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紧密配合第8版《诊断学》教材,将教材中的学习难点、考试重点与复习要点简明精要地提炼出来,部分内容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内容还以下划线的形式标记出来,方便学习与记忆。同时,本书做成口袋本形式,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复习。
本书从泌尿生殖系统CT检查技术、影像解剖、常见病变入手,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CT诊断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编写形式新颖、内容简单明了,影像图和模式图直观地反映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内容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影像与临床结合、系统与局部结合,适合影像科和泌尿外科低年资医师参考学习。
金少陵编写的《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是民国知名中医学家金少陵先生为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学所需而编纂的,又按民国《国医学术整理标准大纲草案》以旧有之望闻问切,删去其不合科学原理者,并加近世之器械检查等内容,《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以秦氏《诊断学讲义》为底本,集古至清诸医家学说,及先生丰富的四诊实践经验与中西学说相互参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用现代医学精确诊断,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取“返博为约”的方法,重新编排写成为民国标准中医《诊断学讲义》一书,为中医诊断学理论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用眩晕诊疗手册(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共分十九章,分别就眩晕诊断的临床分类、诊治原则、前庭功能的综合评价、前庭功能报告的阅读等临床基础进行阐述;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了眩晕疾病的诊治,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梅尼埃病的诊治,眩晕疾病的外科诊治,以及急性前庭病、前庭型偏头痛、儿童眩晕、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所致眩晕、双侧前庭病、声音及压力敏感性眩晕、运动病、颈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精神性眩晕的诊治,前庭康复的临床方法等。
马明信、贾继东主编的《物理诊断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3版)》分为常见症状;问诊;体检诊断;辅助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和附录。增加了大量新的高质量的图表,剔除了一些过时的和临床上不常用的诊断操作,把*的内镜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入进来,同时也不忘症状学和病征学的重要性,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诊断思路地形成。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本书为 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 之一。本主要介绍了社区卫生诊断流程、社区卫生专项调查常用技术、社区卫生诊断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四章内容。本书可供社区人员及社区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具书。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北京协和医院编著的《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分三篇,内容包括重症医学科各级岗位职责、应急预案、重症患者评分制度、收治患者常规、院内外转运常规、接触患者实施准则等,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供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编写出适合高等医学院校使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再版编委会进行了充分讨论,对版进行了大的修改。但仍然遵循“三基”原则,既体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又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本实验教材的特点:吸纳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项目28项,同时增设了5项综合性实验和2项设计性实验。
本书由经验丰富的骨伤科专家撰写,系统论述了颈项部应用解剖知识,常用检查方法;颈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和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详尽介绍了颈椎病各种非手术疗法,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穴位注射与封闭、中西药物、刮痧与拔罐、理疗、体育疗法,以及颈椎保健措施。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并附有多个典型病例介绍。适合临床医师(特别是颈椎病专科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和颈椎病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基本技能的内容和方法,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并终建立正确临床诊断思维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掌握诊断学严谨、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培养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本书可供医学生学习临床诊断学时使用和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参考,也可作为青年医师进行临床实践工作时的工具书。
本书为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包含上下2篇(共10章,包括2个技术应用实例及4个附录)。 上篇介绍了胶体金的制备和探针标记与纯化技术、胶体金标记探针在光镜水平的免疫金银染色、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核酸原位杂交应用技术。 下篇介绍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及在基础医学、疫苗研究、临床应用及技术应用实例。 本书对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标准操作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可供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入门参考书。
该书是新编29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中的一种,是医学生必修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的桥梁课。 本书内容包括七篇:①“症状学”讲解各系统症状发生的病因、机制与问诊要点;②“问诊”描述问诊的内容与方法技巧;③“体格检查”讲解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各器官系统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全身体格检查要求与项目;④“器械检查”中包括心电图、肺功能和内镜检查主要讲解有关部分的基本知识,为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依据;⑤“病历书写”一篇描述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各种病历的种类和书写格式;⑥“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一篇讲解方法概要和基本原则,以便将所学技能与理论知识融汇贯通,学以致用;⑦“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介绍临床各科常用的一些检查方法。后附有常用中英文名词索引。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 是诊断学的一部分,它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之一。实验诊断学的任务是将临床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通过医师的分析和思维,科学地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也可称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因此,它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必须加以重视。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更多和更好的面向21世纪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将实验诊断学从《诊断学》中分离出来,列为一本独立的教材。本版的《实验诊断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长学制培养目标为依据,在五年制《诊断学》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充实和深化,既体现了“三基”、“五性”、“三特定”,又突出了“更新”、“更深”、“更精”。在编写内容上,
目前大多数心理疾病人群的主要就诊途径是综合性医院,而且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共病问题是常见的现象。本书从实用性和应用性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综合性医院中常见的精神卫生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强调从症状学的角度,提高对躯体病状及相应精神障碍关系的甄别;并根据非精神专科医务人员经常遇到的问诊和转诊以及医患之间沟通的问题提供应对技巧。
本书是《社区医师中西医诊疗规范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内容有11章,包括血液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体检查,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内镜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临床常见诊断技术的阐述。主要介绍了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简介、参考值、临床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有关注意事项。书后附有心电图表及常用检查术语缩略语对照,以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社区医师及农村基层医疗人员阅读查询。
本书由Alan Schwartz和GeorgeBergus主编,郑明华主译,全书通俗易懂、表达流畅,填补了卫生事业中决策制定相关著作的一大空白,尤其是医学和护理方面。这个空白是什么?本书又是如何阐述的呢?本书不是从诊断性试验开始,而是从确定卫生保健目标和宗旨这一问题以及评估生活价值和质量的方法开始。它不是忽略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是忽略如何有效地与患者探讨这些问题,而是把价值观、实用的评价和选择放在中心位置。有趣的是,本书直到后半部分才提到贝叶斯定理和诊断性试验。到那时,读者应该能很好地理解医学决策制定的概念和原则是如何充分延伸并超越了诊断初所设定的领域。重要的是,本书体现出制定医学决策的科学途径不应局限于技术上的合理性,而要密切关注整个临床实践的价值和目标。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共22章,内容涉及麻醉科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麻醉科的建制、任务、工作制度和管理,术前访视与准备以及各种麻醉方法的选择与实施,麻醉中的监测、液体管理和输血、氧治疗,术后恢复室、重症监护治疗,疼痛治疗,特殊病人和特殊疾病的麻醉。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把重点放在讲述麻醉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基本未涉及麻醉学的理论。因此读者在牢牢掌握本指南所阐述的原则的同时,必须结合阅读其他专业论著,才可能达到对麻醉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希望通过此书,能够规范麻醉专业的工作,帮助广大麻醉医生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康复系列教材之一,突出“三基”原则,选取基本、重要、实用的内容编入教材,包含了现代康复疗法技术的全部主要内容。既为各院校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提供了帮助,也为学习康复治疗技术的学生和读者提供了方便。顺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教材大纲参考了国内考试大纲。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一门“康复疗法学”课程使用,也可以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心理疗法、言语疗法、文体疗法等分开使用。在国内中医院已另开设“针灸治疗学”和“推拿法”课程的,建议使用专门的教材。“康复疗法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各院校在讲授时要辅以大量的示教和见习,可以编写示教讲义和多媒体教材,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也要反复阅读、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各种康复疗法技术。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著名肾病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聂莉芳主任医师编著。作者集数十年临床经验编著了本书。全书共分十章,系统地介绍了肾小球血尿和非肾小球血尿的诊断、与血尿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预防及调养等知识。内容丰富、新颖,科学实用,且通俗易懂。可供血尿患者及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