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现状,研究、评估了适用于住宅建筑领域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探讨、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诸多领域,例如: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建造工艺、生态评价、经济效益等,展示了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项目,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指出了方向。册在详尽阐述不同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体系的节能环保性能的同时,对于建筑方法、施工工艺、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预制装配技术和自动化建造方法是提升住宅建筑品质,实现绿色建造的有效途径。 册在分析汽车、船舶、航空等工业制造领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业要走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建立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支撑体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的结合,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现象,不同国家及地区相继推出一系列的规范与措施。与此同时,老年建筑规划设计同样备受关注,在具体的设计规划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相关规范,更需要充分考虑到更为人性化的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特殊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相继建成了许多设施、服务监管的老年人建筑,不仅提升了这一领域的科学性,更为未来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本书共收录26个案例,总结了美国、欧洲及亚洲部分国家的养老模式、养老建筑类型以及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每个案例都经过全面而仔细的解读,从项目背景到设计挑战,从设计理念到人文关怀,从建筑规划到室内布局,从材料选择到适老化特征等进行具体诠释,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带来更直观,更切实的参考。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两册精美的建筑图集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屈培青工作室的系列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为三秦大地增光添彩。屈培青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发展为建筑师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总师工作室的出现是将企业品牌、总建筑师的知名度及总师团队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品牌效应,提高建筑作品的精品意识。
《西藏传统建筑导则》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历史悠久的藏式传统建筑的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风格,可以为建造藏式传统建筑的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为西藏的城镇建设,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提供基础性、技术性的指导。 《西藏传统建筑导则》亦可供所有关心和研究西藏建筑文化的学者、师生和读者考阅。徐宗威先生为本书主编。
本书是第十届“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含括19所院校学生获奖作品,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再到 终成图,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适于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师参考阅读。
《空间彩色艺术 现代办公空间色彩搭配》秉持一贯的经典、创意原则,汇集了30余个国外新潮流的办公空间设计案例,《空间彩色艺术 现代办公空间色彩搭配》主打空间的色彩搭配,每个案例都用原始构图、设计草图、实物图片及详实丰富的文字说明展现设计的精髓。随着工作场所设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新的、随意开放、舒适的办公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恰当利用空间,如何体现空间的高水准品质、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如何匹配空间设计与企业文化内涵,
本书记录了首钢三高炉博物馆设计的全过程。从“京西遗忘之地”到“复兴活力之匙”,从“封闭工业大院”到“开放城市公园”,《复兴引擎:首钢三高炉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为读者呈现了沉寂的工业构筑重新“装载”生命的故事。
......
王铁主编的《正能态度(2016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外16所知名学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作品)(精)》是2016第八届“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成果总结,包括16所院校学生获奖作品设计的全过程,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再到 终成图,对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清华大学张月教授、邀请天津美术学院彭军教授共同创立于2008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的牵头、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8年来的共同努力,由3所美术类院校+1所理工科院校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x4十六所院校模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 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
......
《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系列共5册,详细解读了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筑的设计。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各种教与学活动的物质需要,还要赋予学校环境人文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这为中小学设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更高的建筑性能和更少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小学建 筑设计的重点。 《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中小学2》以校园规划与设计现状与发展,原则与方法为主要切入点,通过19 个代表性的外校园设计实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探讨合理用地、共享服务、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在中小学校园设计中的实施。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得学校的文化与历史得以传承,可以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中小学建筑规划与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期待本书能够为中小学校园设计提供切实参考与指导。
王铁主编的《正能态度(2016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外16所知名学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作品)(精)》是2016第八届“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成果总结,包括16所院校学生获奖作品设计的全过程,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再到 终成图,对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清华大学张月教授、邀请天津美术学院彭军教授共同创立于2008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的牵头、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8年来的共同努力,由3所美术类院校+1所理工科院校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x4十六所院校模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 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
王铁编写的《用武之地(2015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外13所知名学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作品)(精)》是2015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之获奖作品部分。书中含括13所院校教授为毕业学生指导设计的全过程,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到终成图,全书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匈牙利佩奇大学正式加入2015第七届“四校四导师”活动,该校波拉克米海伊工程信息科学学院有4名本科生参与课题,他们的加入为课题交流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在这本《欧洲古典建筑细部:透视欧洲古典建筑细部的魅力3》里我们还是愿意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欧洲古典建筑的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鉴于资源有限,我们不可能完整全面地将欧洲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呈现给大家,但至少我们能够让大家通过这本书的介绍,能更深刻的领会到:任何的创举,它都是继承了前人类的智慧和思想不断发展升华得来的。正如古罗筑技术的发展,正是有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才造就古罗筑的辉煌。之后的拜占庭建筑、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新建筑、巴洛克建筑等等,无一不是遵循这一规律。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创作中,我们才能够更清楚地去看待继承与发展、创造与传承的关系。
本书是第十届“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含括19所院校学生获奖作品,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再到 终成图,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适于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师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