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论》又超越《伤寒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此次响应读者需求推出精装珍藏版,作者特作新序《当代中医的作为》表达对当代中医肩负使命的思考;内文做了一些字词修订,质量继续提升;封面全新升级,深棕底色,覆触感膜,烫古铜金经络图,有着如中医文化般厚重积淀的质感;新增数十幅插图,其根据《伤寒论》等
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物候心语》具体阐述了每一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每一个节气都有基于医疗大数据的易患疾病和易病人群的讲解,以及有调心用药、饮食起居的分析建议;每个节气的民俗及社会生活讲解皆落实于修养身心,对我们现代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种很好的指导。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当代经方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娄绍昆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疑难病证。作者用浅近平实的笔法来叙述经方医学的丰富内涵,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中医的大门。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活龙活现地把一百多个典型病案的诊治经过,全方位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了解到经方医学重经验、重实证的鲜明特色。 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本。 也是面向没有医学知识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读者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
本书系统精选了 届、第二届及第三届国医大师生殖医学经典医论医话、医案、研创新方等,尤其对精选医案全部加了“编者按语”,全面、系统、科学地展现了国医大师的中医生殖医学经验之精华,是中医生殖医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书分生殖总论篇、男性不育篇、女性不孕篇、辅助生殖篇、生殖健康篇、优生优育篇6篇。生殖总论篇全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基本理论,男性不育篇与女性不孕篇介绍了国医大师对相关疾病的宝贵临证经验,辅助生殖篇阐述了国医大师对中医药辅助生殖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经验等,生殖健康篇介绍了国医大师对中医生殖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优生优育篇介绍了国医大师对中医优生的理论与经验。本书可供从事生殖医学、不孕不育、妇科与男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的学生阅读参考。
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黄元御医学全书(增补版)(精)》收录了黄氏存世医书十一种,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共101卷。 黄元御对《素》《灵》《难经》《伤寒》《金匮》诸书,进行了重新编次、厘定,对原书文字逐段诠释,阐发其经旨微义,确有独到之处。 黄氏于临床,精通五运,明彻脏腑,娴熟脉法,组方遣药,配伍精当,验之于证,疗效颇高,曾荣受乾隆帝亲题之“妙悟岐黄”匾额。 这次增补本又加入黄元御另外两本书,他们是《道德悬解》《周易悬象》,此十三种著作均见载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与特色: ①康治本伤寒论只有65条条文,几乎涵盖了宋本《伤寒论》中所有重要的条文和方剂,康治本65条是原始本的伤寒论,学习康治本就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把握经方医学的精髓。先掌握这65条,再学习其他的方证,就更容易抓住要点与核心。 ②康治本的条文之间都井然有序,还有条文之间的逻辑,上一条是下一条的前提,下一条又是上一条的补充,互相参考着学习,才能登堂入室。 ③逐条与宋本伤寒论进行对比学习,紧密联系临床,大量引入和条文有关的医案分析。 ④康治本中一共有50首方,涉及中药42味,通过100来节课进行逐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