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规划协会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内评选出的*规划案例。作者对其中7个案例作了详细介绍,而且重新访问了这些案例所在城市,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进行分析,以供中国规划师们参考。所选的案例力求具有多样性、代表性,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及景观规划:在空间层面上,也包括了城市、社区、街道、公园等不同层次,希望对从事不同规划工作的规划师们有用。《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可供城市规划工作者、城市规划管理者及有关院系师生参考。本书由张庭伟等编著。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2017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于盛夏在东南大学如期举办。本书呈现了此届赛事评选出的精彩作品,这些作品并非参赛选手为赛事所特意准备,而是各院校建筑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课作业,它反映出各院校建筑课程教学的方向和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建筑新人的特色创意和精彩表现;可供建筑专业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师生阅读参考。
周庆华、周曦、王宁、张巍、王红编的这本《徽印西溪南(2015全国五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品)》主题是传统街区保护分析及徽州艺术展览馆设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调研、实物测绘、合作探讨、立意构思、工作模型、阶段汇报、成果答辩等一系列多种教学环节,认知—理解—传承—发展徽派建筑,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现代与未来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周庆华、周曦、王克宁、张巍、王红编的这本《 徽印西溪南(2015全国五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作品)》主题是传统街区保护分析及徽州艺术展览馆 设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调研、实物测绘、合作探 讨、立意构思、工作模型、阶段汇报、成果答辩等一 系列多种教学环节,认知 理解 传承 发展徽派建 筑,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现代与未来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
本书是哈佛大学景观系前系主任Krieger教授及其所创建的CKS事务所多年城市设计研究与建筑设计的作品集。所收集的案例的设计尺度涵盖了单体建筑,大型建筑,校园规划、城市广场设计和城市设计等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本书希望通过各个实践案例来表达CKS跨领域及尺度的设计理念。理论论文和实际项目介绍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芭芭拉·林茨所著的《生态房屋设计(中英德文对照国外建筑设计案例精选)》展示了在过去10年来世界范围内最漂亮和最有趣的生态友好型建筑案例。 作者运用40个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描述了生态建筑的方方面面。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作庭’对于我来说是
《周礼》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而求实之道,则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且有一兴作,而一切工料。一切匠作,无不仰给之于彼,彼之士民得以养焉。”中国传统建筑的诸多 之处,唯独“精”“雅”二字:“精”——构件物料的高度技巧、“雅”——不同建筑的独特韵味。“精”“雅”也是传统建筑营造能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标尺所在。也正因为此,将这本册子唤作《匠作》,是因为真正掌握建造技艺的是那些毕生从事建造工作,而姓名和事迹却未见于记载的匠工们。有人说:“传统好像一条路,每一次回头,都会看到我们从什么地方出发,打算往什么方向走下去。”这条路,我们当然坚持走下去,也与诸位共勉。
本书主要收录了有关莱昂纳多玻璃盒子、德国慕尼黑宝马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格芬博物馆、德福戏院、杭州浪漫—身、曼联旗舰店、Sole Town、影儿国际、DISSONA旗舰店、小海发廊南京西路店、天然坊等商业场所的建筑设计,供建筑爱好者及室内设计者参考。
《海防古所(福全历史文化名村空间解析)》由张杰所著,基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历史学、军事学、地理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剖析了东南海防古所—— 历史文化名村福全的村落空间演变历程,揭示了村落空间形态、民居建筑形态在军事制度、家族血缘、闽海文化、宗教信仰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等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这些文化影响下,福全古村落空间的特征,传统民居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复兴之道。 《海防古所(福全历史文化名村空间解析)》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学、遗产保护专业的研究者以及闽南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学者、闽南华侨、广大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汇聚了大量当今建筑师及其事务所的设计方案,具体阐述并表现了建筑设计的“三态”:形态、生态和人态。无论作为建筑师的设计构思,或者专业研究的案例,以及作为建筑学的师生的欣赏与参考,其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希望能对大家的专业和设计有所帮助。
《传承与探新(王建国城市和建筑设计研究成果选)》架构分论述和案例研究两部分。论述部分按照综论、传承和探新三方面组织,反应了作者近三十多年来学术思想的成长过程。案例研究部分分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两部分,其组织和遴选主要从其是否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角度来安排。 王建国的《传承与探新(王建国城市和建筑设计研究成果选)》全书涵盖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图文并茂,适合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设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
《江苏大剧院舞台演出工艺与智慧剧场设计》总结了江苏大剧院舞台演出工艺、智慧剧场的建设实践经验,以江苏大剧院歌剧厅、音乐厅、戏剧厅、综艺厅为例,从剧场、舞台、舞台工艺配置、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音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