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 被评为医学院校学生*喜爱的工具书! ◆比第1版新增 临床上运用到的耳穴、头穴线和足穴 ◆获2008、2009年度 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奖
《经络穴位针灸速记手册》是经络穴位和针灸的实用手册,以便于记忆的方式编写。按经络划分章节,然后对经络上的穴位逐一进行介绍,后还介绍了针灸的具体做法。全书稿文字简练、扼要,便于读者速记和学习,具有易记和便于查阅的特色。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系*名老中医稼近60年治验集萃。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医论选,主要介绍冰台医话、热证可灸论、针刺得气的探讨、论无创痛针灸、《黄帝内经》 穴法 是真谛、谈针灸处方四大要素、动穴临床钩玄、对 穴标 和耳穴的思考、试论古代针灸学派、对各家针灸常说与流派的探讨、中医振兴的观念危机与对策、对针灸融入世界的思考、60年针灸大事的见证与反思、针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体会。第二部分医案选,主要介绍三叉神经痛、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面瘫、乙型病毒性肝炎、哮喘、胃脘痛、眩晕、痢疾、面肌痉挛、呃逆、泄泻、癫狂、更年期综合征、急性腰扭伤、疖肿、喉痹、喉喑、耳聋、胆结石、鼻衄、便血。期望中医学子能开卷有益,悟其奥妙。
晋代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部针灸专著。它继承了《内经》中脑为阳的六经理论和卫气理论,也吸纳了营气理论。皇甫谧在该书的总论中收录了“十二经脉”,但没有用它去串联全身穴位。元代的《十四经发挥》对后世的针灸理论影响很大。作者滑寿把“十二经脉”正式当做全身穴位的连线。这种变化看起来似乎是针灸理论的进步,然而却是不幸的倒退;因为它把先进的刺穴疗法的理论倒退到古老的刺脉疗法的时代去了。针灸理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其中有可能与当时药物疗法在医疗中占有*的优势有关,因为做为药物疗法支柱的藏府论并不重视脑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唐朝的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片面支持了脑为“奇恒之府”和“脑为阴”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针灸甲乙经》的理论基础。尽管后来《十四经发挥》取代了《针灸甲乙经
学好针灸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准确掌握针灸取穴的方法和要领。本书以精练的文字和近百幅彩色照片阐释了全身腧穴的取穴方法,同时书中还附有各经穴位骨度分寸歌、74个常用穴位的主治病症及作者本人的临床用穴体会。配书有视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具体见书后封面内侧,主要由作者亲自示范讲解了取穴的原则、经验和技巧,使广大读者一目了然,举一反三,为大家提供了一条快速掌握针灸取穴的捷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都有肥胖困扰,却又找不到合适、有效的减肥方法。针灸减肥具有安全、廉价、效果显著的优点,受到广大肥胖患者的欢迎。本书介绍了肥胖的成因、判定方法、针灸减肥的常用方法和穴位、针灸减肥的临床应用。全书图文并茂,便于从事针灸减肥的人员学习、查阅。
《常用针灸腧穴速记手册》以十四经脉为序,详细地讲解了经脉的循行、病候、主治及功效;针对每一个腧穴,结合临床应用,设置了便于记忆的穴性歌赋、简便取穴、刺法灸法、效穴验穴等内容,旨在帮助中医学生及其他学习中医者掌握针灸的学习要点,提高学习针灸的效率,从容应对各种考试。 《常用针灸腧穴速记手册》适合不同层次的中医、针灸师随身参考,也可供对中医针灸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和针灸治疗四大部分。编者在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深感掌握腧穴的重要性以及记忆腧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法的艰辛。为了便于查找、易于掌握、利于记忆,编者编写了《针灸穴位速记》一书,本书为“应考宝典”丛书之一分册,围绕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编撰而成。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为十四经穴,按十四经脉流注次序,逐经逐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身361个经穴。中篇为经外奇穴,分部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48个标准经外穴。所介绍穴位的内容主要包括经穴分寸歌、定位、主治、刺灸法、记忆要点以及穴位示意图,并标明国际标准化代码以及所属的特写穴。下篇为特定穴,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便于查找和记忆。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门经验医学,它以“简便验廉”的特点,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信赖。 在现实的医疗保健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对所有病症能迅速及时地治疗,有时很难做到。所以,如何把简便易行的医疗方法,交给广大群众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知识的战略目标,提高人民的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自我保健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民间流传着很多验方和秘方。作者在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60余年中,尤其通过采风访贤,把积累的行之有效的针灸便方,通过精选和加工整理,撰写了这本《民间针灸300方》,这对普及防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症会大有裨益。 《民间针灸300方》是一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段作用于人体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历史悠久,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数千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穴位辨认知识,主要介绍了185个常用穴位的辨认。中篇为穴位常用刺激方法,介绍了针刺、艾灸、三棱针、皮肤针、头针、耳针、电针、水针、火针、指针、拔罐、穴位敷贴等12种针灸疗法。下篇为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介绍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103种病症的针灸治疗。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作为广大临床针灸医生、夜大学生、针灸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174-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状态。
《针灸问对》为明代医家汪机所 撰。全书共设有84问,且自问自答,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 及经络腧穴。全书溯本求源,全面系 统地分析总结了《黄帝内经》、《难 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并本诸经旨对后世各家之说进行评议,是一部难 得的针灸专著。 《针灸问对》适合广大针灸工作者和针灸 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