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何通过不断变化的症状和影像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本书从4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第1章介绍需要重点观察的7个层面;第2章介绍脑部常用的各种影像检查特点、解剖及阅片方法;第3章介绍脑卒中的规范影像诊断流程和各种脑梗死、脑出血及其他脑血管常见病的症状、影像特点和病程诊疗;第4章通过症状结合图像来定性定位分析。
《CT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CT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CT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CT表现, 其中增加神经系统疾病13种、头颈部疾病15种、呼吸系统疾病12种、循环系统疾病4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3种、消化系统疾病2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种,共增加了高清图片150余幅。同时删除了部分临床已少见病种,力求为读者提供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学习参考。
《X线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X线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X线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X线表现, 第三章补充了颌骨骨折1种疾病,第四章补充了支气管闭锁、间质性肺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孤立性纤维瘤、纵隔血肿、纵隔囊性占位病变7种疾病,第六章增加椎管狭窄、漏斗胸、鸡胸3种疾病,第七章增加了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食管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胃扭转5种疾病,第九章增加了乳腺囊肿、慢性乳腺炎、乳腺脂肪瘤、积乳囊肿、乳腺错构瘤5种疾病,共增加了高清图片50幅。同时删
《超声读片指南》(第三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刘艳君和王学梅两位教授组织再版升级,回应基层超声医生和低年资超声医生的关切,将超声下解剖、超声正常值和常见病诊断通过系统的病例解析呈现。超声扫查技术和专题讲解通过二维码提供给读者。 内容方面,在保持第二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介入性超声和超声造影两个章节,同时根据近些年疾病谱的变化,本版增加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子宫内膜息肉、输卵管疾病、乳腺淋巴瘤等疾病;彩色、无光铜版纸印刷,图片呈现更清晰、更准确;附二维码,观看专业影像医生的声扫查技术和专题讲解。
自从我国开展放射诊断工作以来,传统X线诊断的权威参考书不乏流传,但鉴于传统X线诊断图谱类图书的直观及临床实用性(适合广大放射医技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借鉴),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从近30年来的20余万病例中,精心挑选出几百个病例、近两千幅图像,进一步整理归纳、精炼浓缩为现在的339个病例、680幅图像,编撰完成了《X线读片指南(第4版)》。相对于前面三版而言,第4版增加了乳腺章节,进一步完善了X线诊断范畴;对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除X线诊断的常见病、多发病外,亦收集了一些少见病、疑难病例且这些病例已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本版书的图像更加清晰、明确;鉴别诊断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共分八个章节。*章为全书的概述部分,除简单介绍了X线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检查适用范围外,还重点介绍了阅读X线片相关的
我国胃癌患者众多,但发现时多处于晚期,预后不佳。早期诊断能力欠缺,严重阻碍了我国胃癌治疗水平的提高。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奋起直追,已经成为我国消化内镜医师的广泛共识。2010年3月在卫生行业公益基金的支持下,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上海、天津、福建、青海等省市的五家医院,进行了 胃癌早期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多中心研究 。2年间我们应用NBI结合放大内镜和染色内镜对4075例患者(4339处病灶)进行了筛查,结果检出了314例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水平。我院的早期胃癌发现率也由2009年以前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30%。这一结果令人鼓舞。2013年和2014年,我们又相继获得了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科委课题的资助,进一步细化了早期胃癌的内镜诊疗技术,并深入开展了胃癌分子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多年来,我
本书在开篇章节介绍了PET/CT扫描原理,放射性核素基础知识和显像原理,患者准备,全身定量PET / CT成像,正常变异和良性病变,PET / CT的临床应用等,以为读者理解和掌握PET / CT的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内容精炼且全面,通过阅读本书,可使临床医生快速掌握复杂的影像学知识。本书也适合核医学、放射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和核医学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
本书共9章,第1~3章从科室组织构架、管理制度等方面,介绍科室人员及设备的配置要求,科室质控工作考核,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以及医、技、护不同级别人员的岗位职责;第4~6章侧重日常检查工作及护理操作规范,包括不同设备检测要求及管理维护、影像检查操作规范,影像护理安全管理等;第7~9章主要内容为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像系统维护,包括常见检查部位的质控评价细则、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影像信息系统管理等。其中第7章为本书重点,也是本书创新之所在,编者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指南,从基本信息、扫描操作、图像质量三个方面制订了X线、CT、MRI常见部位标准要求和评分细则,共整理形成101个图像评价表,可用于常见部位的质控考评。
本书介绍了侧颅底的分区、细微解剖、成像方法以及侧颅底常见的骨和软骨、上皮和上皮样、血管、神经、副神经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对一些侧颅底罕见病变,如:内淋巴囊肿瘤、翼腭窝肿瘤、横纹肌肉瘤以及颞颌关节通风、假通风等等作了详细介绍,对一些以往较难进行影像学诊断的病变,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硬化症等也进行了影像学探讨。本书共十三章,30余万字,460幅图,可谓图文并茂,是放射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医师的高级参考书,也是广大培训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参考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心脏CT和MRI的各个方面,并阐释了这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心包疾病的成像。本书囊括了海量的CT和MRI图片,并对图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可读性强。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全国统考,一年一次考试。CT、MR、DSA医师和技师近年报考人数一共25000人/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社13年出版的第1版总印数21500册,库存0。 作为医学影像检查成像技术的三大支柱:CT、MR、DSA,是现代临床诊疗的重要检查、探测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器官系统、各病种的临床诊疗实践中。CT、MR、DSA成像质量及其质控对于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是核心关键的领航者和护航者。近年来,CT、MR、DSA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装备与应用创新为医学影像检查成像技术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使命,近年来伴随精准医学、智能医学、整合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对于医学影像检查成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放射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临床诊疗结果的质量。有鉴于此,对放射影像技术人员
本书全面系统阐述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新技术在颅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全书共15章,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与颅底影像诊断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各论部分从颅底肿瘤、颅底先天性发育畸形、颅底骨疾病、颅底损伤、颅底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脑静脉窦血栓、脑膜炎以及颅神经功能性疾病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各种颅底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特别是以900余幅精选图片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做了重点阐述,这些图片包括了大量颅底常见和少见病例的珍贵影像学资料。 本书适合于神经内外科、耳鼻喉科、头颈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放射科、CT和磁共振室医师参考,也可供医学牛和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作者根据近50年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及培养进修医生的经验,从10多万份病例中中,精心挑选出157个病例,近1900幅图像,加以整理和分析归纳后编写了《影像诊断动态图谱与临床应用》。 《影像诊断动态图谱与临床应用》所选病例年龄跨度大,从4天到85岁;收集时间长,从1966年到2010年;追随检查次数多,多达14次;动态观察时间长,长达43年。收集病例既有常见病、多发病、也有少见病、疑难病和罕见病,并全部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得到证实。《影像诊断动态图谱与临床应用》按系统解剖学进行分类,共分骨骼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5个章节,《影像诊断动态图谱与临床应用》资料完整,每一病例的内容由“病例资料”、“动态观察与诊断”和“讨论”组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力求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三五 规划教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编写中力求进一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日后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提供必须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套教材共10门核心专业课程,各自成册又互成系统。修订后的教材将满足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级人才的要求。
本书为一套内容全面实用,读者群广泛的指导日常影像诊断工作的图书;本书由全国近40家大学附院专家共同精诚合作、知名前辈审稿把关,具有很强影响力。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以新断层解剖和影像所见为依据,对每一系统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详细的解剖表述,使读者方便学习和复习影像诊断的基础知识;图片选择典型层面、标注所有重要结构,简洁明了,构架完整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对每一系统的读片方法和分析诊断思路进行讲解,使读者学习到正确的、直接的、全面的、详尽的读片方法和诊断思路;第三部分:对每一疾病总结归纳诊断要点,便于读者掌握和理解。同时配备典型的疾病图片,指导学习。并辅以接近的鉴别诊断,扩大诊断思路。从基础解剖、读片方法、诊断思路、疾病诊断要点、典型图片和鉴别诊断环环相扣,为读者打造了完整、全面学
《影像鉴别诊断一目了然系列》从相似的好发部位、相近的病变特点入手,以表格的形式将各种需要考虑的常见疾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逐条列出,并梳理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另外还列出了每种需要鉴别的疾病的典型病例图片,真正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是影像科医生、影像科研究生、实习生的高质量参考书。
主要内容: 1.CNS脱髓鞘疾病MRI成像的基本MRI序列。2.多发性硬化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诊断要素及鉴别诊断,MRI在MS预后判断、治疗监测中的作用。3.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诠释多发性硬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断与鉴别。4.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统脱髓鞘疾病研究的进展。 特色:1.国内*本关于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影像学专著。2.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病例与MRI影像学证据的结合。3.展示多发性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影像学*临床研究进展。
夏黎明、邵剑波、孙子燕主编的《MRI读片指南( 精)》为 临床影像诊断***丛书 之一,全书共分十一章,包括MRI在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心血管系统、乳腺、腹部、盆腔、肌肉骨骼和胎儿的应用和诊断。各系统的编写涵盖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表现、不典型表现,少见病的特征表现以及一些简单的功能序列的应用。紧扣MRI诊断的基本诊断要点,同时介绍一些简单功能磁共振序列的发展和应用,做到临床实用性强和疾病涵盖面广。
本书作为畅销丛书中的一册,涵盖了200个病例,443r幅高质量图片,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头颈影像*的知识要点。本书是您理想、简便、实用的专科自测工具书! ·以多种形式全方位透视头颈影像知识,包括鉴别诊断、相关影像学发现和临床观点等 ·涵盖新的和扩充的三维重建立体成像骨骼病变,新的MR技术(包括光谱技术、散射技术、磁化转移技术、三维FIESTA,以及弥散张量成像)等 ·包括Grossman和Yousem所著Neuroradiology TheRequisites(第2版)一书的推荐阅读,帮助读者学习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 ·对照美国影像学口试及CAQ试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为事半功倍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