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由三篇组成,基于西医理论的根基在于稳态紊乱,病理生理学的中心任务是探索疾病的机制和本质,所以*篇重点介绍了人体稳态紊乱与疾病关系,并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探索疾病疾病发病机制其思想观念和研究模式出现了重大不同进行了概述。第二篇根据稳态紊乱理论,选择了*基本的、*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生命异常过程进行了介绍,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及氧失衡、血容量失衡、凝血与抗凝血失衡、体温失衡、胆红素代谢失衡等病理过程。也介绍了阐释生命进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应激学说,以及对临床出现的个别"反常"现象缺血与在灌注损伤进行了介绍。第三篇重点是前面章节所学内容在器官层面上的综合应用,包括对心、肺、肝、肾、脑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及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进行了介绍。
阿尔弗雷德·博金、大卫·博金编著的《用细胞检测代替手术刀》以权威的观点和视野,详述了细胞学检测的各种技术在癌症及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细胞学检测取材方便、安全,易为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大规模肿瘤筛查。在不远的将来,常规细胞学检测及细胞DNA图像定量分析、免疫组化等技术必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认可,正如作者所揭示的:用细胞检测代替手术刀。细胞病理学也将在癌症的防治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以及临床医生的辅导读物,也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它从两个方面阐明了细胞病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检验影像等专业使用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_卜二五”规划教材。 由封玉玲,宋晓环,黄琼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检验影像等专业使用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九章,内容主要包括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常见性传播疾病。
1 项目为全国高等教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主干课配套辅导用书,以全国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由国内一流院校长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且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
本书的编写完宗旨是:以五年制《病理学》(第五版)规划教材为基础,针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我国病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适当加宽知识面、加深对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的进展的介绍,强调临床病理联系,以适应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要求。 我们在编写中力图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特别强调培养的学生将是今后的临床医师,而非病理学专业人员。注意教材的整体优化,避免各门教材间不必要的重复。在编写中力图做到层次分明,详略适度,逻辑性强,图文并茂,语言力求通顺易懂。 本书适用于国内各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可作为研究生、病理医师和进修生的参考教材。也可
生殖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殖健康相关医学的学科,是集成的、多元的、创新的和实用的科学,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密切相关。鉴于生殖医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重要地位的不断提高,开展生殖医学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这对于加强医学生对生殖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培养生殖医学的专业人才。提高生殖相关疾病的科研和诊疗水平,以及改善民众生殖健康的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生殖医学教育刚刚起步,系列教材的建设更是空白,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决定组织编写并出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系列卫生部规划教材,《生殖病理学》就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在简述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生殖
本教材为第3版,是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各版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材编写经验,并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超微结构学、临床诊断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进展来丰富和充实了病理学的内容,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和蛋白质五个层面揭示疾病的本质,突出整合医学的原则。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计26章。总论共计19章,主要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细胞凋亡与疾病,黏附分子与疾病,应激与疾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缺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发热,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性疾病,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代谢综
本书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材”和“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讲述疾病的普遍规律,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变化;各论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复习,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检测学习效果,每章都设有学习目标、小结和目标检测练习题,书后附有“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指导”,并配套教学用课件。针对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求,本书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强化病理与临床联系。本教材内容编写参考了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含足够考点与知识点。 本书适合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层次相关专业使用。
本书作者为西医执业医师,自研《伤寒论》20年,出版多部中医类图书。作者本书借助《病理生理学》等西医书籍针对疾病目前的研究发现,对《伤寒论》原文逐条解读,力求用朴素、客观的语言阐述所知所觉所悟,据实推演医圣张仲景通过脉证特点所描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的规律、基本机制及诊疗方法。 不能把西医诊断的某疾病的病名生拉硬拽与某经方捆绑在一起,需要实事求是的辨证的综合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在解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对于可能缺失文字或后人填补及个别错误的条文不会牵强附会,涉及脉象特点、针灸方法等基础中医理论不做赘述。
本书为“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之一,也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之一。本书涵盖病理生理学内容,为了方便教学,在编写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而章内容相当独立,以适应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院校、师资状况不同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共25章,前15章为总论部分,重点叙述疾病的基本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后10章为各论部分,主要叙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结局等。 为便于学习,交给学生一个“学习包”,每章都有学习目标、考点、链接、案例及目标检测。书后附有实践模块,后附有选择题答案。全书配有230余幅彩图,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本书主要供高专、高职临床医学、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影像等
《疾病学基础(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紧扣岗位需求,以护理的两大类主要工作任务即护理操作和护理观察为逻辑起点,梳理、筛选关联度大的知识内容,确保专业基础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突出“疾病”要素的整体观,倡导用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认识疾病的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在教材体例的设计上,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轴线,将病原生物、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医学免疫等学科知识适度解构重整,并基于现有教师仍然好教的具体实际,将全书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四个版块。强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科性知识研究取向调整为应用性导向,尽量减少学科性知识理论阐述及验证等内容。
徐云生、张忠编写的《病理与病理检验技术(供 检验技术专业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 规划教材)》由病理学基础和病理检验常规技术两部 分构成,部分为病理学基础内容,共11章,第1 ~5章为病理学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一般规律,第6 章为病理学各论,主要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 化,第7~11章为病理生理学内容,主要讲述常见几 种病理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为病理检验常规技 术内容,共6章,主要讲述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包括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技术)、免疫 组织化学技术、尸体剖检技术。
本教材为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本版教材继续邀请部分临床专家参与编写,旨在紧密结合当前的临床诊疗指南,适当拓展防治原则的内容,引导病生教师关心临床诊疗,了解临床诊疗新进展,更好地在教学中践行与临床的结合。同时,希望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激发其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为拓展教学资源,本教材大力强化数字资源的建设,设置了 拓展知识 拓展图片 临床病例 教学PPT 自测题 5大类型的数字资源,并对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力求使两者深度融合。为适应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改革,本教材在编写内容和结构层次上参考了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 本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亦可作为
这本《病理学》由李萍、肖纯主编,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共21章。至十四章介绍了总论和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第十五至二十一章为各论,介绍了心血管、呼吸、消化、造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以及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书末附有中英文名词对照。《病理学》适合中医药院校本科各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关于医院病理科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总则、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和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共4章,其中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部分属于指导性规范。本书旨在加强病理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社会全面认知医院病理科的重要地位,是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人员的书,也可供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参考。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