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章,教材按照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畴分类进行编写,即介入治疗放射学和介入诊断放射学。力求简洁、实用并适当增加插图数量,调整各章节字数比例,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章介绍国内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简史、常用的医学影像导向设备、常用器材等。第二章重点介绍常用的操作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并发症等。第三章介绍介入治疗学在临床学科中的应用,以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特征分类进行阐述,其后又分别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椎体及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第四章介绍介入诊断学,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和血管造影诊断。在内容编排上,学习目标设在每章的开始,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归纳掌握重点,也便于教师讲授时参考。各章后设有思考题,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去分析和判断,以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本书共12章,章主要介绍了CT诊断的相关基础。第2至0章着重阐述神经系统、五官与颈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四肢及脊柱、心脏与大血管、后腹膜间隙及乳腺的正常、常见异常和常见疾病的CT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思路。最后2章对CT介入和CTA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 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练,注重实用。每一疾病均附有质量上乘的图片。图片注视详细,图中标记醒目宜辨,可读性强。适合影像科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以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产生这个概念至今只有不到50年的历史,尽管如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学和介入器材的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逐渐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本书版前言中就写过: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教材中,专门把介入放射学拿出来单独成册,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学科的教学发展。 本书仍按照版的结构安排主要内容,并未作大的改动,只是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对于一些操作方法作以进一步阐述,主要是考虑到作为学科应随时关注学术前沿,但作为教材,还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重点叙述了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与临床应用,使学生能从方法学上认识这门学科,了解这项技术,并终掌握这项技术为患者服务。
近10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呼吸内科医师的有力工具。随着技术上和麻醉安全性方面的进步,呼吸内科医师在常规内窥镜使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深入的诊 断和治疗,并形成了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统称为介入性肺病学技术,即以内窥镜作为介入工具在呼吸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这组新技术包括:硬质气管镜技术、气道内支架技术、气道内激光技术、气道内放疗技术、气道内微小球囊置入术、气道内超声和荧光检查技术、内科胸腔镜技术等。本书分不同的章节系统介绍了以上各种技术。书中附有较多的彩色和黑白图片,使读者能更清楚和直观地了解介入技术的具体内容。这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由于介入性肺病学中,有些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庞大的资金和一定水平的操作技能,故不可能每一个专
本书自1998年出版发行以来,由于实用、生动、简练而深受肿瘤患者及家属们的欢迎。 本书将肿瘤诊断之要点,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各种治疗手段——尤以放、化疗为主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毒副反应,如何正确接受治疗,减免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更好地康复等有关问题,较全面地奉献给读者,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更有信心地去战胜疾病。
本书采用问答形式,讲述了在应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常见的100个问题,包括MRI的安全性与对策、磁性不同的物质对MRI的影响、如何分辨各种MR加权像、如何选择和使用MR的各种序列和技术,以及MR血管成像、DWI与PWI、MRI、RS、MR分子成像的应用等内容,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形象的示意图和典型病例图片,逐一剖析相关问题,重点讲解MRI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本书可作为学习与实践MRI的阶梯,尤其适合初学MRI的影像科医师、技师和临床各科医师参考。
本书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 (1)面对不断更新的医学成像手段和设备所产生的射线现状,在以往教材偏重X线物理与防护内容基础上,加强了电子射线和其他辐射种类的基础知识、测量方法及防护措施的介绍。 (2)目前对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本书追踪科学发展轨迹,有原则侧重表现的经典内容介绍的基础上,加入了辐射生物效应深层次、新内容的介绍。 (3)增加了对介入诊断和治疗的防护内容。 (4)根据国家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家卫生部等权威机构修订并颁布的新文件,补充了放射防护标准和法律法规部分的新内容。 (5)全书突出了教材的特色,更适合供课堂教学和学生阅读理解。各章的后面有三个层次介绍了本章的学习指导,并编写了相应的习题、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和复习应用。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为广大影像初学者及各科临床医师提供一本实用的x线诊断工具书。本书按器官部位分为七章,包括总论、骨关节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各章按疾病分节,重点突出常见疾病的病理基础、x线表现特点及鉴别要点,并附有详尽的图例。 本书的编者均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的专家及骨干。本书是编者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相关文献及著作,所示图例均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病例典型、图片清晰,力求将各种疾病的常见征象及少见征象展示给读者。
本书是国内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
《放射治疗技术》一书是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下,为了落实卫生部和*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示精神而规划编写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八种专业课规划教材之一。 本书共分五章,由总论、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特殊照射技术、模室技术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组成。总论部分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部分介绍了临床常见的几种肿瘤的诊断与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几种常见肿瘤的治疗来掌握它的特殊照射技术,其重要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使其成为应用型人才。 本书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科书外,也可作为放射治疗临床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医学影像物理学的一个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十分突出。书中讲述各类医学影像的内容都分成两部分,即物理基础及成像过程,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应用,所以讲授或学习中一定要两者联系起来。此外另一特点是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甚至超出了大学基础物理学所讲述的范围,从经典力学的旋进到近代的原子核物理中的核反应都是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讲授者能帮助学生预先了解这些知识,学生也应主动去预习、查阅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讲授者及学习者应从书中内容体会和把握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以表现快速的生理、生化过程;从以形态学信息为主的图像向表现出更多的功能性信息图像发展;从图像的定性化诊断向定量化发展;从只能反映器官和组织的低层次的宏观信息向能反映深层次的分子水平的医学
路筝编著的《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手册》分10章,详细论述了医用放射性粒子源的特性,放射物理学、生物学基础,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临床常用放射性粒子分布剂量模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超声内镜引导下定向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腹腔内肿瘤,放射性粒子支架的临床应用,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性安全。附录部分为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常用放射性核素数据表。《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手册》内容精练,科学实用,便于携带,是消化科医师的口袋工具书。
《神经系统放射损伤诊疗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脊椎损伤、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放射性头颈部血管损伤、放射性垂体功能减退、神经系统放射后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儿童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涎腺及颌骨损伤、放射性损伤的康复治疗及相关并发症护理、放射性脑脊髓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等。
放射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应用浅部和深部X射线的简单治疗,发展为目前的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从早期使用镭管和镭膜的腔内和敷贴治疗,到应用三维计划的近距离后装放放时射野和剂量验证、影像引导的精确放疗也很快应用于临床。技术的进展给肿瘤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治疗并发症,但同时对从事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放射治疗的医量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熟练掌握临床肿瘤学和放射生物、放射物理知识,才能初步胜任放疗的临床工作,正确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和严格的质量保证,是放射治疗的关键。 本书是由我科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和物理师编写,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我科的治疗经验,主要编写了常见恶性肿瘤和非恶性疾病的放射治疗常规。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将我科实施多年的放射
本书是无损检测II级培训通用教材之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射线检测的必要知识,反映了近年来科研、设备和标准的新成果。在内容编排和选择上参考了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的有关要求,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本书内容包括射线检测物理基础、设备与胶片、影像质量、基本技术、暗室处理、评片、实时成像、其他射线检测技术、辐射防护、国内外射线检验标准、复习题及答案等。 本书可供无损检测培训师生、生产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使用。
本书共6篇46章,分别介绍了各种造影及造影剂,摄片方法及远程放射学知识,全身各系统常见病、综合证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介入放射学。全书编排以临床实用为特色,是临床医师诊疗工作的重要参,也可供临床本科、专科学生及专业研究生查阅。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家教授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常规》),深受同行欢迎。《常规》面世7年以来,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成熟,同时也应广大医务人员的热切要求,对该系列丛书予以更新、修订和再版。 再版《常规》丛书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