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手法在我国已然流传了数千余年之久,其起源要早于中药和针灸,在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因其不仅为人民大众治愈了疾病,而且避免了吃药之苦,扎针之痛。并且使某些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避免了开刀之苦,减少了经济损失。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上篇基础理论概要,1~5章。第1章推拿按摩总论,简介了各种手法的命名、分类;第2章推拿按摩常用的经络和穴位;第3章手法的手式和用具;第4章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共300多种;第5章推拿按摩手法的辨证施术,主要介绍了手法的施术规律,各种手法的不同排列组合及不同的医疗作用,和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法套路、常规。下篇临床病症各论,6~12章,重点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各
《中医特色护理手册》是建立在我院10年来临床广泛使用基础上积累的成果,很切实用,向为医林所推重。包括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1项,并将这些应用于临床颈肩腰腿痛、恶心、呕吐、便秘等领域,形成中医特色护理项目200余种,对临床各种不适症状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项技术操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规范操作,建立在循证与实践基础上,具有规范的理论内容,包括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健康教育及院感相关内容、技术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等要求规范,关键技术步骤配有少量照片,特色护理项目均为我院10年来临床应用后的总结,临床有效率有效率达93.59%。全书内容切合实用,且多独到见解和经验之谈,对推广中医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发展有较大
壮医经筋疗法是由著名壮医黄敬伟教授发掘中医经筋学理论,结合壮族民间传统经筋医术而创立,适用于百余种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其中数十种难治病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尤其对痹证、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儿童智力障碍等具有特殊疗效。该诊疗方法安全实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壮医经筋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壮族经筋医技医术为主体,以《内经》 经筋学说 作为思维导向,具有民族医技医术与古代中医经典理论优势渗融互补的新特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需求下,展现出来的新型中医学。 本书为第三版,由经筋疗法学术传承人黄艺完成,书中新增临床病案,文图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性。 壮医经筋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壮族经筋医技医术为主体,以《内经》 经筋学说 作
《中国古代伤科图书集成系列》是一部伤科专业丛书,亦是一部伤科发展的史书。本丛书在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伤科集成》和 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伤科集成续集》的基础上,再次收集整理编撰而成(增加伤科专著30余种)。李经纬认为本书 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图书馆馆藏 既补遗了骨伤科专著,又是骨伤科的工具书。 马继兴更叹: 专著大多数系手抄本,孤本又较多,部分集自民间,部分集自海外 几乎收落了目前国内所能收集到的伤科专著 本丛书共10个分册,包括《经典伤科》《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导引伤科》《杂家伤科》。本丛书每册40万-50万字,可供从事中医,尤其是骨伤科及医史文献人员参考。
本讲稿是在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在中医本科班讲课的视频基础上整理完成的,相关视频在4年内点击播放已达400余万次,目前逾2000万次。本次修订整理,仍保留课堂授课生动活泼的特点,书中观点新颖,言辞幽默,读来流畅痛快,宛若在课堂上亲耳聆听,使人受益匪浅。本书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以及自学中医人员学习方剂学之用,也可作为中医研究生班、成教班、乡镇医生培训班、中西医结合班等学生的参考用书。
全面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城苏氏正骨”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尤其是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与骨折复位外固定疗法的结合,骨科微创技术的临床实践。对当前部分骨伤科临床医生片面追求手术的倾向,对弘扬中医药文化,继承发扬中医正骨特色疗法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出版该书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苏氏正骨起源与发展、传承脉络、治疗思路、手法特色、用药特点,学术思想精髓及“五大攀登”“五大突破”的战略指导,体现我国中医骨伤科发展过程,尤其是全面整理完善苏氏正骨整复手法治疗各类骨折。并且收入苏玉新生前曾发表的专著(按出版年代列书名)的部分内容。下篇:临床经验各论,体现出苏氏正骨特色优势,如何与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微创等方式的融合。按部位分章节,每病种要从传承人角度有按语或点评。收入苏玉新的医
本书先从全新视角重读传世本《灵枢》《素问》,梳理古典针道真源、后世传道的迷失,以及今人求道的门径,以为全书的导读。正文则以著者勤求针经,旁推素难,体悟针道微旨,实验古典针法的亲身经历,展开探索古典针灸学宝藏的一次远足,将途中所见所得所思以60篇实录的形式呈现。著者借助于长期的大量临床实践和修身体验,诠释不同诊脉法之义,推求经典所言脉法实际应用的场景,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检验以求其真,必经论、指下、场景一一契合乃止,将自身体悟、实验的古典针刺法(特别是毫针脉刺法、长针募刺法)如实呈现——去疾除痛,拔刺雪污,明乎若见苍天。
宫廷理筋术是重要的推拿流派之一,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宫廷理筋术不断传承和发展,其理论日益完善并有很大的创新。宫廷理筋术汇集了蒙族、满族、汉族的正骨理筋技术,具备完整的理论和临床学术体系。本书阐述了宫廷理筋术中脊柱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常见筋伤的诊治内容,立足于每部分的肌肉、韧带损伤及关节错缝,先论述病患之处的解剖结构、发病诱因以及检查手段,后阐明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手法及注意事项。诊治流程系统、规范且丰富,融合了宫廷理筋手法精粹与现代诊疗手段。本书配有大量的系统解剖结构图及医学影像图,以图释意,清晰明了,与骨伤科临床诊疗与教学相并轨。本书适合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临床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者研究及参阅。
本书包括《类证普济本事方》《类证普济本事方后集》两部书。宋许叔微撰《类证普济本事方》,又称《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相对于《类证普济本事方后集》,以下简称《前集》),凡10卷。本书是许氏集平生所验效方,并附以医案,约刊于宋绍兴二年(1132)。《类证普济本事方后集》(以下简称《后集》)之刊行在《前集》之后数年。《前集》与《后集》体例相同,皆以所治疾病为纲,下列应用诸方。本次校点所用《前集》之底本,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南宋宝佑元年(1253)余氏明经堂刊本。《后集》底本亦是坚田氏旧藏,《后集》国内几无传本。《前集》10卷,以所治疾病为纲,下列应用诸方。书前列“治药制度总例”,将书中常用药物炮制法集中说明
宫廷理筋术是重要的推拿流派之一,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宫廷理筋术不断传承和发展,其理论日益完善并有很大的创新。宫廷理筋术汇集了蒙族、满族、汉族的正骨理筋技术,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临床学术体系。本书阐述了宫廷理筋术对肩、肘、腕、髋、膝、踝等部位常见筋伤的诊治内容,立足于每部分的肌肉、韧带损伤及关节错缝,先论述病患之处的解剖结构、发病诱因以及检查手段,后阐明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手法及注意事项。诊治流程系统、规范且丰富,融合了宫廷理筋手法精粹与现代诊疗手段。本书配有大量的系统解剖结构图及医学影像图,以图释意,清晰明了,与现代骨伤科临床诊疗与教学相并轨。本书适合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临床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者研究及参阅。
本书第一章至第五章论述了《辅行诀》一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联系及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尤其重要的是,阐明了以《辅行诀》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方的组方规律,也就是汤液经法图和药精的结合方式。《辅行诀》作为与《伤寒杂病论》共同传承《汤液经法》的著作,既是中医经典,也是道医经典;不但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浓缩,也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笔者经过4年的写作,完成了对这部经典著作的全新解读。本书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将“五脏大小补泻方”24首处方分为肝木门、君火相火门、脾土门、肺金门、肾水门,详细阐述相关处方和药物,并且附有临床应用的病案。第十二章“辅行诀处方的综合应用”,论述了“五脏大小补泻方”24首处
壮医经筋疗法是著名壮医黄敬伟教授发掘中医经筋学理论,结合壮族民间传统经筋医术而创立,适应于百余种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并对其中数十种难治病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尤其对痹证、神经衰弱、慢性疲劳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岁高龄,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
长期反复骨骼肌劳损引发的疼痛常规治疗有其明显的局限,卢鼎厚先生从1973年起致力于此病的研究,在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基础上,结合山西民间老中医经验和现代精细解剖,发明了阿是穴斜刺疗法,配合阿是穴指针、静力牵张等进行治疗和预防,并在临床中进行了40余年的验证,收效快捷、机制明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书系统介绍了卢鼎厚先生的相关理论建树和治疗措施(配套增值服务含操作视频25段),对针灸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岁高龄,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
长期反复骨骼肌劳损引发的疼痛常规治疗有其明显的局限,卢鼎厚先生从1973年起致力于此病的研究,在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基础上,结合山西民间老中医经验和现代精细解剖,发明了阿是穴斜刺疗法,配合阿是穴指针、静力牵张等进行治疗和预防,并在临床中进行了40余年的验证,收效快捷、机制明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书系统介绍了卢鼎厚先生的相关理论建树和治疗措施(配套增值服务含操作视频25段),对针灸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岁高龄,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岁高龄,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先生年已97岁高龄,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