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 导读 。
本书作者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先生学术经验继承人。董振华、季元、范爱平编著的《祝谌予经验集》对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令墨先生的传人 祝谌予先生从医6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该书经验翔实,疗效确切,并经祝谌予先生审定。《祝谌予经验集》理论颇有建树,临床经验渊源有溯,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颇有参考价值。
陈国丰、徐轩、干千编*的这本《干祖望耳鼻喉 科医案选粹》主要收集了*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 望教授临床亲笔撰写的医案,涉及40余种病300多例 医案,且常见病后附有小结。 书中,理论阐述发人之所未发;治疗经验实用有 效;尤为珍贵的是,每例医案中忠实再现了中医原本 十分活跃的临证思路,如:常规的辨证论治,局部病 变的辨证新知,一法到底,分步施治,知常达变,权 宜之计,投石问路,偶获启示,分析前诊得失,预测 药后疗效,等等,精彩纷呈。书末附有门人总结干老 学术思想、辨证规律、用药经验、临床*技等文章, 给人教益颇多。
《内外伤辨惑论》全书3卷,凡26论。上卷以医论为主,载述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邪、辨手心手背等13篇有关内外伤辨证的内容;中卷论述饮食劳倦、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及补脾益气诸方共24首,方中多以人参、黄芪补气健中,辅以升麻、柴胡升发清阳;下卷着重介绍内伤饮食的治法,列述枳术丸、橘皮枳术丸、曲柏枳实丸、木香枳实丸等消导行滞之方23首,并载 重明木郁则达之理 和 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 两篇医论。适合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诊断综合应用等内容,并附有中医古籍经典原文摘录。全书体例简明,层次分明,内容通俗,重点突出。
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丛书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全书3卷。卷上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为中医临床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系中医临床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书是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妇产科专著。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女科》。全书二卷,上卷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5门,计38篇,39证,载41方;下卷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5门,计39篇,41证,载42方、2法。附《产后编》二卷,论述产后诸证43种。另附补集。全书论述简要,理法严谨,药简方效,切于实用,且具有创新性,较之其他妇科著作,确有独到之处。 本书自刊行以来,甚为后世所重,多次再版,是中医妇产科学中极具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八年己巳(1869)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
本书系中医临床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丛书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本书据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古人对人体脏腑结构认识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改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遂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验,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是 经方派 极具影响力的一部经方医案,被大多数 伤寒学 教材推荐为经方专著。 本书作者是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1866 1937)。曹颖甫先生,名家达,字颖甫,别号拙巢老人,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毕生悉用仲景方治病,是近代一位纯粹的经方临床家, 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 。其弟子姜佐景整理曹颖甫医案约百篇,并佐以说解,名曰《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亲自对《经方实验录》进行审读并加按语。 本书融医案、医论、医话于一体,堪称快意淋漓、一唱三叹的医案经典。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教学研究者阅读。
*底层乡村医生,真心挚爱中医,默默践行经方,用真实、确切的疗效赢得尊重,获得赞誉,也得到快乐。所记录的卫生室一个个真实、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质朴、平实、真切,干货满满,别开生面,让你不得不由衷地钦佩、赞叹。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医的根,看到了经方复兴的希望,正如黄煌老师所说的:真正能够传承中医、传承经方的,就是这些基层医生!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共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吴棹仙(1892一1976),重庆巴县人,*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得针灸大师许直初子午、灵龟针法秘传,享有“神针”之誉。毕生治学严谨,崇尚实践,经验丰富,医理精深,长用经方,屡起沉疴,为当代知名经方学家。1956年2月,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主席,受到赞誉。 《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除珍贵的“子午流注环周图”外,共分上下两卷。上卷收集子午六十六穴及别络十二穴、下合三穴,分析穴位、证治、可针、可灸、忌针、禁灸,并用十二小图,依据灵枢骨度篇尺寸,分经量定穴位,说明它的基本原理。下卷主要解释“五脏五腧、六腑六腧”“终始根结”的意义,说明补泻、寒热、升降、卧针迎随、进针、催气、调和营卫等手法,并将用针脉法、针效、针害、针灸禁忌及经
梅乾茵编*的《黄绳武妇科经验集》总结、整理 了全国*名中医妇科专家黄绳武教授数十年妇科临床 经验,特别是晚年的经验。作者为20世纪80年代院方 指定的黄老学生。在跟师期间,对黄老学术思想及临 床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深得黄老的青睐。 本书包括以下几部分:黄绳武主要学术思想;黄 绳武医话(黄老临床经验之精华);黄绳武临床验案( 采取一病一按的形式。验案均为黄老亲治病例,按语 为本书作者着重对黄老的用药特点进行精细分析); 黄绳武查房、临诊病案分析(展示了黄老临床辨证、 处方用药及其分析解释);黄老所*《傅青主女科评 注》全文。本书学术质量、文字质量均较高。堪称名 老中医经验类图书中的上佳之作,值得参阅,值得收 藏。
胡希恕经方医学,让我们能够系统、完整地学习胡希恕 六经、八纲、方证 经方医学体系,还能够有所感悟:如果放眼历代医家研究经方的累累硕果,我们会发现,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的成果,只是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对《伤寒杂病论》乃至 经方医学 的深度化研究,须要下大力气进行继承和弘扬。 经方医学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探讨和突破,须要一代又一代医家进行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既须要历史的循证,亦须要集体的努力!
本书取材于李老临诊与应邀会诊及抢救危重疾病中具有完整记载的病案,随师学习中的笔记整理,诊余求师教诲中李老心传口授的经验笔录。这些翔实的宝贵资料,通过总结整理,分类编排成书。
面诊属于四诊中望诊的一个重要部分,面诊可以给医生提供诊疗所需的关键信息,确保因病施治,使医疗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书从眼诊、耳诊、口诊、鼻诊、舌诊等方面介绍面诊知识,搭配彩图详解,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的语言,使中医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书中详细分析了身体常见的异常症状及病因,并给出了中药方、食疗方、穴位方对症调理,让读者在家就能自诊自查,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及时发现疾病征兆,避免小病变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