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工技能》(第二版)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概述、测量仪器及设备、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简述、测量放线基本方法、地形图测绘及其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等内容。并增加了多项案例,更加方便读者参考。 作为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在形式上以一问一答方式来组织全书,脉络清晰,有的放矢。 本书可供专门从事测量工作的技术工人、工长、施工人员,技师学院、中高职类学校及各种短训班师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以通俗、易懂、简单、经济、使用为出发点,从节点图、实体照片、工艺说明三个方面解读工程节点做法。本书分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土方、边坡、地下防水共7章。提供了300多个常用细部节点做法,能够对项目基层管理岗位及操作层的实体操作及质量控制有所启发和帮助。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图书,可以作为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层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CECSl97:2006)的主要内容编写而成。书中介绍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的概述、作用机理、散体桩的加固机理、散体桩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计算、工程设计、施工要点与质量检测、工程应用实例等。
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范 编制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3]140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的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11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施工勘察;5设计;6 施工准备;7 钻孔施工;8 成桩施工;9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0 检验与检测;11验收与监测。
为了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合格、经济合理、环保节能,制定本规程。 《四川省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J51/T061-2016)/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分布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影响,并重视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增强体类型和施工工艺,强化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书介绍了工料测量师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应着重学习的五个领域的知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项目寿命周期按决策要点划分的四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项目实施方式及实施各方的责任和实施方式的选择,并对项目实施状况的评价提供了三项指标;对可建筑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衡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详细介绍了经济学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几种项目投资评估方式;论述了价值管理理论以及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进一步得出风险管理与决策的方法,为进行*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后详细介绍了价格预测方法和费用计划,并对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价格提出了详细建议,为施工阶段如何进行费用控制提供了一些模型和分析方法及评价手段,后对项目竣工后的物业管理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作者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3—2010的主要起草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共有5章内容,在详细介绍了该技术规程的产生背景,以及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 PCC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之外,还介绍了PCC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考使用。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DBJ51/T045-2015)》内容简介: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标发(2013)614号)要求,以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嘉泉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由省和市相关检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现场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有6个章节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检测系统及安装;5现场测试;6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本书介绍和论述了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全书共分为12章,包括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及传感器原理、地下工程的特点与监测目的、地下工程监测项目及控制基准、地下工程的监测仪器、地下工程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法、地下工程的声波测试技术、地下工程的无损检测技术、地面建筑物的监测技术、地下工程监测实例、地下工程监测信息反馈技术、地下工程监测的组织与实施及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平面控制网布设、精密角度测量、精密测距仪器与距离测量、导线测量外业观测、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GPS控制测量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及测绘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近几年国家税收的总体基调是减税降费,在税收实体法层面不断颁布优惠政策和释放红利,在税收征管法层面不断优化办税环境、简化办税流程, 放管服 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国家从税收方面为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由于目前税收立法进程和税收法律体系建设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税收管理的系统性和统一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争夺税源和局部利益引发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基层税务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个别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一些跨区域施工的企业没有完全享受应该享有的优惠政策,在多交税款的同时甚至还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本文从企业跨区域施工可能涉及到的税费入手,从政策法规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得出有效预防风险、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地基工程、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基坑工程、测量管理与工程量计算。可供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建筑工程测量员培训教材》(作者王冰)以《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相关建筑工程测量标准规程为依据,结合典型建筑工程测量实践,详细阐述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测量基本工作、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建筑施工测设基本工作、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等。 《建筑工程测量员培训教材》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供建筑工程测量员培训、自学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相关操作技巧参考使用。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基本要求开发的新理念系列教材之一。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本书按照由浅入深、相对独立、典型项目的原则,对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进行了编排。全书共4个单元,分别为必要的测量学基本概念与任务、测量的基本技能、施工测量、变形测量与竣工测量。其中施工测量单元安排了基础工程、低层砌筑工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单层钢结构工程四个典型的具体工程,分别用不同的典型的施工测量方法完成施工测量任务。每个单元之后,布置有相应的思考题、习题和实训案例。 本书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土建类其他专业选择使用,同时可作为成人教育和相关职业岗位培训教材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或自学用书。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为两部分:工程测量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中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并介绍了测量误差的相关知识和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技术,着重介绍施工测量基本方法、建筑工程和路桥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本书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基本挾能的培养,将实训环节引入了课程体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建筑工程测量》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本教材是根据*颁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精神,由*、建设部联合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及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l2898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l8314 200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示》(GB/T20257.1 2007)进行编写的,重点讲述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建筑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上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以“问答”形式编写,包括常见、的500余个问题,有助于读者掌握专业技巧,快速提升职业技能。本书共分11章,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础知识和测绘、建筑施工测量、线路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和建筑物变形测量。本书图文并茂,易学易用,既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共有11章,按内容分为四部分。部分为建筑工程测量认知的内容(第1章);第二部分为测量基本技能与支撑知识,包括水准测量(第2章)、角度测量(第3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第4章)及全站仪测量(第5章);第三部分为行业通用测量能力与支撑知识,包括小地区控制测量(第6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第7章)、测设的基本方法(第8章);第四部分为专业测量能力与支撑知识,包括建筑施工测量(第9章)、管道工程测量(第10章)及建筑物的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第11章)。
本教材分为16章。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及其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作、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道路测量、桥梁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新型测量仪器简介。本教材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理论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以知识应用为主线,编写中贴近工程实际需要,注重土建工程专业的实用性。 本教材可作为土建工程类专业高职高专辫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函授、电大、职大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针对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根据作者多年的工程设计及审图工作实践,对审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力求阐明相关概念,给出审图依据,提出审图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