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黄元御(1705-1759)的十三种著作的合集:《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长沙药解》《四圣悬枢》《伤寒说意》《玉楸药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道德悬解》《周易悬象》。此十三种著作均见载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元御自三十六岁开始从事著述,苦心经营近二十年,著书十四种。他的医书十一种在其去世后不久,即由四库全书编修周永年进呈,全数收录,民间亦有刊本。尤其是在江南等省,凡悬壶行医者,无不知黄元御,被称为 医门大宗 、 一代之大医 ,其史事轶闻广为传载。现在学术界和民间对黄元御的医学思想有一股研究学习的热潮,此书正是为方便广大民众研究学习而出。
本套丛书特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指导编写,对明代金陵版《本草纲目》重新诠释,删繁就简,精挑细选,用900余幅写实本草图片,以图解的方式对300余种常用中药、1000余种传世药方进行立体展示,全新解密,既有传统中医内涵,又融入了现代中医学的科学观,使广大普通群众更容易阅读、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本书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升华了本书的精神品质。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为郭霭春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灵枢》进行校勘、注释、语译。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 津沽杏林三杰 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是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知名专家,颇有影响。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 陆渊雷先生的代表著作主要有经方三书:《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集》。 其著作告诉读者如何将经方医学与临床问题衔接在一起,并且帮助读者认识“方证相对应”等那些更加实质的问题,同时他以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介绍了从日本汉方家那儿获得的临床资源。当代经方学家、《中医人生》作者家娄绍昆深情评价:“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领略到经方思想的博大精深,阅读中时常触发淋漓畅达的体悟,使我对《伤寒论》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更直观地接触到方证辨证的临床,更坚定地走向现代经方医学。所以我认为陆渊雷先生的著作在我的生命成长目前刻下了圈深深的精神年轮。”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 《伤寒论今释》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江苏)人。其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收有12种,另有后人整理薛氏医案1种,共计13种。其中内科方面有《内科摘要》两卷,系薛己内科代表作,共载医案200余例。全书以虚证立论,认为诸病皆以脾胃、脾肾亏损,命门火衰为要,治疗重在固护脾胃,补益肝肾。个案言简意赅,颇有精意。传染病方面有《疠疡机要》三卷,为麻风病专著,于麻风病本症、变症、兼症及类症逐一介绍。外科、骨伤科、口腔科方面有《外科发挥》八卷、《外科心法》七卷、《外科枢要》四卷、《外科经验方》一卷、《正体类要》两卷和《口齿类要》一卷,分别记述有关病证诊治大法、治疗验案及方药。妇科方面有《女科撮要》两卷、《校注妇人良方》二十四卷,前者列述30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并载治案。后者则“间取临川陈良甫所著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推崇,研习者甚多,这些研究中,发现了《康平本伤寒论》和《康治本伤寒论》两种版本,有别于版本,值得深入研究,以了解仲景《伤寒论》原貌。《蓝泉斋藏书·日本江户汉方医中医经典研究丛书: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以《和气氏古本》为底本,《康治本伤寒论》以户上玄斐版刻本《康治本伤寒论》为底本,均以宋本《伤寒论》为校本,改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标点。对于书中出现的明显错字、误字,对照宋本《伤寒论》予以径改,不出注;与宋本《伤寒论》内容有异之处,保留原文,文下出注;并对个别疑难字词作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