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教授系四川省教学名师,首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从事方剂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副主编方剂学教材七部,在方剂学领域中享有益名。在教学中,他善于以大量的书证,严密的说理,新颖的观点,开拓学生的眼界,处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加之言辞婉雅清新,深受学生欢迎。本讲稿据他在中医药管理局网络远程教学(2003年)和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授课时(2004至2008年)的方剂学教学录音整理提炼而成,也蕴涵了他在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中医方药配伍学、历代名方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等选修课程中的教学精华。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共分十八章,除涌吐剂未收录外,其余章节均按现行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的体例编排。每个方剂下,一般列有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附方】几项。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效
作为药品,阿胶多被临床医生作为处方应用。作为保健品,广大人民群众又存在自行使用的情况,重要的是不能乱用滥用。《易经》曰 百姓日用而不知 ,讲的是大道,但对于健康而言,如果 百姓不知而日用 ,就会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带来风险。正确认识,合理使用,这样才能够增强疗效,降低风险。因此,有必要专门介绍阿胶药用的相关知识,供临床工作者和其他使用者参阅。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专家合作编写了科普书籍《阿胶百科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穿插诗词、史话、典故、图片等内容,便于大家阅读。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阿胶以促进合理使用,使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优势得以彰显,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新会陈皮的药用历史、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对于指导医药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陈皮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内*本专门介绍陈皮的专著。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药文献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教科书其内容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文献学》(第1、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包括中药文献学基础知识、古代中药文献、现代中文中药文献、外文中药文献、国外重要出版社全文数据库及文献的应用等。书后附录将重要的网站域名、中药文献数据库及SCI收录国内外药学相关核心期刊目录等收录其中,可供便捷查阅。
这是一部翻译作品,是*早、*原始、*基本的藏药经典图书,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即《度母本草》、《妙音本草》、《宇妥本草》及《药名之海》。其中《宇妥本草》《度母本草》、《妙音本草》,是藏药的三大经典图鉴,图文并茂。《度母本草》中所收的草木类药物,皆是青藏高原的药物,主要论述了草木类药物的缘起、要义概述、草木类药物,此外也描述了只有藏地才生长的237种药物。《妙音本草》这是藏医药*初的本草类专著,主要从药物的生地、形态、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记述了产于青藏高原的近200种药物。《宇妥本草》由前宇妥 云丹衮波著,共描述了191种药物。《药名之海》,主要是分门别类地描述了各种药物及功效。
本书全面挖掘和整理了古代医药学家和本草医籍中有关沉香应用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沉香进行研究的*进展,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对沉香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本全面系统阐述和总结沉香的专著。
华法林作为为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目前华法林是可以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使用过程中,华法林的一些特点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些困境,例如其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 虽然华法林有很多局限性,剂量调整和监测都比较繁琐,但通过专业门诊对病人随访和教育并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的安全性,但目前医疗资源有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期望能够通过药师指导和手账的形式,指导患者进行华法林的自我管理。本书患者可用于自我学习华法林的使用方法,药师可使用该手册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内容包括:1)华法林的服用方法;2)临床应用;3)监测;4)药物相互作用;5)、食物相互作用;6
本书深入浅,图文并茂地介绍百种中医常用经典方剂的基本知识。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使药物与疗效的关系明晰易辨。书中运用了类比法、歌诀法、联想法等方法帮助初学者快速记住方剂组成。 丛书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10分册,包括《百药鉴别》《百药图解》《百方图解》《百药西来》《百宝药箱》《百草皆药》《百毒不侵》《百药栽培》《百病食疗》《百科药草》,从中药的鉴别与应用、中药的栽种及方剂的配伍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毒性药的应用、引进药用的应用等多方面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而又精炼的介绍,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广大百姓了解中药、掌握中药知识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著名中药鉴定学专家赵中振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中药学习笔记和研究成果打造而成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重量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
《中医药膳学(第二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膳学专著。《中医药膳学(第二版)》分为概论、药膳基本理论与技能、药膳配料、药膳配方、药膳的临床应用等五个部分。内容科学、系统、实用、先进'是中医院校师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亚健康调理师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热爱中医食疗养生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第二届 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 名师授课的 现场实录、原音再现 。 黄煌、钱超尘、吴荣祖、杨志敏、刘英锋、李赛美、韩世明、陈伟、吕英等经方名家,将自己的临床心得倾囊传授,毫无保留。 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 是*继续教育项目,由广东省中医院承办,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届。本书是2011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讲习班的现场实录。 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 始终贯穿着 临床运用 这一主题,选择经方界有特色的医家或者有特色的专题进行讲解。主讲专家既有经方名家、大家,也有经方界的后起之秀。总体定位是想跳出学院派的 藩篱 ,多一些民间的、鲜活的、有特色的经验和创新性思路奉献给大家。 本书是完全口语化、生动化的现场实录版,少了书面体的缜密、严肃,但却更鲜活、更灵动、更有深度,尤为可贵的是,专家们在现场演讲时灵机闪现的思想火花
《百病食疗》以100 种常见病症为主线,以文字与漫画结合的方法,对病症进行简要说明,每种病精选了2 ~ 3 条长期应用于民间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食疗方。相信读罢本书,或许你会发现,每日餐桌上的食品不少便是取自百草园。 丛书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10分册,包括《百药鉴别》《百药图解》《百方图解》《百药西来》《百宝药箱》《百草皆药》《百毒不侵》《百药栽培》《百病食疗》《百科药草》,从中药的鉴别与应用、中药的栽种及方剂的配伍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毒性药的应用、引进药用的应用等多方面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而又精炼的介绍,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广大百姓了解中药、掌握中药知识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著名中药鉴定学专家赵中振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中药学习笔
《中华上品药材养生大全》的上品药材既包括了《本经》中上品药材中仍具现实意义部分的药材,也包括了卫生部规定的69种“药食两用”的药材(食物);另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养生保健药材也尽量选入其中。由此可见,“上品药材”从来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有否定,也有扩充——随着科学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上品药材的内容必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中华上品药材养生大全》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讲解药材的药性特点和功能、人的体质特征和用药原则、上品药材的使用禁忌以及如何运用于养生保健等相关知识,总的原则就是希望能做到“多服久服不伤人”,继而达到“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效果。 《中华上品药材养生大全》不仅介绍了200余种适合养生的上品药材,还列举了数百个行之有效的小治方和食疗方。寄望读者既能了解、掌握相
藏医药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医药领域继针灸之后第二个国际性非遗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各地藏医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以西藏自治区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藏药浴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首次从科技角度完成对藏药浴疗法关键技术的总结,对于开展藏医药浴科研、推动藏药浴临床规范化发展、充实藏药浴疗法科技内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成为藏医临床工作者、藏医药爱好者以及中医治未病从业人员的重要工具用书。
在传统医药领域,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拭目以待。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低微脆弱、容易丢失、需要保护的部分。这一部分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看上去很美,但在体制内没有什么地位。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并不重视。随着一批老草医的逝去,一切都花自飘零水自流了。 但不管怎么说,中医药既是古典的医学科学,又有深刻的理论思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前者,属于医药卫生领域;后者,属于文化部门。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台上,传统医药是 两栖文化 ,由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文化部门共同管理。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6年来,在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至少做了三件事情,一是提出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国人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第3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和应用;各论按照分类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知识;书后附有应用中药学教学基本要求。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版《药用动物学》教材,贯彻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作了较大补充、调整,强调内容应充分体现系统性、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注意吸收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使内容更充实、更鲜明、更准确,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如新撰写的绪论,从八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药用动物学的概念和任务、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在每章之前都设定了“导学栏”,扼要提示本章要点,为学生导读;为强调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专门增加了“药用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章;在各章的“药用动物举要”项目中,普遍都增补了“药用”内容,以体现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在结构上,将全书调整成为4篇(总论、药用无脊椎动物、药用脊椎动物、药用动物资源保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常用 300 味中草药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每味中草药的原植物图、药材和 \ 或饮片照片,文字部分详细介绍每味中草药的正别名、基原、野外识别特征、药材性状、性味功效、常见病配伍、验方精选、使用禁忌等。本次再版更换了部分效果欠佳的图片,同时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使照片更清晰。对于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有较高的实用与收藏价值。该书由从事多年药用植物教学、科研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潘超美老师编写,全书照片大部分由潘老师亲自拍摄,图片清晰,文字详实。
附子为临床常用药,但其毒性较大,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利用其毒性,控制其毒性,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书以毒性为主线,以有毒中药为切入点,系统介绍附子的药性、毒性、功效的本草学研究、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代谢动力学研究、毒性和控毒研究,并总结附子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书的大量现代研究均基于作者及其实验团队多年来实验研究。其中关于附子的用量-毒性-功效关联性、毒性-功效-证候关联评价研究目前文献报道较少。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扶阳派重用附子经验,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本书适用于药学研究者、临床工作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