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我国从事营养和临床医学工作的多位资深专家合作编写完成。在200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近年营养学研究的新进展,特别介绍了一些营养相关疾病防治上的观点,因此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全书分为营养学基础与疾病的营养防治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植物化学物、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免疫功能、营养与自由基损伤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第二部分继续关注与营养紧密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编写专家根据本人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最新资料,提供了临床营养方面较新的信息,具有临床与基础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的特点。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包括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辅酶Q10,植物多糖,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代谢综合征,膳食、营养与老年性痴呆等6章,并在原植物化学物一章中新增加了多类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色苷、植物雌激素、植物甾醇等)的相关内容。第二版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营养学理论与相关疾病的预防紧密地结合,尤其是对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癌症等,着重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的国家之一,普及硒与人体健康的科学知识对实现全民健康意义重大。本书分 认识硒 了解硒 科学补硒 三部分,从科学认识硒元素开始入手,分析硒的不同化学形态在生命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差异性,并系统介绍硒的重要性、安全性、安全阈值以及生理学功效等;然后全面阐明硒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最后对哪些人群需要补硒、补多大剂量与哪种形式的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本书旨在向公众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专业人士普及硒科学相关知识,使更多人了解硒在预防、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实现科学补硒。
《燕麦营养与技术》回顾了燕麦制品的生产实践过程、用于指导燕麦加工的食品科学以及旨在促进人们对燕麦健康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营养政策认知的营养科学,指出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对燕麦食品系统的重要性。有个别章节总结燕麦育种和加工过程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策略,燕麦含有的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对慢性病、肥胖、肠道健康、代谢综合征和皮肤的健康益处。*后,《燕麦营养与技术》对燕麦相关的食品标签状况进行全面总结。
本书遵循 食品安全风险-食品-食源性疾病暴发 的天然联系,基于国际比较,通过官方资料、文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阐述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特征。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以食物供应链为切入点,按照 风险因子-作用方式-危害后果 的逻辑关系,系统整理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性风险因子,并重点关注认知缺陷及道德缺失等 人为 风险因子,厘清风险因子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后,在食源性疾病的防范中,关注到现代社会风险中 人源化 与 制度化 的显著特征,以社会共治为理论基础,融合 政府-市场-社会 三位一体的力量,研究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路径,并服务于政府决策。
本书介绍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一自由基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及相关的应用。内容包括自由基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自由基稳衡性动态的概念及其意义,自由基稳衡性动态检测的意义与技术,营养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炎症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激烈运动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老年退行性疾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辐射损伤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特殊环境与特殊作业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高血压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动脉粥样硬化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肥胖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糖尿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癌症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营养、自由基与中医中药及营养、自由基
本书为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组织编写的《现代营养学》第八版。《现代营养学》自1953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它全面、系统、及时地反映了营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书部分以的观点介绍了营养学基础部分,如营养成分及其代谢机理等;第二部分介绍人体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国际营养学现状,对发展中国家与饮食相关的慢状况、食物短缺、饥饿和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剖析了当前新暴露出的热点,探讨了食源和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在营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生物技术加工食品的安全评估等,并运用人类基因组的新发现分析其对营养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书内容易理解、数据可靠,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际指导。本书不仅是营养学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是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如食品科学、医学研究人员和
本书探讨了许多营养学的前沿问题,收集了营养学的*研究成果,适合综合性大学营养学专业和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专业基础课教材或参考书。
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与国计民生关系非常密切,也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将实行的营养师制度,是与国际接轨的举措,可为提高国人营养和健康素质提供必要的保证。《实用营养学(第2版)(精)》(作者蔡东联)为国内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营养学专业人员编写。《实用营养学(第2版)(精)》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理论、特殊人群和环境的营养、营养调查和营养评价方法、疾病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方法、营养科室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管理等,介绍营养学当前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是营养和相关专业学生的书,也是营养师和医护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主要侧重于反映2014年度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体系建设的新进展。与《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2013、2014)》相类似,考虑到食品安全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为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描述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变化发展,本《报告》在上篇《食品安全:2014年的基本状况》的研究中,主要以2006年为起点在六年的时间跨度内,从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制造、食品流通、进出口食品安全性等四个不同的维度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基于监测数据计算了2006-2014年间我国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但主要受数据收集的局限,在具体章节的研究中有关时间跨度或时间起点的情况各不相同。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在严格遵循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又征求部分专家意见,终确定了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本次教材修订主要是在编写框架和内容上进行了修订,又注重以下几点:①注重教材框架的逻辑合理性;②注重对营养学全貌的描述;③在保证“三基”、“五性”基本特点的同时,将该领域成熟的新理论、新知识写入教材,并根据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新颁布和新实施的公共政策、法规、标准及指南更新相应内容;④紧密联系实际,教材内容紧密结合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实际工作需求。
为普及推广临床营养治疗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更好的为新开展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及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的学习应用,为此,我们组织了具有临床营养工作实践经验的营养专业人员,完成《现代营养治疗》的编纂工作。希望通过该书的出版进一步促进临床营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该书包括基础营养篇、临床营养篇及附录。基础篇中包括医学、临床营养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临床营养篇中介绍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营养代谢特点、营养评价和医学营养治疗;附录中有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文件,便于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参考,另附营养医师、临床医师常用的参考资料。
这是一本为认知症家庭准备的自助工具书,当认知症可能侵犯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本书涵盖认知症全程照护的七大部分内容:蓝色,认知症的基本知识、诊断和治疗方法青色,在亲人确诊认知症后,家庭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自我照顾和减压方法绿色,与认知症共生的饮食、运动、睡眠、减压等“幸福彩虹”七大策略黄色,从沟通、环境、日常生活功能支持等方面维护认知症亲人的独立与尊严橙色,运用蒙台梭利理念和方法,与认知症亲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红色,理解亲人的情绪行为变化,分析潜在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支持紫色,支持认知症亲人以舒适和有尊严的方式,走完生命 一程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安全学(第2版)》(作者李敏)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分述了现代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与 应 用技术,详细介绍了人的营养需要、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植物化学物和功能性 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食品污染的识别与 防治以及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及其管理。附录提供了常用营养和食品安全学相关的网站和国外部分营养与食 品科学杂志的网站。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安全学(第2版)》主要供医学院校营养与食品专业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专业领域工作人 员的参考书。
1991年出版的《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距今已有10年了,十年来营养学颌食品科学及其相关学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已经或将要给食物数据的分析颌表达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营养部颌INFOODS近年来一直积极倡导食物成分准确、标准化的表达和数据共享。为跟进国际同行发展的步伐,保障国家食物营养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开始之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我国的食物成分表进行了修订和再版。本书是一本以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的科学参考书。在它的修订过程中融入了营养学、分析化学和食品科学发展与进步的成果,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新观念和新概念;在食物分类成分命名、数据表达等方面力求与专业发展同步,尽量做到了与国际组织INFOODS的规范和标准一直;在
本书分总论、基本概念与肠外营养原则、营养代谢、特殊疾病、肠外营养置管及护理5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肠外营养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的*进展,包括营养治疗的方法、风险评估、营养代谢的相关知识,短肠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肝胆疾病、肿瘤、感染、烧伤、糖尿病、腹部创伤、胸部重症、器官移植患者及儿童、老年人的肠外营养治疗,以及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置管、家庭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食品药品蓝皮书: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3版)》还收录了来自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食品篇主要涉及保健食品委托生产的监管对策、餐厨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价格补贴机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的认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等;药品篇主要涉及药品安全监管社会参与机制、区域药品安全状况评价机制、儿童用药安全、药物临床试验监管政策等;医疗器械篇主要涉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软件的监管模式探讨等;化妆品篇主要涉及美国、欧盟化妆品监管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等。另外,《食品药品蓝皮书: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3版)》还系统梳理了2012年中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情况,以及2012年典型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相关
本书作者是一位高年资内分泌医生和全科医生, 知名内分泌学专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内分泌学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具有30多年的各级医院的临床工作经验。作者参阅了数千篇国外 相关文献,数十场国外 学者的讲座,和十余本国外相关著作,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花费近六年时间完成。书中全面介绍了维生素D与光照对人体健康的 重要性,详尽地阐述了维生素D的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免疫科、肿瘤科和感染科等几乎所有临床科室的上百种疾病,书中为很多临床疑难病例提供了简单的维生素D和光照解决方案,内容深入简出,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操作性,相信会颠覆 各科临床医生和关注健康保健的社会公众对健康和很多疾病的传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