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整理总结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肿瘤防治的理论、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包括总论、各论及肿瘤常用方药三部分,着重讨论肿瘤的病因、病理和中医辨证治疗法则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提高肿瘤疗效的方法和途径,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以及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治疗、康复与摄生等;并讨论了20余种肿瘤的现代诊断要点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肿瘤常用方药主要介绍肿瘤常用方剂,其中包括著者的临床验方,对各种抗癌中草药除性味功用和主治应用外,还对其主要成分和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整理,以及对肿瘤患者常用食物进行介绍等。
本书主要讲述消化道内窥镜共通的 学习心得 ,由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胆胰 各个领域的检查方法及相关要领,以及 学术活动 等项目构成。特别是 学术活动 的项目,从科室会议、抄读会到学会论文发表,再从临床研究的提案到计划书制作、病例报告填写、原著论文创作等,这些都成为此类书中没有的 卖点 。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权威著作,至今已出四版,自版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科书,对肿瘤放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放疗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立也层出不穷,大幅度地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水平。在肿瘤放射治疗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决定在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修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李晔雄教授担任第五版的主编。李晔雄教授作为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专家,承担国家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在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基本保持了此前版本的写作风格和内容体例,汲取了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先进经验,强调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统一。全书共二十篇,包
人类抗击癌症投入不菲然而结果不甚理想。本书作者提出了“癌症是一种代谢病”的全新观点。全书分21章详细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证据及相关临床实践。作者围绕癌症起源的争议现状、以往研究的癌症模型、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能量学研究、癌细胞的呼吸功能和引起癌细胞呼吸障碍的关键环节、线粒体的终极抑瘤性及其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等大量医学研究做了总结分析,提出癌症起源于代谢异常的观点,将癌症的问题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从而对现行的癌症治疗策略做出重新评估并研究设计了癌症代谢治疗的新方法??生酮饮食,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癌症预防,为当今抗击癌症提出了新思路。
本书是当今肿瘤生物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著,作者从大量文献报道中梳理出已被认可的肿瘤研究理论,形成关于肿瘤发生发展的清晰理论脉络,将近30年来癌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论述,帮助读者建立起肿瘤研究的科学理论框架和分支网络,深入理解肿瘤遗传学和肿瘤表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方向与挑战。本书第二版仍然与第一版一样,共分为不同篇幅的16章。第二版也继承了第一版所建立的理论框架。1~6章涉及的是当代分子肿瘤学的早期理论发现,这些章节变动较小,第7章及之后发生了重大进展的领域的相关章节更新较多。
《贝塞斯达临床肿瘤学手册(原书第5版)》是一本全面阐述癌症管理的参考书,着重强调了可用于病情快速变化的患者日常管理的实用信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及综合权威机构的医生编写,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恶性肿瘤。第5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更新,并增加了 肿瘤免疫的基本原理 等内容。《贝塞斯达临床肿瘤学手册(原书第5版)》侧重于介绍临床实践内容,重点为读者介绍每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试验结果。
本书分3篇35章。篇为肿瘤代谢重编程,主要介绍肿瘤细胞主要营养素代谢变化及机制,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线粒体代谢、微量营养素代谢、水代谢、活性氧代谢,以及肿瘤细胞自噬异常、微环境代谢和肿瘤代谢异质性等。第二篇为肿瘤患者代谢紊乱,主要介绍能量代谢紊乱和主要营养素代谢异常变化及机制,包括糖代谢紊乱、脂类代谢紊乱、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微量元素和水代谢紊乱,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与代谢异常、恶病质代谢紊乱和微生态紊乱等。第三篇为肿瘤代谢调节治疗,利用肿瘤代谢特点和高度异质性进行多代谢靶点综合干预,特别是肿瘤不同代谢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
王明荣、周纯武主编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肿瘤学1)(精)》包括了肿瘤病理学,肿瘤病因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肿瘤的诊断基础,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预防等。以肿瘤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进展为基础,充分剖析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原理,揭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对恶性肿瘤的发病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紧扣前沿的描述,并对临床上肿瘤的诊断新方法也作了详细介绍。
《肿瘤患者营养程序化诊疗及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讲解肿瘤营养,共分为五章。**章介绍了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现状,包括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营养治疗现状和营养治疗的意义,为肿瘤营养治疗的必要性提供依据。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肿瘤患者营养程序化诊疗,包括营养诊断、营养教育、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监测与营养治疗疗效评价、家庭营养及营养质量控制等内容,为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第三~五章为典型案例,针对肿瘤手术患者、放疗患者、化疗及姑息治疗患者营养不良特点的差异和营养治疗的特殊性分别论述,为临床实施同类型患者营养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Rizzoli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图谱(中文翻译版)》汇集了世界著名骨肿瘤诊治中心 Rizzoli 骨科研究所在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领域的珍贵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各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病程分期、治疗及预后等。此外,《Rizzoli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图谱(中文翻译版)》还对当前骨肿瘤前沿基础研究进展做了较好阐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西方化、筛查及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虽然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仍是前列腺癌低危国家,但其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老年男性人群的重视。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也获得长足进步,临床上常联合泌尿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肿瘤科、核医学科等进行多学科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制订个体化诊治方案。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前列腺癌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方案不尽相同,使得非专业或年轻医务人员往往无从入手,广大非专业人群更是难以理解。 我院放疗科作为临床一线工作的有心人,从临床实际出发,收集临床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
本书是宣庆元主任50余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从整形外科医师角度对体表肿瘤切除和修复进行阐述,是编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本书共分为三章,包括常见体表肿瘤、体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体表肿瘤诊治原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整形外科、皮肤科、普通外科、肿瘤外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阅读,是一本通俗易懂、适用于基层医师的参考书。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为从事体表肿瘤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抛砖引玉并有所借鉴。
本书分三篇。篇为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概述,包括肿瘤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分类及应用和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第二篇为靶向治疗药物介绍,包括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FDA批准适应证及中国上市应用情况、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和临床研究介绍,共54种药物。第三篇为案例荟萃,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后续治疗前评估、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共20个案例。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特别是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相关的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SCC)发病 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年轻男性群体中),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但 随着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在治疗头颈部 恶性肿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前沿技术与应用》 正是通过系统介绍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口激光微创手术、经口机器人辅助手术、放 射治疗的技术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等,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治 疗的全面视角。 原著集合了多位在头颈肿瘤领域具有深厚经验的专家进行编写,能为临床医师提供 详细的治疗指南,并帮助他们在复杂的临床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同时,该著作也关注 治疗过
本书反映了宫颈癌筛查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妇科临床病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细胞病理专业为基础,由多学科专家从多视角共同完成。以宫颈癌筛查为主线,以细胞病理学为核心,详细地阐述了在宫颈癌筛查中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包括细胞学的诊断标准、质量评估、各种异常细胞学的形态变化特点,以及妊娠期的子宫颈细胞学表现和特殊部位肛管的细胞学。本书紧密联系临床,以实际案例剖析如何避免诊断陷阱、正确解决签发病理报告时遇到的问题及相关临床处理共识和指南,适用于病理学医生、妇科医生、流行病工作者、病理学专业的医学生、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学习培训。
《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较全面地介绍了乳腺癌与内分泌代谢病的关系,以及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及随访期间内分泌代谢病的防治与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书共16章,主要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进行章节划分,同时沿用了2007年WHO分类的主要内容,按肿瘤病理分类及分型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学,并就肿瘤起源、发生及发展等过程,从概念、定义、分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预后、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强调对肿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描述及对照,揭示肿瘤影像征象形成的基础,以便于读者深刻地理解影像。
本书共六章,依次为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及现状,大肠癌的诊断、分级与治疗,大肠癌研究模型,清热解毒中药的药学与药效学研究,清热解毒中药抑制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清热解毒中药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重点围绕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血管新生、干细胞、细胞转移、淋巴管新生、多药耐药、化疗肠道损伤及免疫调控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败酱草、清解扶正颗粒、片仔癀等清热解毒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大肠癌的药效作用及分子机制。
肿瘤生物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学发展*快的领域,主要包括肿瘤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由于肿瘤生物治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毒副作用低,在临床上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书涵盖了肿瘤生物治疗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中*重要、*活跃和*前沿的领域,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本书共分三篇,*篇集中介绍了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基础,包括肿瘤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介绍了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包括生物治疗领域各种治疗手段的单独应用和与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第三篇介绍体细胞免疫治疗规范化操作和实验室管理,可为同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BR》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恶性肿瘤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修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重要的预后指标和液体活检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对肿瘤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监测、预后判断、疗效预测和转移进展机制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技术进展(第2版,中文翻译版)》汇集了几十位液体活检领域的全球**学者,从液体活检技术、技术开发、生物学原理、临床应用、预后与疗效监测、下一个前沿等六个方面对以CTC为代表的肿瘤液体活检做了全面系统介绍,并在第1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液体活检中循环肿瘤DNA和细胞外囊泡的相关内容。《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技术进展(第2版,中文翻译版)》对于该领域的良性发展有很好的启发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