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各种常见心脏病的认识、误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各种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康复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本书适合心脏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实用心脏病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近期新临床心血管病学专著,初版于1962年,一直由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共同编写。第五版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陈灏珠院士主编,继承了前四版的优秀传统,以心血管临床工作为立足点,兼具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心脏病学》内容涵盖整个心血管基础与临床领域,分为心血管病基础知识、心脏病的诊疗方法和技术,以及心律失常、晕厥和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血压异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心肌炎、肺循环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主动脉和大动脉疾病、高原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周围血管疾病等疾病各论部分。与第四版相比,本次修订根据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介入性诊治技术的进步,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在
本书共8章,章以文字和线条图的形式对皮辦移植原理进行了简明的讲解,并介绍了皮辦移植的历史、分类、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第二至第八章按皮辦移植应用的解剖部位,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各种皮辦移植的.临床应用。包括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与畸形的皮辦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与畸形的皮辦修复、颈部组织缺损与畸形的皮辦修复、躯干部组织缺损与畸形的皮辦修复以及四肢部组织缺损与畸形的皮辦修复。全书共有实际病例310余例,示意图430余幅,反映手术过程的彩色照片2280余张,内容涵纳临床常用皮辦移植技术。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高级参考书,亦可供烧伤外科、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相关学科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原版由靠前知名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出版,该版为第4版,是关于成人心脏外科的专著,被称为成人心脏领域的金标准,因其内容、翔实、优选以及实用等特点,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基础参考著作,本书的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和解决当前心脏外科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主要内容:本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对内容进一步进行了丰富,涵盖成人心脏外科的基础、围手术期/术中处理、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疾病、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以及外科治疗,并包括了心脏移植及长期辅助循环支持以及其他心脏外科的手术治疗内容.
本书是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之一。全书共分19章,从胸部表面解剖学、 胸部横断层解剖学、胸壁、胸膜和胸膜腔、心的正常发育、心的位置和外形、心外科特殊诊断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胸部外科和心脏外科解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或房颤,是一种以快速而不规律为特征的心律失常。很多情况下,房颤被描述成一种无生命威胁的疾病,但房颤引发的并发症却可以威胁生命。对许多病人,房颤可在2-5年内从短暂间歇性发作变为持续甚至永久性存在。房颤的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心理上抑郁和恐惧。而房颤并发症带来的偏瘫痴呆失语症等,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苦不堪言,甚至威胁生命。多年来的理论和技术突破,已使房颤 变成可以治愈的疾病,病人由此可获得20-30年的幸福生活。 本书从两个方面满足读者:搜集和阐述有关房颤的*研究资料和理论,适于医学同行和公共卫生相关人士;大众化语言阐述的内容,病案实证、病情问答、亲身经历以及特别附加的“病人须知”适合于房产病人、家属和公众。
本书几乎涵盖了心脏病学所有疾病及相的重要问题。在每章疾病的论述中都包括概念、流行病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及实验室辅助诊断、重要鉴别诊断、药物及介入治疗等内容。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行文清晰流畅,论述深刻达意,适合各级内科、外科、急诊科医师,心血管专科医师,医学生及研究生等应用。
全书针对心脏外科疾病的特点,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心脏外科的胚胎学、解剖及病理解剖学和诊断技术,然后就心脏外科相关疾病的概述、流行病学、病因、生理病理、分型、检查、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了整体的阐述,重点汇总介绍了国内外*公布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包括我国相关机构近年来*颁布施行的诊断标准,同时也包括欧、美、日等医疗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施行的诊断标准,兼顾诊断标准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广泛性。 本书侧重于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诊断标准,共分为36章,立足临床实践,内容全面翔实,重点突出,力求深人浅出,方便阅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关于临床疾病诊断的医学著作。目的是让广大临床医师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使临床诊断更规范、合理和科学,并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该
本书共分7个部分共24章,前两部分(1~6章)分别介绍了起搏器的发展史,起搏相关解剖、心脏电生理特性和起搏参数等基础知识,第3部分(7~11章)重点介绍了起搏器常用的起搏模式、临时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起搏器的更换技术以及儿童患者的起搏器植入,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第4部分(12~15章)和第5部分(16~18章)则分别就常规起搏适应证和新拓展的适应证,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及神经介导性晕厥等进行系统论述;第6部分(19~22章)重点论述起搏器术后的随访以及起搏器的现代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后一部分(23~24章)则系统论述了ICD的植入和随访等知识。本书以起搏治疗为重点,内容翔实,突出临床实用性,既有关于起搏器和ICD的基础知识、实用技术的详细论述,又有对起搏领域*发展的介绍
为了*全面地了解心肌炎诊治与转归的现状、发病机制及其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临床少见心肌炎等特殊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和从事心肌炎临床诊治的点滴体会,王聪霞编写了这本《心肌炎临床研究与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经典学术专*系列》,希望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本书共分16章,从病因病理与流行病学、模型建立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分类与分期、中西医治疗与转归、饮食与保健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心肌炎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较为广泛开展,并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如何掌握并熟练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是每一个初接角虫这一领域的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些有初步经验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如何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所感到困惑的问题。解剖与影像学是介入治疗学的基础,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介入治疗的医生。在我国,介入治疗工作经历了开展、推广阶段,目前正处于推广与质量控制同步进展时期。我们现在提倡年轻医生如果想做好介入治疗,在了解与掌握疾病基本临床知识的同时,必须先掌握心脏的解剖学,熟练影像学,并能够将影像与解剖充分地联系起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成功的介入治疗专家实际上就是影像学专家。例如,发明新一代封堵伞的AmplatZ教授、在全球首先开展心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