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药材生产,对丰富医药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为帮助药材种植者科学种植药材,实现 高产、优质、高效益 ,我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近年来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资料,编辑了《常用中药材的栽培与加工》。该书介绍了适合我国北方种植的45种常用药材的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技术等。
《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丛书》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为抓手,系统整理我国中药材栽培加工的传统及特色技术,旨在科学指导、普及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加工,规范中药材种植产业。李石清、李效贤主编的《牡丹皮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为牡丹皮生产加工适宜技术,包括:概述、牡丹皮药用资源、牡丹栽培技术、牡丹特色适宜技术、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牡丹皮现代研究与应用等内容。本书适合中药种植户及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参考使用。
“汤头”,即药方,是中医方剂的俗称。中医运用中药临床治病时,在辨证审因立法之后,要选择数味或数十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酌定好用量,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构成方剂来作为治病的工具。方剂运用时有汤、丸、膏、散等多种剂型,因汤剂效果好,广泛适应各种病情的需要,是一种最常用的剂型,所以一首方又叫一个汤头。当然也有一味药即称一个汤头的,如“独参汤”。 汤头中的药物不是随便堆砌而成,必须遵循一定的组方原则,学汤头便应首知方剂的组成原则,即“君、臣、佐、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肾炎由于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治疗中临床缓解率较低,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中医、中西医结台等领域,对急、慢性肾炎进行了多方位深入细致曲探讨,做了大量艰苦而赋有成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肾炎的治疗效果。本书通过垒面、系统地搜集整理近年来杂志、书籍对急、慢性肾炎的*报道,选择其中特效方药,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临证时参考。
《国医堂养生百草》是一套集百草养生方式与“药食同源”理念为一体的丛书。本套丛书分为七个分册,丛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简便的养生方法,并采用大量精美图片展现中草药的形态,同时提供了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产地等信息。其中的“四季药膳养生”“中医传世药方”等板块推荐的本草药方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祛风湿药、泻下药、化湿药》中,介绍了祛风湿药、泻下药、化湿药等药材的科属、地理分布、功效、药理作用、适用范围、用法用量等。相信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定能获得健康生活的养生之道。
为使中医药学得以发掘、继承、光大,成为更多人民大众健康与保建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应汕头大学出版社之邀,编写了这套《中医入门丛书》。本丛书作为引导初学者跨进门槛之书,力求深入浅出,眉目清楚,易学易懂,使读者对中华医学有个基础性的了解,使初学者有门径可循,有阶梯可上。 本套丛书主要供中西医院校的学生、中医函授学员、基层医务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的医务人员等阅读参考。同时,也可用于弘扬我国儒医相通的传统,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一般读者大众了解中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的读物。 本丛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也具有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靠前批)》是规范中医药膳的配方、制作、适用人群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优选性和适用性。《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靠前批)》适应民众对中医药膳产品的健康需求,适应中医“治未病”学术发展的需要,为促进中医预防、调理、保健、养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靠前批)》收录了17个品种,包括:莲籽荷叶蒸湖鸭、天麻汆鱼片、百冬灌藕、板栗烧鸡块、葛粉羹、山药汤、白胡椒煲猪肚、神仙鸭、健脾益气粥、滋养胃阴粥、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甘麦大枣羹、清爽茶、九月肉片、银杞明目汤、黄芪羊脖粥、牛肉炖海带,本指南为靠前批《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今后将继续开展相关品种指南的制订。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0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其特点有:①首次确立脉象形状,归纳脉象为24种,使基本脉象的名称和定义统一、规范,为后世所遵从。②改进诊脉方法,确定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使独取寸口脉法在理论上与方法上趋于完善,推进了这种简便易行的诊脉方法的临床普遍使用。③论脉与脏腑疾病紧密结合,脉病证治统一,指导临床实践。④《脉经》将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的结合,丰富发展了针灸经络学理论。 本书是历代
张瑞贤、紫轩主编的《国医堂养生百草(祛风湿药泻下药化湿药)》旨在让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百草、了解百草,从而科学利用百草养生,通过运用中医百草养生的方式来调养自身,使肌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 终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目的。
张瑞贤、紫轩主编的《国医堂养生百草(祛风湿药泻下药化湿药)》旨在让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百草、了解百草,从而科学利用百草养生,通过运用中医百草养生的方式来调养自身,使肌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 终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