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八章八十八节。上篇为总论,分别从中西医老年医学发展史、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及干预、老年心理、老年康复等方面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发展源流及关键技术。下篇为各论,按照老年器官系统疾病,从老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老年泌尿系统、老年风湿免疫系统、老年血液系统、老年骨关节等对常见老年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不但保留了中医老年医学的学术精华和诊疗特色,而且还吸纳近几十年来中西医老年病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最新水平,是一部既能体现传统又极富时代特色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著。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影响医疗卫生和中医行业的重要政策方针调整、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医政策形成与调整、医学教育与中医教育、中药材生产供应和研究整理、中医药参与防疫、疾病社会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一手史料,力求还原历史场景,厘清历史脉络,解决理论研究上悬而未决及尚未触及的问题,消除当代医学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许多问题的长期误读,对于更真切地理解新中国医学史尤其是中医药行业演进与事业发展的历史,并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政策依据,为中医高等教育、中国传统医学当代史研究提供事实确凿、逻辑清晰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详细介绍了骨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医嘱等内容;在治疗部分将治疗处方或治疗方案及方剂组成及用法等实用内容单独列出,并做重点介绍,同时按照典型病例列出了常规医嘱以供读者参考。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西医专业医师及基层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分四篇。第一篇医药圆融创新纵论,重在探讨新时期下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挑战与对策;第二篇中药新安全观及实践,全面展现了主编团队在中药安全性研究方面的认知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突破及转化应用成果;第三篇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系统阐述了主编团队在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创新思想、关键技术和主要成果;第四篇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重点介绍了主编团队在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情况。
本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实用老年医学丛书》之一。全书分为14章,主要介绍中西医疗法在常见老年病中的应用,分别叙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神经系统的疾病,并选取部分外科、妇科、皮科、五官科等中西医结合确认优势的疾病。体例上以疾病为纲,主要论述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与调护等,着重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病治疗两种方法。 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师生及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部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以中医为主,有机结合西医,衷中汇西,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内科专著。 上篇西医疾病.选择中医具有特色或优势的西医病种,按西医病名,分10章介绍了近百个疾病,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中医证治枢要、辨证施治、特色经验探要、西医治疗、中西医优化选择、饮食调护等栏目;下篇中医证候,介绍了30个中医病证,避免上下篇病、证之间重复,栏目设置与上篇略有区别.突出中医临床特色。 本书着眼干临床,体例新颖,内容充实而有深度,切合临床实用,读者关心的主要临床问题均有专题探讨,中西医优化选择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和借鉴,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用书。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级医师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研究生学习参考之。
本书由精神病专科医院专家、教授精心编写。全书分6篇51章,全面、详细论述了精神疾病中西医治疗方案。包括西医综合治疗;*精神疾病用药;常见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对证治疗、急诊处理和康复期治疗;精神疾病中医综合治疗;常用中药和辨证论治。本书不仅重点介绍了精神疾病的西医治疗,而且还详细介绍了精神疾病中医治疗的常用方药、中药、中成药和方剂,内容丰富实用,是一部指导精神病专科医生提高治疗水平很好的参考书,适合精神病专科医、研究人员、相关科室、医学院校学生和患者阅读。
本书是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编纂的**部微创骨科权威性专著。本书全面总结了中西医结合骨科领域微创治疗理论、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方面的经验,分析指出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提出前沿的各种可供比较参考的疗法。书中将传统的接骨手法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尤其规范了目前使用广泛的“孟和支架”的使用方法,正本清源,以达到规范行业操作的目的。
本书是对丁樱教学术生涯的一个精选汇总,依次分为学术思想、经验用药、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综述、教学建设这几个板块,从不同方面展现丁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团队带领理念,特别是她在中医儿科学科领域特别是肾脏风湿免疫方向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反映出丁樱教授从医52年的学术理想和医学成就以及为医学事业不断研究、进取奋斗的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名老医学工作者从一名基层医师到有名医学专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探索的历程和贡献,对后学提高临证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梁健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 中西医结合内科各科临床特点及其*研究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实验方法等内容。下篇为各论, 按系统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 疗、预后、展望等方面全方位地阐述了近百种内科疾病的中西医 结合内容,反映了内科领域里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研 究的 成果和*进展。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有理论性的描述,又有作者个人长期临床工作的 经验与心得体会的记载,是目 前国内一本完整、系统、实用的具有时代感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著。可供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 的临床、 教学与科研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院校的广大师生也是一部实用的参考教材。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乃自拟治法,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临证日久,积累愈多,辑为此书,方后缀以诠解与紧要医案,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中药亲试记》本书为精研药性所著,于中西药物皆备其要,而于中药尤能独辟新义,于寻常讲解之外另有发明。凡书中所记载的中西药品气味与他书不同的,都是作者亲自尝试而得,确认其能力性质,并附注讲解。附录为作者以《本经》为主、佐以实验的对药物的讨论。《中医论说集》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医之理。凡医家难治之证,作者莫不融汇中西,参以己见,论说至为详细周到,凡医理深奥之处,均昭然尽揭,专方用之必效,而又时参以哲学,兼为养生家指明方针。《医案讲习录》本书为张锡纯的临证医案汇编。各案详述病因、证候、诊断、处方、复(三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新疗法。全书包括外科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内容有中医外科证治概要、无菌术、麻醉、体液代谢、外科营养代谢、围手术期处理、重症救治与监护、微创外科技术、外科感染、急腹症总论、肿瘤总论等15个章节;各论内容有损伤、颅内肿瘤与椎管内肿瘤、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肺部疾病、食管疾病、肝胆疾病、胃部疾病、大小肠疾病、胰腺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皮肤病等25个章节。 为适应我国中西医学系统并存的历史现状,该书在介绍每种疾病的诊疗时,都提及中、西医两种理论依据和两种治疗优选方法,供读者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并灵活应用。该书特别注重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创新点和临床治疗的新思路及新方法。鉴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微创外科的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