生在国际竞赛中屡获大奖、表现非凡,这也使他们在全球建筑实践领域广受赞誉,成为各大建筑事务所竞相追逐的宠儿。 《Bartlett设计:关于建筑的思索》一书收录了过去10年间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出色的学生作品。书中详细展示了100余份学生作业,每份都附有指导教师的简单解释。通过这种展示,该书向我们表明建筑学如何通过建筑物或其他形式的建筑创作,有创意地应对当今世界紧迫的城市及社会问题。他们在建筑的语境下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趣味形式和极为丰富的美学语汇,并通过其想象力,有创造性地响应了诸如文化认同、住房问题、气候变化、健康、
彼得 柯林斯编*、英若聪编译的《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2版)》是一本专论200多年来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发展的书。作者从浪漫主义、复古主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方面论述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化和形成过程,并详述了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对它的影响。本书内容丰富、创见较多,是一本研究现代建筑的重要参考书?br/
现代建筑大师之一——芬兰人阿乐瓦·阿尔托是一名影响力深远的多产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天才。他以结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为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了独特的贡献。阿尔托的设计受到诸如芬兰的风景、包豪斯和古典主义等多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融合原始的混凝土与木材、铜与砖以及体量与形态等素材,提炼出一套有机的设计词汇。他对功能和使用方面的尊重,也使他获得了在建筑和家具设计方面的永恒声誉。 本书中详述了阿尔托重要的33个作品,包括玛丽娅别墅、珊纳特赛罗镇中心、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宿舍以及“阿尔托花瓶”等。这些作品由从事阿尔托研究的学者约兰·希解剖学特选出,并由普瑞特学院的迈克尔·特伦彻教授撰写序言。 本书以丰富的彩色照片及设计图纸,回顾阿尔托的整个职业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直到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为普利茨克奖得主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全收录。是建筑学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卷次按年代划分。本书是卷,由编者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1978-1988年之间的后浪漫世界的建筑进行一个详尽的介绍。
瓦勒里欧·奥加提(ValerioOlgiati)是一位具有反思气质和实验精神的瑞士现代主义建筑师,他的建筑规模不大,但得到了世界的瞩目。 本书收录了瓦勒里欧·奥加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楚格住宅、plantahof礼堂、彼尔姆21世纪美术馆、心脏病中心、瑞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等。瓦勒里欧·奥加提的作品虽然从外在语汇来看并没有脱离新理性主义,但他的设计逻辑丰富繁复,往往在建筑中打破常规,带给人快乐与困惑,给人以震撼,也给人很多不解。本书在展示其代表性作品的基础上,又收录了两篇文章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一篇是建筑理论家马库斯·布雷茨梅德(markusbreitschmid)与瓦勒里欧·奥加提德对话,另一篇是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保坂健二朗对其建筑理念与建筑手法的解读。
《一人三筑:当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生涯及作品解析》选取了25位欧美和亚洲的当代著名建筑师,通过对其建筑生涯的介绍和经典作品的解读,力图使读者更为深刻地学习到他们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全书分为两部分,共5章,分别介绍了欧洲建筑师、美洲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日本建筑师和东南亚建筑师。 《一人三筑:当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生涯及作品解析》可供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对当代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王小红编著的《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三维动画版)》主要介绍了16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书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三维动画版在纸质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这16个代表作品的三维动画文件及文字图片资料,模拟人在其中行走所产生的视觉感受,运用富媒体的手段,给读者更加直观和丰富的多感官体验,从而加深对纸质图书内容的理解。
《沃菲尔德建筑速写》收入了21篇沃菲尔德教授关于如何创作建筑速写的论述,以及他近200幅建筑速写作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从个人的教学和创作经验谈起,涉及多种相关的速写创作方法,以及他对速写对象、对世界各地建筑文化及不同文明特点的理解,行文流畅优雅。陈易教授的译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作的风貌。 《沃菲尔德建筑速写》有别于常见的个人作品集,也不同于建筑速写技法类的书籍,它具备欣赏性与实践指导意义,兼及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与艺术修养,使整《沃菲尔德建筑速写》无论文图,都能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与文化积累价值。
2015年将迎来新加坡建国50周年。建国以来,新加坡不但获得了非凡的经济增长,而且作为成功的城市开发典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与都市(057)郑联成/新加坡缔博建筑师事务所——创造可持续的公民社会》介绍了缔博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监郑联成先生设计的项目。缔博建筑师事务所是新加坡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自新加坡建国以来,缔博与国家共同成长。郑联成先生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建筑师曾经历了城市的成长与成熟,是新加坡受尊敬的建筑师之一。
近代工业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随着相关工业的衰落和其后人口的变迁,这些建筑已经丧失了原本的用途。许多旧建筑经过活化改造后成为区域复兴的基础,而不是拆毁和新建。本书介绍了近代建筑遗产复兴的实例,那些源于旧建筑用途的系统被赋予了适应时代的新角色。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海岸边的船坞、小镇上的工厂、铁路枢纽和军事基地。这些在近代化过程中建造的建筑曾推动了区域发展,影响了城市肌理的形成。它们接下来的角色是成为新城市肌理的中心。当代建筑的用途已经转向软的一面,例如人或者场所,这些基于使用功能而建造的近代建筑遗产如何去适应新的需要呢?书中的作品因应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多种改造策略。
本书由上海世博局新闻宣传部策划,胡廷楣、洪菁耘历时10个多月采编,以不同展馆建筑团队和他们的世博作品为对象,从人文角度介绍这些展馆诞生的过程。 全书注重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文化内涵,不少外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童话和儿童文学。丹麦馆把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运到展馆;俄罗斯馆设计师对现代理想城市的理念来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诺索夫的童话《小无知历险记》,表现一个儿童的幻想世界;瑞典馆的向导是瑞典著名的“童话外婆”林格伦作品中的人物“皮皮”;而沙特阿拉伯馆的设计创意来自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每个展馆的建筑设计故事都精彩纷呈,世界优秀建筑设计师为上海世博会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本书将刘振印总工40年来的工程设计、科研成果、产品专利、参编规范以及论文全部整理收录,其中有很多获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奖。本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无论对于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还是对于中国建筑设计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共分上下册,次介绍了全世界范围内500多个建筑事务所、1000个建筑师及其作品。本书所收录的建筑师及作品在媒体中频频出现,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介绍。本书是一个完整紧凑、方便易用的信息资源库,它不仅介绍每个公司或个人的详细情况及联系方式,并且配有相关的项目及图片介绍,图文并茂。是国内建筑设计人员、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 《1000名世界著名建筑师及作品》(1000Architects)这个书名来自厂我们与世界上多个图书发行人的讨论中,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发行一本图文并茂的国际性曰录来介绍那些成就斐然的建筑公司。 建筑作品和建筑师在媒体中频频出现,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介绍,很多出版物也专门考察这一领域。出版《1000 Architects》这本书的用意,就是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