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锯材、重组竹、古建筑木材等我国主要结构用木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安全应用和快速推广,开展了结构用木质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应用系列研究,主要包括结构用木质材料的统一抽样方法和标准值确定方法、锯材的强度设计值、重组竹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钢筋—重组竹复合梁的力学性能设计、古建筑木结构构件的剩余承载力评估。本书可供古建筑、风景园林、林业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现代木、竹结构和古建筑木结构科研机构及从业者,结构用木、竹材设计和研究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多年来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在满足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同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卓越创新链,支撑卓越工程链,打造卓越产业链,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这70年,我们始终坚定改革应变,一路续发展荣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中研院不断解放思想、跳出传统,提出了“快鱼吃慢鱼”的速度文化,以“做大蛋糕”为目标导向,秉持“与巨人共舞”的开放精神,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和模式的改革,实现了从传统科研院所到高科技产业集团的革命性跨越。 这 70年,我们始终坚定挺膺担当,一路续实干荣光。我们始终坚定依靠人民,一路续团结荣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衰退是工程建设领域所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极大地危害了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本书是基于国内外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和相关传感器研究,以及作者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近十年来,作者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化学监测技术研究,自主研制了混凝土中的内置多元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钢筋腐蚀状态和保护层劣化状况的实时、原位监测与预警,通过对在线监测得到的电化学参数进行整理与综合分析,评估了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服役状态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寿命。 本书是混凝土结构与电化学两个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科研人员及高校研究生提供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现代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损伤机理与性能退化规律。全书共三篇,第一篇为一般大气环境混凝土耐久性,重点论述了单一、双重和多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机理和中性化模型。第二篇为冻融环境混凝土耐久性,着重论述了单一和多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冻融循环对氯盐侵蚀及中性化的影响。第三篇为硫酸盐环境混凝土耐久性,阐述了硫酸盐单一因素作用、硫酸盐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硫酸盐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劣化机理与性能退化规律。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屋顶面积为一座城市面积的20%~25%,被称为城市建筑的“第五立面”。由铺地锦竹草研制而成的“屋顶绿化草坪”外观整齐,在“无浇水、无施肥、无修剪、无喷药及无管护”的“五无”免维护楼顶环境条件下,持续多年生长良好。本书是铺地锦竹草应用于屋顶绿化草坪的近期新研究,正文部分共有6章:第1章城市环境与屋顶绿化;第2章屋顶及草坪杂草调查与分析;第3章铺地锦竹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性、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等;第4章铺地锦竹草抗逆性生理生态研究,包括耐旱性、耐涝性、耐热性、耐寒性、耐重金属污染、耐盐性、耐阴性和修剪效应等;第5章铺地锦竹草繁殖方法研究;第6章铺地锦竹草屋顶绿化草坪建植技术与应用,后记部分探讨了城市屋顶绿化未来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本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填补了我国楼顶草坪建植领域的某些空白,
《“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作品集》收录了169个不同国家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以及作品讲解。每位艺术家都提供了精美的照片,他们也分别讲述了自己的作品的创作来源、灵感以及表现技术。本书文字部分是中英文对照的,结合集中展示的照片,将在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上的作品更加详细地展示给读者。让展览作品延续下去,希望基于更多相关艺术专业里的学者、老师一些启发,从而加深对“唯物思维”的思考,让更多的艺术家在材料艺术方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内嵌预应力CFRP筋材及螺旋肋钢丝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力学性能、受弯性能指标与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可靠度。本书共4篇,主要包括内嵌预应力筋材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力学行为及黏结性能分析、内嵌预应力筋材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内嵌预应力筋材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内嵌预应力筋材加固混凝土梁可靠性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在飞机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计算方法,可为研究基于累积损伤的机场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机场道面交通量分布模型、基于整机滑跑动力学模型的飞机动载计算、水泥混凝土道面结构响应力学模型与计算、水泥混凝土道面累积损伤计算方法及基于累积损伤平面分布的机场道面设计方法。本书可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机场道面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中国水泥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力求全面总结2021年水泥行业行业发展情况,反应新特点、分析新问题、提出新趋势。分为综合篇、行业分析篇、地方运行篇、权威论坛篇、50强企业篇、热点技术篇、社会责任篇、装备服务篇及附录等篇。其中,许多文章为中国水泥协会有关部门及分支机构,运用相关统计数据、协会调查数据、网上检索到的信息等归纳总结、直接研究撰写,其他各篇主要邀请相关协会、专业机构、专家学者撰写。
本书包括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相关政策、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以及2024年度通过认定的一百余项绿色建筑选用产品,按照节能、节材、节水和环保四个章节分别予以介绍。本书将引领国内绿色建筑的建设模式,搭建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桥梁。本书旨在为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供应商提供绿色建筑选材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向开发商和建筑师介绍建筑材料新产品、新功能、新应用,将优秀的企业和产品提供给绿色建筑开发商、设计师和建筑师,凸显产品高端优势,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优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新目标、新理念,展现建材行业发展的新成就、新形象,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新材料分会会同中国建材集团,组织行业内权威专家,历时两年编纂完成《建材工业新材料》一书。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9章,详细梳理了建材新材料领域近5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上篇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功能玻璃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矿物功能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及其他材料,共6章。下篇为先进建筑材料,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特种水泥,共3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衰退是工程建设领域所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极大地危害了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本书是基于国内外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和相关传感器研究,以及作者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近十年来,作者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化学监测技术研究,自主研制了混凝土中的内置多元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钢筋腐蚀状态和保护层劣化状况的实时、原位监测与预警,通过对在线监测得到的电化学参数进行整理与综合分析,评估了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服役状态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寿命。 本书是混凝土结构与电化学两个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科研人员及高校研究生提供参考。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与建筑热工;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 给水排水;6. 电气;7. 可再生能源应用。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15年10月1日实施。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同时废止。
《“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作品集》收录了169个不同国家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以及作品讲解。每位艺术家都提供了精美的照片,他们也分别讲述了自己的作品的创作来源、灵感以及表现技术。本书文字部分是中英文对照的,结合集中展示的照片,将在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上的作品更加详细地展示给读者。让展览作品延续下去,希望基于更多相关艺术专业里的学者、老师一些启发,从而加深对“唯物思维”的思考,让更多的艺术家在材料艺术方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
沈春林主编的《建筑材料标准汇编(建筑涂料第3版)》共收录了截至2017年8月30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标准共计80余项。涵盖了建筑领域所用的涂料产品和试验方法标准,主要有基础标准、工程规范、产品标准、检验方法等部分,如GB 8374-2012电缆防火涂料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等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年鉴(建筑陶瓷·卫生洁具2009)》包括了第一章 2009年全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综述;第二章 2009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大事记;第三章 政策、法规与标准;第四章 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制造;第五章 专利、科研项目、技术进步;第六章 建筑陶瓷产品;第七章 卫生洁具产品;第八章 营销与卖场;第九章 建筑陶瓷产区;第十章 卫生洁具产区;第十一章 2009年世界陶瓷砖生产消费发展报告;第十二章 数据库。附录。后记。
随着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实践中客观情况的 变化,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不断地进行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工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全面梳理现 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照工程建设标准 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并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 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现行建筑施工规范 大全》共5册。本书是第四册,收录了材料及应用、 检测技术方面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