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 城市化妆运动 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 面对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
本套书是园林设计行业的大型工具书及园林设计人员的工作用书。本集内容为园林设计基础篇,包括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功能、风景资源、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遗产保护、徽志、标志等项。 本书可作为安装企业生产操作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由吴必虎主编的《旅游规划与设计(绿道风景道游径)》聚焦于线形廊道——绿道、风景道和游径这一旅游规划焦点与旅游目的地热点,对其进行概念解析和研究综述,并分别对三种类型的相关理论探索与实践案例展开阐述,对旅游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大有裨益。
由张晋石所*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系统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也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认为: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 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
凯瑟琳·沃德·汤普森、彭妮·特拉夫罗编著的《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一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与户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如何设计户外开放空间使之满足21世纪人类的需求及渴望。本书对包括社会、娱乐和环境质量在内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一些崭新的方法,以理解城市或乡村景观如何才能有益于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一书探索了人类可及的户外环境的性质和价值。由爱丁堡开放空间研究中心领导的讨论(包括各自领域里的国际*人物的文章),重点放在现时的研究,以支持开放空间的优秀设计,并以系列学科的专业眼光来观察: 1.政策、规划及挑战分析; 2.理解自然及自然和体验的独特性; 3.如何发展基于实践的、能够消除排外性的设计; 4.开创性研究:将焦点集中在开放空间的可进入性及这种可进
“风景园林”是一门由艺术与科学多学科综合而成的“规划设计”学科(Discipline),它是把地球上自然界的物质因素(诸如土地、空气、水、植被),生态系统,资源、能源,与一切人工营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而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的、人类生产、生活在物质与精神上所需求的,诸如工业、农业、商业、科学、艺术、文化、教育所需的千变万化的社区,城市及农村环境,风景园林,及其构筑物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学科。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编著的《园林设计全案图(1)》包含了基本园林要素的工程做法,制图标准,表达清晰,构造科学,对于从事这一学科的各方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参考资料。
什么使得景观在视觉上有吸引力?如何才能使景观的设计和使用和谐一致?这些只是用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研究这一主题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在《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第二版中,作者西蒙贝尔解释了一系列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表明了景观是如何构成整体的,以及我们如何在景观中认知格局。 本书用真实的、相关的案例覆盖了所有类型的景观(城市、消遣地、乡村、农田、森林等)。 本书有丰富的插图,还有取自世界各地的案例,既有抽象的,也有真实的,以及相关原则和案例研究之间的交叉引用,说明如何把原则应用于视觉上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和管理。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介绍的视觉设计词汇史结构化的,有一个易懂的逻辑顺序,使得那些非专业的、但需要了解视觉设计的人,在他们的工作中都能明自。还有一个术语表,这对于初次学习设
由巩风田、侯伟、张中华主编的《现代蔬菜瓜类作物生产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共13章,内容包括黄瓜、茄子、辣椒、番茄、大蒜、大葱、山药、芦笋、西瓜、甜瓜、马铃薯、芸豆、食用菌等蔬菜的生产技术。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很小的时候看露天电影《哪吒闹海》,这本没有 政治色彩的儿童电影算是生活在小山村里的孩子们最 早的美学启蒙,电影里的云朵与海浪、浑天绫与空中 飞舞的龙深深地留在心底,多么美丽的线条!正是这 些美丽的曲线,就如播下的种子,深刻影响到蔡梁峰 从事景观设计和教学这个很有意义的工作。曲线之美 ,翩如惊鸿,宛若游龙,千百年来,深入体现在中国 各种如书法、绘画、服饰、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 《景观设计之曲线之美》力求展现曲线在景观设计中 的应用价值,即使是简单的一个圆、一条曲线也能产 生丰富的景观和惊人的美;而地形在景观设计中就是 蜿蜒线条组成的等高线。同时,曲线也能形成如梵高 《星空》般的景观肌理。最后,结合分形几何学—— 一门以不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着重讨 论了分形泡沫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从多个侧面给读者展示了残疾人士利用无障碍化设施可以和健全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和活动的场景。《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所列举的相关无障碍化设计实例或许能作为从事无障碍化设计的专业人士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台湖展望:中国城乡结合带景观多解规划(北京东南部案例)》中的方案也许看起来太理想化或过于学术而难以实现。但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些理想化的解决方案也许会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就在我们参观场地一年后,北京市政府划定60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来改善北京环境。台湖镇成为生态转型示范点,部分归功于我们的课程设计及方案。本书展示的方案正积极推动着台湖镇的发展。
景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景观空间和景观环境,几乎包含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和表象,是一个动态的活的发展过程,它呈现出多向性、复杂性和偶然性。本书从其概念开始,试图通过对景观的构成、景观空间组织、景观构图、色彩和照明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系统叙述,以实际图例,阐明其实质要求,归纳提供景观设计的思维方式、立场、态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全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文字深入浅出。本书可供广大景观设计人员、大专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编写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 配合大量图片讲述景观设计概念原理:信息量大,易于掌握,实用性强,参考价值大,使读者能赏心悦目地轻松学习。 重点突出、内容精炼:以常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主,针对性强。 知识要点总结成表格形式,
本教材中提倡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的是保护景观的多样性,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教材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沟通,读懂土地与人的关系,读懂地形、水体、野花野草、动物迁徙、四季更替的规律;在景观设计学教育中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思维开阔,理解多样性,鼓励他们探索和怀疑新思想,并有所创造。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景观设计的学科定位、景观设计发展历程、景观设计的环境元素、景观设计的设计类型与景观设计的设计表达,系统理性地向读者阐述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使读者走近设计实践的,直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现代景观设计。本书是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设计案例的基础上,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不断修改完成的,不仅适应高等院校的本科景观设计教学、高等职业教学,而且可以作为职业设计
《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与技术丛书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依据园林工程新的技术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及行业新的技术要点进行编写,系统地介绍了园林工程施工方法,注重专业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的提高,内容有园林土方工程施工、园林绿植绿化施工、园林置石、假山工程施工、园林水景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园林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等。 本书可供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还可供高等院校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本书概括了景观建筑涉及的各项工程要素,重点解读了景观要素的实施程序、步骤与方法。以建筑具体景观的项目招/投标程序和完成景观各组成要素的施工为线索,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实施景观各要素建筑的具体场景。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景观工程施工工序,法律规定,施工文本说明,施工场地的安全等;场地准备;整地、场地排水和侵蚀防护:平整施工场地,施工场地排水,侵蚀防护;场地设施:施工场地相关工程;景观挡土墙和台阶:挡土墙的材料与砌墙技术,台阶等;景观铺地:铺地材料与场地准备,混凝土铺装,预制构件铺装等;木制景观构筑物:室外木工材料,木质屋顶的结构等;栅栏与独立式围墙;场地娱乐设施:水体和桥梁,道牙、种植容器和植物保护设备等。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翔实,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不仅可作为景观、风
本书共分七章。章从问题导向入手——即,从外生态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教训与挑战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梳理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建立生态园林城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明确其概念特征;第二章从理论与实践发展导向入手——即,对外城市规划、生态理论等研究和创新进行理论和实践总结,以获得经验和启示,明确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从“自然本体论 ”、“人文本体论”转向“生态本体论”;第三、四、五、六、七章从目标导向入手——即,在明确生态园林城市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特征、目标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途径,形成理论和模式,并对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城区(规划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市域”3个规划层次体系作详细的研究,力图构建完整的生态园林城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