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意在向众人打开制药行业的门窗,运用药物研发过程中真实的实例来解说这一过程。作者首先从社会用药谈起;人们对制药企业的认知与误解、制药企业的利润与损失经典的药物发现过程、药物副作用的意义、药物研究开发的成败原因等,并重点讲述了寻找有效β-阻断剂所遇到的障碍。第2部分主要阐述一个药物从基础到临床所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例如,可成药的靶点、怎样发现候选药物、如何提高发现安全有效药物的成功几率、选择靶点的多种方法等。第3部分则详细讨论了生产及销售合法药物的商业性问题从一般的商业基础到企业与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合作。最后,对影响药物生产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指出药片每天消耗量多于餐饮次数的现象将改变制药工业和立法的现状。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材13种。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 融合教材 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从中受益。
《手绘典藏彩图本本纲目》以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本书仿金陵版古图风格,精心绘制了五百余幅彩图,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四百多种药材的植物形态,读者可按图索骥,准确辨识药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还用图片的形式清晰明了地诠释了原著中的一些中医用药理论,帮助毫无中医基础的读者轻松读懂李时珍的《本纲目》。本书不仅是家庭常备药典,更是传统中医药研究爱好者的典藏之选。
本书名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实践》,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制度与SOP;下册为临床试验设计规范与机构建设。上册共三章,内容包括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药物临床试验应急预案、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下册共五章,内容包括药物临床试验文件设计、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伦理审查认证及评估、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认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信息化管理。本书所推荐的模板仅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制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设计规范等文件提供参考,针对机构质量管理、认证评估、信息化管理等管理需求,本书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内容。
郁仁存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特别在癌症治疗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本书以郁老“内虚学说”为依据,“虚、痰、瘀、毒”学术思想为基准,将其临床中常用有效的中药药对进行总结,主要从补益类、理气类、化痰散结类、活血类、抗癌解毒类、其他类,共6个方面介绍,其中每一药对均包括药对来源、单药功用、对药释义、主治、西医药理、郁老点评等内容。本书列举药对较多,基本可涵盖郁老从医中的常用药物,反映其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且本书郁老亲自对各药对进行点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版《药用动物学》教材,贯彻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作了较大补充、调整,强调内容应充分体现系统性、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注意吸收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使内容更充实、更鲜明、更准确,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如新撰写的绪论,从八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药用动物学的概念和任务、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在每章之前都设定了“导学栏”,扼要提示本章要点,为学生导读;为强调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专门增加了“药用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章;在各章的“药用动物举要”项目中,普遍都增补了“药用”内容,以体现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在结构上,将全书调整成为4篇(总论、药用无脊椎动物、药用脊椎动物、药用动物资源保
本着“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编写原则,孟向文主编的《图解刮痧疗法》重点突出刮痧的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 配以操作视频,用二维码的形式附于正文相应位置,方便实用,真正实现“看得见的操作、听得见的讲解”。适于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基层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陈婷、方晴霞主编的《实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数字化融媒体特色教材)》系统阐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内容主要包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概念、建设及维护、无菌操作技术、静脉药物治疗知识和调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调配操作规程、中心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处理及应急管理等。书后有10套模拟试卷,供学生自测。 目标是使药学专业学生构建有关静脉用药的知识,掌握静脉药物调配的实践操作技术以及日常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从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打下基础。 利用 互联网 技术,重要知识点后附有二维码(共有9个教学PPT、17个操作视频及9个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 本书将
本教材按144学时编写共分二十章本教材每章的主干内容均分成“导学”、“正文”、“常用制剂及用法”“小结”、“目标检测”五个部分,对应“预习”、“学习”、“复习”、“巩固”四个教学环节,并设计“相关链接”、“课堂互动”、“案例”等辅学内容穿插于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章节编排以药理学通用的药物分类法为主干,融入了药物治疗学所特有的疾病分类法,并加入了“药源性疾病与不良反应监测”内容,提醒学生重视药物滥用的危害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在编写内容上加入了疾病发生和药物作用发挥的机制,同时注意结合国家职称考试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加强了对国家基本药物的重点介绍。
本书共12章,内容涵盖绪论、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与衰老、肥胖与癌症、其他肥胖相关性疾病等。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简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肥胖和脂肪代谢相关)、诊断和临床用药等。 本书可供普通公众阅读,以提高公众对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也可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参考,还可供其他临床药学工作者、新药研究工作者,以及医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第1~3章),包括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任务、特点、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②生物样品测定的主要分析技术(第4~9章),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与液一质联用技术、气相色谱与气一质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质谱的联用、手性色谱法、免疫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③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第10~15章),包括非临床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代谢与药一药相互作用研究、药酶遗传多态性研究、体内内源性物质分析、滥用药物检测等。书中后一章为体内药物分析的实验。《体内药物分析》适合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也可作为执业药师培训、临床药师培训的参考教材;适合于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药学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以及有关
本着“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编写原则,王红主编的《图解内科病推拿》重点突出内科病推拿的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 配以操作视频,用二维码的形式附于正文相应位置,方便实用,真正实现“看得见的操作、听得见的讲解”。 适合广大针灸推拿临床工作者、基层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对临床各专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精要的总结,突出快速查阅和临床实用,所有药物用法不是照搬说明书,而是编者结合临床经验总结提炼的应用说明。特别设置点评栏目,突出介绍临床医生的用药经验。本书并非药典,而是手册;面向临床;有限篇幅;快速查阅;突出编者的用药经验。内容上在1版的基础上增加近年来的新药,如生物制剂等。包括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泌尿系统疾病用药,抗感染用药,血液及肿瘤疾病常用药物等。
笔者结合多年研习与教学、临证经验,采取经文要义、药物解读、名著选论、临床应用注意等形式对《神农本草经》所收载常用中药品种和临床性能、功效进行全面解读,以期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探究《神农本草经》的根本涵义,厘清《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认识与当今药物作用的联系,便于临床正确选药,提高疗效。本书适合临床中药学人员、临床医师阅读参考,亦适合中医经典研习者学习使用。
《食疗本草(汉英对照)》本次所译的《食疗本草》以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辑录的《食疗本草》内容为基础,并参考了敦煌残卷和《医心方》中引录的条文以及多个《食疗本草》的通行本。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和传递《食疗本草》的内容,《食疗本草(汉英对照)》的本草采用中文原文、中文注释、英文译文、英文注释进行编排。个别中药名经多方考证仍无法确定其拉丁名称,翻译成拉丁文的时候,采取Materia Medica加音译的方法,如 船底苔 译为Materia Medica Chuanditai。 本草名称的翻译采取 四保险 的翻译方法,即每个本草名称均按拼音、汉字、英文和拉丁文的方式进行翻译,如 萹竹 译为Bianzhu。 本草名称如果是三个字及以下,其音译合并在一起;如果是四个字及以上,根据文义将其音译分开,便于阅读,如 鹅不食草 音译为Ebushi Cao。 古
为保障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针对临床上几十种常见疾病或其症状,从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包括化学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药物治疗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执业药师应给患者的重要提示和对生死攸关问题的监护,希望通过《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提高广大执业药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药学服务技能,指导患者和公众解决常见病治疗中有关选药、用药及其安全等问题,使他们选对药、少用药、用好药。
全书从新药的概念、特点、发现的途径及影响新药发现的因素入手,结合新药研究中的物理和化学问题,如先导化合物的确立和候选药物的形成,以及新药筛选中的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并对新药研究中,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如药效学模型选择和评价,药物之间作用的相互关系,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与新药开发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上,又对新药研究中的一些普遍性内容,如一般药理学,毒理学包括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全身毒性及特殊毒性,以及近年来药剂学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剂型等进行了较为详尽地介绍,尤其针对新药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结合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规和新药研制现场核查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仔细剖析和全面介绍,对于新药的Ⅰ期临床评价与GCP也进行了
本书打破传统药学教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综合性体系,按人体的组织系统,以正常生理生化 疾病发生发展 药物治疗转归为主线,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属性,编写综合性教材,体现医为药之理,药为医之用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努力做到对症治疗、对症,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书根据上述思想和原则,共编写了18章,主要涉及失眠、疼痛、精神分裂症、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这些疾病多为常见病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提高这些疾病的防治水平,对延长寿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书适用于医药院
本书作为继《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小宝典》和《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小宝典》之后的又一力作,再次以科普小册子的形式,为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指南。 无论您是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还是从事临床试验研究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本书都是您迅速掌握罕见病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流程和监管要求的手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