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医学迈人微创时代,在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基础上新医疗手术技术不断涌现,如神经导航、内镜、质子刀等,推进神经外科继续前行。神经外科手术理念随之发生变化,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被放到治疗效果首位。近年,医学界提出了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更是从疾病的本质上确定发病机制,针对每位病人采用个体化治疗。为了体现近十余年神经外科手术的变化,继续贯彻裘法祖先生为《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提出的 精要 要义,此次再版各章节做了较大幅度调整,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主要是各类手术术中处理要点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处置。第二部分,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主要讲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这些都是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很重要的内容,在第1版中仅为一章。这次再版,将第二部
烟雾血管病是由于颈内动脉末端出现进展性狭窄或闭塞及大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而导致的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目前中国烟雾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本书主要从烟雾血管病的诊断、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的探讨、烟雾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烟雾血管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新猜想、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重点阐述了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标志物,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和治疗烟雾血管病提供参考,不仅适用于神经外科医生阅读,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医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共包括九篇三十九章,分别为:概论篇、颅脑损伤护理篇、颅内肿瘤护理篇、脑血管疾病护理篇、头皮和颅骨疾病护理篇、颅内感染护理篇、脊髓疾病护理篇、功能性疾病护理篇、其他治疗及护理篇等。全书涵盖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种神经外科疾病,并以神经系统解剖位置划分来详尽描述各类疾病的护理。各类疾病内容按照概述、病因、病理或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主要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知识拓展、特别关注、知识拓展等13个板块予以介绍。在内容形式上,本书层次清晰,使用了大量图表代替文字表述。全书内容简要而不失详尽,浅显易懂却内容丰富,既包含临床知识技能,又纳入相关知识,使得神经外科护理的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提高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第2版内容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查缺
本书是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马廉亭教授等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性地将静态三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 动态三维立体解剖融合影像 。 临床用于脑脊髓血管疾病、颅内尤其是颅底肿瘤、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教学与科研,适合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医师、技师及研究生学习、借鉴、参考。
本书作者江荣才教授痛感患者和医生对该病特点还认识不足, 诊率还不令人满意, 遂将其中100多例诊疗过程曲折、发病原因少见并都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病例摘取出来, 以叙事医学的风行讲述, 清晰而全面地介绍了这种神经外科常见病的发病特点, 同时又融入了一位神经外科主诊医生对疾病诊疗、新疗法研发、老年化带来的家庭社会问题、患者就医中遇到的各色困难等种种问题的深刻思考, 附录了张建宁教授团队开发该新疗法的年谱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 使该书成为目前国内本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诊疗又兼具叙述医学性质的临床专著。
杨俊和杨海峰编著的《脊髓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图谱》主要描述脊髓肿瘤的于术治疗,同时涉及脊髓脊柱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其中的手术技术如椎板的切开复位术、髓内肿瘤的暴露分离技术、椎管内外肿瘤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自己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在脊髓疾病的手术过程中,一些辅助设备也足必不可少的,如椎板切割钻和电生理的监测现在已成为脊髓手术的必要设备。
Mark G.Hamilton、John G.Golfinos、Graham F.Pineo、William T.Couldwell*的这本《神经外科出血与血栓防治》是神经外科出血与凝血相关问题的*新指南。 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一直面临着出血与血栓的难题,本书向读者提供了预防与处理出血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新观点和*佳方案。本书的设计方式有助于读者便捷地查找所需信息,每章节均有特定主题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回顾了影响凝血的西药和中药,这些药物影响凝血的机制各异;提出了预防与处理出血并发症的术前术中方案,包括血液置换的相关策略;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推荐方案;探讨了9 种神经外科疾病出血与凝血的相关处理,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脊柱外科疾病和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并且配有详细的病例分析。
本书共42章分10篇分别讲述了神经外科基本处理原则、麻醉、诊断技术、常用手术入路等内容,并极其详细地讲解了包括先天畸形、肿瘤、外伤、感染、脑血管疾病、脊柱及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等的病理生理及解剖基础、诊治技术、手术方案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术、伽马刀、神经内镜与介入技术等内容。 本书的读者群包括医学学生及对神经科学有兴趣的人、接受神经外科训练的人和国内外的神经外科医师。由于受单卷书的限制,我们限制了各章节的篇幅。有关神经外科学发展的历史,很容易在其他参考书中了解,本书也未将其包括在内。
全书分为颅脑、脊柱和介入3篇共21个章节约80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颅脑和脊柱的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性治疗学。 神经影像技术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常用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和艰度等内容;神经影像诊断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比较、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神经介入治疗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常用介入性治疗方法的技术原理、适应范围、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治疗效果评估等内容。
李建章主编的《神经科医师手册(第2版)》是一本医师临床工作实用手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基本上把临床上常见疾病均收录在内;二是兼顾到新发展,把一些新疾病、新概念编入,并收集一些新的治疗措施;三是简明实用,多以条文形式撰写,不繁杂,尽量收集了一些诊断、治疗标准;四是新颖,收录部分临床病例,增加了一些典型影像图文。
本书由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和上海市残联康复处共同组织编写。通过吸取国内外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内容涉及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轮椅巧、康复护理训练、心理调适、无障碍建设和 中途之家 建设及管理等内容。 本书浅显易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脊髓损伤后所需的康复训练内容,旨在为脊髓损伤伤友、照护者以及刚刚从事相关康复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
本版教材是以第1版《神经病学》为蓝本,根据上版教材使用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及神经病学领域的*进展,作了一定的增删与修改,本教材在每个章节均增加了近年来神经病学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新技术和新疗法。并将循证医学和规范化治疗的理念贯穿在各论中;重视了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在第1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十幅插图,本教材彩色模式图、线条图及典型神经影像学和病理学图片共156幅,图文并茂,直观生动;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全书末尾附有英中文和中英文索引;为了更加体现教材用书的特点,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书同步出版了与书面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及病理学图谱、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等,在多数章节末尾附有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
本书共分22章,详细介绍了立体定向多方面知识。第1-6章是立体定向基础:包括立体定向基本知识、各种定向仪使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立体定向手术的麻醉、立体定位图谱和脑毁损灶制作方法等。第7-22章收集了国内、国外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对治疗各种疾病的术前准备、麻醉、体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技术操作、并发症和处理作了详尽阐述。对今后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发展趋势及感兴趣的课题:如虚拟现实(VR)技术、药物依赖性戒断立体定向术、人工器官功能重建立体定向术、机器人在立体定向技术中应用等也作了介绍。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全书50万字,插图260幅。 本书主要供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外科以及各相关临床科医师、科研人员、院校教师、研究生及专业进修人员参考。
目前沿无颅神经外科性疾病的专著,其相关内容在诸如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以及头颈外科等著作中分述。这无疑对学习、诊断和处理颅神经外科性疾病带来不便。此外,有些颅神经肿瘤或其他疾病发生率低,许多专著中未提及或仅作简单描述,这也坚临床医师诊断和处理这些疾病造成困难。本书由中国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编写。全书共分18章,涉及颅底及颅神经解剖学、颅神经疾病症候学及颅神经检查、颅神经外科疾病分类、治疗手段和原则。在各论中,对12对颅神经按外伤、肿瘤、功能性疾病及影响颅神经的其他疾病给予叙述。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治疗手段、治疗重要步骤和技术进展、预后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几种常见颅神经疾病的治疗和评价。尤其对颅神经术中监测、颅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和临床进展了较为详细的介
本书共十三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与周围性面瘫相关的基础知识,面神经功能的评价方法,各类面神经损伤的诊断和处理,充分体现本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后一章为“周围性面瘫的基础研究”,结合文献,重点介绍作者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本书采用了大量插图,有些为临床病例术前、术中、术后成套的彩色图片,系作者长期积累的宝贵的手资料,明显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本书可供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临床学科的医师参考,也可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补充教材。
Mark S. Greenberg编著的《Handbook ofNeurosurgery(神经外科手册)》是一本在北美备受推崇、在世界范围也有很大影响的神经外科专业经典书籍。该手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均以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科学态度。迄今为止,该书英文版已发行至第七版,相对于第六版有诸多更新,为使我国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为方便地借鉴,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教授率领其*团队将该书第七版翻译为中文版,并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内容翔实、排版紧凑、易于携带、查阅自由。一册在手、学习不愁,可谓是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的良师益友! 新版特色: ★新增唤醒开颅术、脑功能定位、脊柱骨折新分级系统、放射性安全、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赠、血管内技术的扩展讨论等内容。 ★更
本书以癫痫为主题,围绕伴有癫痫的神经外科疾患,论述其内在关系。总论部分阐述了癫痫的基础知识及神经外科疾患与癫痫的概要关系;第二至六章分别论述了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颅脑外伤等神经外科疾患与癫痫的问题;第七至八章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癫痫发作管理及癫痫外科治疗问题。本书系统全面、科学性强,适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工作者、神经外科及其他专业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是《医师案头速查丛书》之一。共四篇。篇症状速查介绍了神经外科常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第二篇疾病速查讲解了神经夕卜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第三篇辅助检查速查介绍了各种辅助检查的方法及诊断:第四篇药物速查介绍了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等。本书特点是所有内容均围绕临床应用展开。实用性强。便于携带和翻阅。适于神经外科、头颈夕卜科医师及研究生参考阅读。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神经外科临床常用的22种手术入路,内容包括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局限性和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合作者多年的手术体会,配以精美的解剖图片、手术图片和影像图片,突出对手术过程中解剖的理解,对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学习颅脑显微外科解剖知识、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充实临床经验、开阔手术思路具有一定的帮助。该书简明扼要,直观且容易理解。书中论述精到,理解精辟,与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理念相符。
神经创伤的危害性大,是造成人类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与工伤事故所致的神经创伤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神经创伤学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国际上已成立了神经创伤学学会(NIS),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学会,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我们将近三年多来J Neurotrauma杂志全部文献和国内外部分相关文献以及2008年7月在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第二十六届美国神经创伤学术会议资料中神经创伤学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简述和编撰,并就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有关颅脑创伤救治方面的一些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摘录编撰。这些资料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总结而产生,其内容涉及神经创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神经再生与修复、干细胞移植、蛋白质组学、基因表达与临床实验研究、临床诊
本书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涂通今组织多位神经外科教授,在版的基础上修改、增补而成。全书共四篇26章。针对近年来神经外科领域中功能性磁共振、磁共振频谱分析、脑磁图、视频脑电图、偶极子定位方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与微电极应用、颅内动脉支架系统和新液体栓塞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版主要侧重神经外科急症的病理生理、分类、现场急救、医疗转送、专科诊疗等部分编写。内容丰富新颖,技术细腻实用,融世界先进技术和我国实践经验于一体,是目前国内权威的急症神经外科学专著之一。书中介绍的内容,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对神经外科急症的救治处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是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师的参考书,亦适合于基层外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参阅。
神经内镜真正被神经外科医生广泛接受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已成为神经外科专业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国神经内镜的工作与国际相比起步稍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神经内镜的应用方面实践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这些对神经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作者及时将这些经验和国内外进展情况加以总结,编写了这本《神经内镜手术技术》。本书以大量手术病例图片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是一本以突出实践经验、创新技术为特点的专业性很强的专著,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为我国神经内镜技术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