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广大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应用和执行《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条文实质内涵,笔者以近40年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由设计视角全面系统地解读《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全部条文。解读重点关注热点、疑点、细节问题,给予诠释其内涵,观点犀利、析其理、明其意。全文强制性条文的文字表达具有逻辑严谨、简练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由于《通规》只作原则性规定而不述理由,对于执行者和监管者来说可能只知其表,而未察其理。全文内容全面、翔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建设工程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衬砌结构计算;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3附属结构物;14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15工程监测。
本书是《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包括16项施工工艺标准: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标准、围护桩施工工艺标准、旋喷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工艺标准、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土石方与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标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标准、综合接地网施工工艺标准、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盾构始发接收施工工艺标准、盾构掘进与管片施工工艺标准、联络通道施工工艺标准、洞口施工工艺标准。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GB50299-1999,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著作 原价 ¥68.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4-01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修编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为便于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参考了现行规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 104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主要包含: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混凝土、预应力、地基与基础、墩台及砌体、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悬索桥、斜拉桥、钢桥、拱桥、结合梁、涵洞、桥面附属设施、桥梁健康监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以及有关的附录。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地下车站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标准规范理解与应用丛书:“公路工程抗震规范”释义手册(jtgb02-2013)》为《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配套图书,对规范条文的编制背景、编制目的等进行了详细解释,
本规程是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关于 等12项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立项编制的通知》(土标〔2019〕6号) 的要求,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了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后经审查定稿。本规程共分10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3 基本规定;4 材料;5 结构设计;6 抗震计算;7 构造要求;8 工厂预制、吊装与运输;9 现场安装;10 质量检验等。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规范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字〔2013〕169号)的要求,由同济大学承担对《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
沥青路面旧料的再生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资源,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对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书主要针对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等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主要从沥青路面再生机理、RAP检测方法、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优化设计、热再生过程中旧矿料的颗粒迁移行为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探究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具体的工程案例。本书适用于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工程设计、施工、科研人员。
本书介绍了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意义、理论基础、基本要素、技术路径、标准体系及工作建议,将为我国绿色建筑后评估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基础,构建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目的意义,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理论, 绿色建筑后评估基本要素标准化与技术应用,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化展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十三五 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本标准共分8章和2个附录,主要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驾驶与监控功能测试;5.行车组织与管控功能测试;6.乘车安全防护功能测试;7.自动化区域防护功能测试;8.紧急状态处置功能测试;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衬砌结构计算;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碳排放核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22〕13号)的要求进行编制。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
本书共9章,章为绪论,第2~9章分别针对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索穹顶结构、开合结构、张弦结构8种常见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类型,详细论述了该类型结构的定义、构造特点、研究应用现状、分类、受力特点及设计方法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空间结构方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土建专业从事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的人员学习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碳排放核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22〕13号)的要求进行编制。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
为统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轨道交通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提高测量质量,满足工程需要,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勘察设计、施工及运维
本指南共分5篇12章。*篇为概述,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历程、重要性、主要内容等;第二篇质量安全行为标准化,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组织管理、设施管理、技术管理、验收管理、资料管理等;第三篇工程质量实体控制标准化,主要介绍了材料设备进场管理、样板示范管理、施工工序控制、质量缺陷整改;第四篇安全生产现场控制标准化,主要介绍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第五篇质量安全信息化,主要介绍了数字信息化与BIM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2 年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12〕184 号) 的要求, 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