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集中供冷的前海实践与探索》一书以全球城市区域集中供冷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前海合作区规划定位和开发建设模式,提出并论证了城市区域集中供冷的三个属性,梳理了城市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特征与挑战。本书基于前瞻性的探索实践,遵循实践总结与理论提炼相结合、实践整体性与特色案例相结合,从项目投资、建造、运维以及技术、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多角度出发,总结和剖析了前海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在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及其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思考。在前海区域集中供冷规划落地实施十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本书,希望能够为城市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用户带来一些启发。
本书包括7章,分别是:绪论、中国海岛建筑气候分区、极端热湿气候区气候特征及建筑设计原则、海岛建筑热工计算基本参数、海岛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盐雾环境下海岛建筑墙体热质迁移特性、海岛建筑热工设计案例分析。文后还有附录。 本书作者基于本团队近年来在海岛建筑热工与节能方向的研究成果,并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著成本书。希望本书的内容能为海洋特殊气候条件下建筑节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令读者能够对海岛建筑热工设计有基本了解。 本书可供热带海岛地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能耗模拟及节能评估等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智慧供热是当前供热行业发展的新兴热点方向,本书共分为两篇,上篇是理论技术篇,系统论述智慧供热的背景意义、概念,技术与系统等理论,以及各项供热业务的智慧化内容,以便于统一行业的观念和认识;下篇为实践案例篇,涵盖供热企业、生产厂商的观点以及*实践经验。其中,上篇又分为9个章节,第1章是总报告,系统论述智慧供热的发展背景、意义、理念、技术、价值等内容,以便于统一行业的观念和认识;第2章是技术章节,论述和研究智慧供热的相关技术;第3章论述和研究支撑智慧供热的信息系统;第4章研究保障智慧供热的信息安全问题;5、6、7、8四个章节分别研究智慧供热与规划建设、生产管理、民生保障、政府决策等各项业务结合的具体内容;第9章对智慧供热的发展进行展望。
本书主要介绍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技术,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与供热管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的介绍;供热管网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机械和材料;供热管网相关工程的施工介绍;电焊与气焊技术;供热管网施工的安全技术;供热管网工程项目部的施工管理等。 本书具有特点:①实用性,通过介绍供热管网的工序操作要点、施工方法、管理模式,便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参照使用;②规范性,为贯彻行业规范,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在附录中列出常用规程规范一览表,便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查阅;③可读性,本书力求做到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得到的利益。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城镇供热管网的施工技术人员,对于供热管网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程的研究人员也具
本书是根据翁文波先生80年代关于预测学的相关论述整理而成。
本书从地埋管热泵空调系统最基本的组成人手,阐明土壤源热泵空调制冷供热的原理,书中概括归纳了常见的土壤源热泵空调的安装方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实地说明其不同地埋管空调的设计要点。本书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方面的知识,相信会带给暖通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较强的参考与指南。
本书是以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编写的,编写中坚持实用性为主的原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地源热泵的基本知识与设计基础、设计要点、工程实例、相关科研与生产单位介绍等部分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地源热泵的研究和设计、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措施为城镇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设计原则、计算步骤和方法。对工程设计中的水力计算、强度计算和热应力计算与补偿等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和计算表格。 全书采用章、节、条、款、项等条文的形式编写,简明易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城镇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全面、具体、便捷的参考资料,同时对各类人员加深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的理解具有的帮助。文中多数内容可长期满足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的需要。 本措施供从事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的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燃气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和燃气行业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智慧供热是当前供热行业发展的新兴热点方向,本书共分为两篇,上篇是理论与技术篇,系统论述智慧供热的背景意义、概念、技术与系统等理论,以及各项供热业务的智慧化内容,以便于统一行业的观念和认识;下篇为实践案例篇,涵盖供热企业、生产厂商的观点以及很好实践经验。其中,上篇又分为8个章节,第1章是总报告,系统论述智慧供热的发展背景、意义、理念、技术、价值等内容;第2章是技术章节,论述和研究智慧供热的相关技术;第3章论述和研究支撑智慧供热的信息系统;第4章研究保障智慧供热的信息安全问题;第5、6、1、8四个章节分别研究智慧供热与规划建设、生产管理、用户管理、政府管理等各项业务结合的具体内容。
袁国汀主编的《城镇天然气管道工程手册(设计 材料施工)》包括设计、材料、施工3部分。设计部分 包括:城镇天然气及性质;城镇天然 气用气负荷;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调压、计量及调 压设施;天然气庭院、室内管道; 天然气管道的架空敷设;天然气管道的水力计算。材 料部分包括:管道材料;钢制管法 兰、垫片、紧固件;管件;阀门;管道附件、型钢及 焊条。施工部分包括:城镇天然气 管道的埋地敷设;钢质管道的防腐;架空天然气管道 安装;试压与验收等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技术,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与供热管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的介绍;供热管网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机械和材料;供热管网相关工程的施工介绍;电焊与气焊技术;供热管网施工的安全技术;供热管网工程项目部的施工管理等。 本书具有特点:①实用性,通过介绍供热管网的工序操作要点、施工方法、管理模式,便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参照使用;②规范性,为贯彻行业规范,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在附录中列出常用规程规范一览表,便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查阅;③可读性,本书力求做到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得到的利益。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城镇供热管网的施工技术人员,对于供热管网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程的研究人员也具
本措施为城镇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设计原则、计算步骤和方法。对工程设计中的水力计算、强度计算和热应力计算与补偿等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和计算表格。全书采用章、节、条、款、项等条文的形式编写,简明易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城镇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全面、具体、便捷的参考资料,同时对各类人员加深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文中多数内容可长期满足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的需要。本措施供从事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的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燃气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和燃气行业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通风工程学》为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本书是其第2版。与 版相比,总体量相差不大,但全面优化调整了全书知识体系、内容体系、结构体系。第2版除绪论外,按内容将全书23章分为3篇,即“基础篇”“工程篇”和“专题应用篇”。其中,第Ⅰ篇为基础篇,分为4章,介绍了作业场所有害物来源、危害及其控制标准,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与焓湿图及其应用,通风空调基本方程,粉尘和气溶胶的特性。第Ⅱ篇为工程篇,分为11章,介绍了通风空调系统及设备,包括全面通风、自然通风、局部排风、空气幕,除尘机理、除尘系统与除尘设备,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原理与方法,通风空调负荷计算、系统设计与主要设备选择方法及施工、测定、调试、竣工验收与运行管理。第Ⅲ篇为专题应用篇,分为8章
章 绪论\\t1第二章 管槽明挖支护设计与施工\\t6第三章 沉井设计与施工\\t第四章 顶管设计与施工\\t4.1 发展概况\\t804.1.1国外顶管发展概况\\t804.1.2 顶管发展概况\\t814.2 顶管分类\\t834.3 顶管设计\\t864.3.1顶管井设计\\t864.3.2后座墙设计\\t904.3.3顶管结构设计\\t944.4 顶管施工技术\\t1034.4.1顶管施工工艺\\t1034.4.2顶力估算\\t1054.4.3顶管施工质量要求\\t1084.4.4顶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t1084.4.5顶管施工安全保证措施\\t1094.5 常见问题及对策\\t110第五章 BIM在地下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t1205.1 引言\\t1205.2 BIM技术的特点和作用\\t1215.2.1BIM技术的特点\\t1215.2.2BIM技术的作用\\t1215.3 BIM在地下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分析\\t1225.3.1服务对象\\t1225.3.2软件选择\\t1225.4 应用实例\\t1235.4.1工程概况\\t1235.4.2三维设计\\t1245.4.3施工技术交底\\t1285.4.4模拟分析\\t1315.4.5进度管理\\t1315.4.6成本管理\\t1315.4.7运维管理\\t131
本书以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及设备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管道修复预处理设备、管道检测技术与设备、注浆修复工艺及设备、原位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紫外光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机械制螺旋缠绕修复工艺及设备、热塑成型修复工艺及设备、喷涂修复工艺及设备、穿插法修复工艺及设备、碎(裂)管法管道更新技术及设备、非开挖修复其他通用设备,旨在为读者呈现非开挖现有工艺特征和专用设备。本书具有贯穿技术、标准和施工的特色,对施工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深入解析,可供给排水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