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
本书为杜自明、段胜如两位老先生中医临床经验的合集,主要为两位老先生在正骨按摩方面的手法经验。杜老把他长期临床实践所积累的伤科手法归纳为理筋手法与正骨手法两大 类。前者又分为分筋理筋、弹筋拨络、摇升降、按摩镇定;后者则分为接、卡、挤、分、旋、端、靠。临症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运用。特别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他非常重视理筋手法与按摩、捏按的合理配合,认为后者手法有理通经络、摩散肿结的作用,是分筋理筋的辅助手法。同样,他在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也对按摩、捏按手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后者手法本身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紧张等作用,而有利于骨折的矫正和容易使脱位入骱。值得提出的是,杜老对助手、学生学习手法的要求甚是严格,认为医者必须做到手法熟练、技巧娴熟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练功辟谷益气延年”“抗癌十三法”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 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推荐中医工具书。
《中医良方大典·内科二卷》的编纂主要对1949—2018年间我国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杂志以及医学论文专刊等资料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所刊方药通过归类比较,去粗存精,选出良方,将其内科的临床治疗经验整理汇编成书,设立了110余个内科病种,共收集3 000余则方剂,涉及中药、针灸、敷贴等多种治疗手段。每个疾病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记述中医治疗方法,将每个疾病从概述、辨证施治、经验方、单方、中成药、预防用药六部分进行深入阐述,资料翔实、内容宏富、涵盖面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并举。
本书结合针灸在现代与多学科交融互动发展中的交互影响,探索提出了对针灸、穴位、经络等传统概念的新认识、新见解;结合现代解剖结构,梳理绘制了传统腧穴的解剖透视图和剖面图,以及肌肉、神经针刺位点透视图,以明确针刺部位的解剖层次,方便精准取穴,降低操作风险;结合国内外针灸临床资料的系统分析结果,整理总结了针灸在其适宜病症上的诊疗应用。 本书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针灸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诊疗实际,突出了针灸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性”和“时代性”。
本书最初名为《十万金方》,系1958年全民献方运动中,河北省卫生厅从全省征集到的10万多首秘方、单方、验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分15册排印(前2册铅印,后13册油印),分送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收藏,其内容可谓朴实无华,沙里藏金。1998年河北省卫生厅组织力量重新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将15册合为一本,名为《重订十万金方》,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所载方剂多为献方者自己的经验,或来自民间,其主治、剂量(有的未提供)、用法仅供参考,读者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谨慎、合理选用;非专业人员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选用。
本书以仲景经方常见药物为纲,以《神农本草经》为药效基础,旁引历代诸家本草精华,详实归纳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病症、量效关系、煎煮方法等;然后由药入方,参考中医经典论著,探究经方与类经方中方剂配伍规律,并以八纲辨证、方证辨证进行分类;法由方出,由方剂推演治法;再由法入理,辨病与辨证结合,深入剖析经典医案。通过将中医经典与临床实践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方药与证候结合,以期帮助读者有效训练中医临证思维,快捷掌握治病技能,适合中医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的《中国针灸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针灸学基础,凡8章70节,概述了针灸学的渊源、发展及基础理论,并介绍了28种针灸医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详述了362个经穴和46个经外奇穴的出处、别名、类属、定位、取法、主治、穴解、刺灸法、配伍应用、文献摘要和现代研究等;汇总了古今常用针法、灸法、拔罐疗法、微针系统疗法和腧穴特种疗法。中篇为针灸学临床,凡6章28节,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经络证治及配穴处方:阐述了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近150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其他疗法等,尤其简要列出了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总结了临床针灸治疗的经验,并附以典型名家医案供临床参考;介绍了针刺麻醉及其临床应用。下篇为针灸学荟萃,
本书是段胜如先生关于研究“正骨按摩经验”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软组织损伤、腰部手法、踝关节锻炼、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胸部岔气(胸壁挫伤)、肩关节不能举起综合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等方面的内容。
1.这是一部科学艺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杰作。 2.1400 幅兼具科学与艺术的精美插图。 3.162 个肌肉组织、 206 块骨骼与 33 条韧带。 4.110 条重要的人体解剖学探查路径。 适用于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按摩治疗师、临床解剖学讲师、医学生、运动健身教练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经方方论全书》以经方医学古籍为依据,采取“以类相聚”的类书编写方法,将有关文献资料以成书先后或医家生活年代先后为序排列。其体例以方剂章节分类为纲,以方药、用法、功用、临床应用指征、方论、方论评析等为目。根据古籍的不同研究内容,分别归入相关具体篇章条目,使之“纲举目张,各有所归”,该书搜罗广博,内容丰富,是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大型经方类书和工具书。 《经方方论全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对指导临床治病、科学组方和阐释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适合中医院校教学及科研人员、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医推拿与影像学读片分析--附131例临床典型病例报告(附光盘)(精)》为作者吴文豹近年经治的 131例骨伤科典型病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选用数百幅预、胸、腰椎,髋、膝关节和跟骨等部位的X线、造影、MRI、3D成像等影像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和推拿疗效进行专业读片分析,从影像学角度解读患者病史主症、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医推拿在骨伤科疾病对症治疗中的实际作用与疗效。本书为临床中医师在治疗颈腰膝腿痛类疾病时的影像学读片分析提供指导,可为推拿医师正确认识西医骨科的临诊资料提供参考、借鉴。
《中医特效处方集》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中医特效处方集2:激发人体自愈功能》 本书为我社已出版的《中医特效处方集》的续集,共20章,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科。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几十年来亲身实践的独特疗病方法,补充了第一本书中没有收录的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书中包含大量医案和处方,贴近临床实际,语言通俗易懂,使读者学得会,用得上。尤其是作者手照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更是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原著作者 Andrew Biel 是美国著名的按摩治疗师,将其对人体解剖学的深邃理解、对按摩治疗原理和技能的精湛把握,融入《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 肌骨触诊与扳机点》这一专著。这部译著图文并茂、绘图精准、解说精炼,可称得上是此类著作中的佼佼者。第 4 版出版后,重印多次,受到了按摩治疗师,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临床骨科医师以及运动健身教练的一致好评。 在第 5 版中,保持了第 4 版的优点,作者又增加了肌肉骨骼触诊的 扳机点 概念。书中对 80 余块骨骼肌的扳机点中心在相应的图中用 X 标注位置,扼要说明扳机点可能的原因、体征 / 症状、鉴别诊断、扳机点疼痛类型、疼痛区域和伴随扳机点。这些内容对肌肉疼痛的按摩治疗非常实用有效。 相信《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 肌骨触诊与扳机点》第 5 版的出版,会为康复治疗相关专业
几十年来,陈少宗教授一直致力不同于传统范式的现代针灸学体系的研究,早在1990年便出版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应用》。该书虽然只有10余万字,却是现代针灸学体系的雏形。时隔21年之后,陈少宗教授于2011年出版了近百万字的《现代针灸学》,该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随着针灸国际化的日益深入,欧美针灸学界也不再满足于对传统针灸学的学习,开始了现代科学背景下的针灸学体系的探索,并在近几年逐步形成了以“干针”疗法为代表的“西方针灸学”。为了应对西方针灸学的嬗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社于2018年出版了陈少宗教授的六卷本《现代针灸学》,该书系300余万字,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理论体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国外几所大学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出版一本精减版的中英文《现代针灸学》,以方便他们作
本书是按摩培训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成16章。前两章主要讲述药物和按摩的基础概念。其余章节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包括影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外分泌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和血液的药物,以及止痛、治疗感染、过敏反应、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精神和癌症的药物。 本书所阐述的是如何评估药物治疗对身体的效用,及相关的按摩并发症。对每一类药物,介绍了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物疗法,探讨了常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按摩时需要对手法所进行的调整。 本书是有史以来,本帮助按摩师根据客人所服药物进行评估并相应调整按摩技法的书籍。 本书特点: 在介绍每一类药物前,先列出常用药物的名称,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按摩的影响及其评估”写在蓝底色的广框中,以示重点介绍。这部分
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是解读《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工具书,也是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在用方辨证中的基本含义、科学定义及其应用价值,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理论体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以全面详细、客观务实、贴近学习、便于实用、切入问题、点拨思路、学以致用为特色,旨在使读者在理论深造与临床提高方面都有全新进步和跨越。本书收录经方260首,其中"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合方、注意事项、应用指征"是研究经方核心内容,"方论"是研究经方百家各抒己见内容,"方论评议、药理作用"是研究经方开阔学用思路及方法内容。全书编写思路独特新颖,解读经方准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指导临床,是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及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