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16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统计分析的基础理论、统计分析的理论背景、临床实际科研资料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ttest和方差分析(ANOVA)、平均数之间的比较、卡方检验(χ2 test)、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医学论文中的统计学要求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书中提供了60多个临床科研数据,采用SPSS格式建立数据文件,按照书上给出的SPSS操作步骤单击SPSS软件界面上的菜单,便可轻松得出书中所给结果,可运用于同类资料的分析中。 本书可供临床、药学、预防、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传染病是一类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传染病诊治新概念》对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常见症状、医院感染以及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诊断精要、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精要、经验指导及预防措施和预后评价等进行了讨论,力求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外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新概念和新成果。《传染病诊治新概念》内容新颖,信息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性及实用性较强,适合于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从事与传染病及相关专业的人员和有兴趣者参考阅读。本书由林小田,周赤龙,孙剑主编。
如今,大约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背负医疗债务,本该是基本权利的卫生保健,在美国却日益成为 品:穷人看病贵、看病难,企业主负担重,利益相关方却赚得盆满钵满……医药行业如何从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助人行业,衍变成一座巨大的生意场?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医生、卫生政策教授马卡里游历美国各地,聆听现场故事并结合自身经验和研究,为我们揭开谜底。 为榨取高额利润,过度检查、诊断和治疗随处可见;价格欺诈、中间商、一系列捉摸不透的金钱游戏也正在为医疗泡沫添砖加瓦。作为卫生保健透明化的倡导者,马卡里从社会正义的角度理解“健康”问题,展开了对医疗乱象和制度不端的尖锐批评,参与医生和患者教育,深入思考如何控制医疗资源浪费,并带动医生团队为了患者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本书被《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蒂夫·福
本书共分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调查三部分。 部分流行病学基础,对疾病的分布进行了简要论述,介绍了现况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阐述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原则、基本方法和要求,分单病种对33种法定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简要论述,收录了常用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三部分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以及医学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众多基层流行病学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收集资料,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致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查阅方便,对日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部分的作用,研究学科发展历史和*进展,展望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我国的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科协设立了“学科发展报告”项目。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继完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之后,再次组织撰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 为做好本报告的编撰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了以会长王陇德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多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同时组织了以学会各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负责人的编写组。 本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其中专题报告包括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口腔重大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人力管理、公共
本《手册》共三篇二十三章。篇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朊毒体病、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深部真菌病、原虫感染性疾病、蠕虫感染性疾病;第二篇医院感染,如医院感染的特点与诊断、监测、预防与控制,常见医院感染病原学及其特征,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第三篇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诊疗技术,如基本诊断技术操作、常规实验室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病原学诊断技术、医学影像学(超声、放射)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血液净化治疗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清洗、消毒与灭毒,预防接种。书后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本《手册》可供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医学院校师生使用。
正在迅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社会风险的高发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其中,2003年的SARS事件、2009年的A(HIN1)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总结经验和教训、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对社会风险的长效体制和机制提供了契机。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对SARS和A(H1N1)事件分析》作者基于中国的应急实践和经验,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
孟群主编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指标集精选》通过23个元数据,详细解读了每个统计指标的指标含义、定义、相关术语、数据来源、测量方法、估计方法以及局限性,从而可比较出我国现行健康指标与卫生统计指标与WHS的一致性和差异,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单位了解国外健康指标、贯彻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医改监测制度、推进健康指标与卫生统计指标标准化的重要学习资料,也是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机构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书基于社会性别与心理认知视角,对中国农村育龄人群HIV性风险行为与性别角色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综述、中国农村育龄人群HIV性风险预防行为的探索性研究、基于跨文化效度检验的模型选择、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HIV性风险预防行为模型的构建、HIV性风险预防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性别差异分析。
本教材根据医学专业留学生统计教学的要求,对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对各种统计指标和方法的使用条件、使用方法及统计结果的理解做正确解释。内容包括绪论、统计描述、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推断基础、两组资料及多组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个率或多个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研究设计基础等。内容简明易懂,每章后面均附有练习题。 本教材供医学专业留学生使用和本科生双语教学使用。
唐神结、李亮、高文、许绍发主编的《中国结核 病年鉴(2015)》共分四部分:**部分为概要,第二 部分为结核病国内部分,第三部分为结核病国际部分 ,第四部分为附录。概要部分概括性地介绍了国内外 在结核病基础、控制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是全书 的精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收集 和查询了国内和国际学者2015年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发表的原*性论文近2000余篇,从中遴选了900余篇 代表性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综合分析、去粗取精, 把握文献的中心思想,提炼其精髓,使得其具有先进 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力求代表本年度国内外结核病 的*新进展和*新热点。附录部分重点介绍了2015年 国内外结核病相关指南文件、国内外结核病大事记?br/ 本书力求资料完整,内容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层次清楚,浓缩精华,体现科学性和信息性的
本书传承了《流行病学进展》系列丛书的理念与风格,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和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热点或重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对传染病流行学的研究进展加以重点介绍。与《流行病学进展》(1~10)卷相比,本书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1.系统介绍了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2.系统介绍了艾滋病、结核病等流行情况严重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进展,同时,介绍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消灭后的流行病学问题,为新时期传染病的控制提供策略依据。 3.对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中的方法与技术问题,如传染病监测整合策略、地理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现场流行病学以及医院感染等方面的问题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4.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儿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子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医药卫生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及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 才。
《临床营养治疗学》(第1版)自2004年5月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广大临床营养医师、临床医生和护士的欢迎。我们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临床营养学教学工作中使用本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5年12月,台湾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还购买了本书版的版权,编修出版了本书的繁体中文版。自2004年出版以来,很多老师和同道,给予我们诸多的鼓励与支持,并对第1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所有这些,均使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 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和鼓励,并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的要求和计划,我们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的临床营养进展的基础上,于2008年编写出版《临床营养治疗学》(第2版)。考虑到临床营养实践和教学工作的连续性,本书第2版维持第1版的基本框架不变,即仍包括“基础营养”和“临床营养”两
过去的十年,流行病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作者也不断面临卫生问题的新挑战,尤其2003年SARS的肆虐,流行病学这门学科被推到了世人面前,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书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着重介绍流行病学问题发现和解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尤其在病因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流行病学发挥的作用,当然也包括存在的问题。在吴系科教授等老一辈流行病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重点突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侧重介绍临床工作者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本书主要供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反映当前感染病研究和实践中的某些热点和难点,以某些片段为基础,涉及部分感染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技术,未强调一般书籍的全面、系统或连贯性。但内容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宽,以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研究为重点,结合国内外进展及作者本人的实践,从一个侧面或局部反映其相关领域的进展,同时对某些感染病的病原、发病、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等方面有所阐述,既体现国内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也有重点地介绍某些实际内容,为更新理念、提高技能,以更好地为防治感染病提供帮助。 全书分为各自独立的52章,前部分以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为主,后部分对部分感染病的病原特征、流行概况、临床诊治和防控实践等进行了综述和介绍,在后一章还对写作和翻译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供从事感染病研究、临床工
1910年至1911年冬季,在中国的东北和华北爆发了一场鼠疫,夺取了约5万人的生命。为此,在鼠疫大面积蔓延之际,中国政府邀请11个国家派出专家出席在奉天(今日沈阳)举行的国际鼠疫会议,以进一步确定鼠疫的性质,并提出有关预防措施建议。会议记录和相关信息组成了这份报告。 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是世界历史上次国际肺鼠疫会议,也是中国历史上次国际科学会议。这份报告在世界医学史上和中国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鸣、杨智聪主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现场调查方略》介绍了目前国内各类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分析、采样、检测、结论、反思全过程作详细介绍,且每一步均设计问题供读者思考,并附有参考答案,对实际工作极具参考使用价值,适用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政府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消毒隔离监督、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监督、预防接种监督、消毒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消毒产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等。
卫生信息分析是适应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系统化、科学化过程将医学信息转化为卫生信息服务的知识和谋略的科学活动,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推动卫生信息化发展。具体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终为卫生领域的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有科研性质的技术创新活动。如果说信息的收集、存储和组织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那么信息分析则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高级形式。只有通过信息分析,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信息分析在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分析属于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医学信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编著者孟群。 本书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可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者和项目实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四篇,12章。其中,第1~2章概述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相关内容;第3章介绍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环境;第4章介绍了国家、省(市)、地市、区县四级平台的概述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技术及功能等内容;第5章介绍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监管、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第6章介绍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资源库;第7章介绍了人口健康信息专网的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建设要点;第8章介绍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和数据质量三大支撑体系;第9章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