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载药品近1690种,在第五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近年来国内研制、投产或即将投产的新药和制剂(包括新剂型),以及部分进口药品共300余种,删除了少部分非处方用药(OTC)、少用或不用,以及临床认为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200余种。 本版仍采用表格形式,药品名称规范,剂量、用法准确,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详实。突出特点是编排巧妙、栏目清楚、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广大医学、药学、护理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家庭用药参考。
袁雅冬、席彪主编的《合理用药培训指导手册》筛选了53种基层常见病症作为指导合理用药的目标。这些病症在农村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乡村卫生机构又必须对这些病症采取临床治疗措施。调查发现,这些疾病恰恰又是乡村卫生专业人员容易“不合理”用药的高发范畴。同时,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合理用药,因为这三类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本书考虑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也注意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用药的限度,全力体现实用和适宜,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围绕骨科的纸版口袋书。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按照疾病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方便做笔记及翻阅。具体而言,本书拟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介绍骨科临床相关用药,全书拟初步分为: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第二部分:术后感染及开放性伤口给药方案 第三部分: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案 第四部分:围手术期抗凝及血栓的处理 第五部分:骨质疏松管理 第六部分:神经修复用药管理 每个部分按照疾病/状态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
各分册处方集的内容*章为概述,扼要介绍本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措施、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分类与研究进展等内容。其后章节按药物类别展开写。每一类药物简述开发应用情况,写出上市药品每个品种的准确信息与用药经验,具体内容包括:药物名称、药物特征(简述类别、药代特征、药效特征)、适应症、剂型与特点(特别是缓、控释制剂、微球制剂、混悬剂等,写出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复杂的表格化,便于应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FDA分级与孕妇应用、用药实践(临床实践经验、FDA与SFDA等发出的各种安全警示、超说明书应用情况与分析)等, 用药实践 板块将加入说明书中没有的临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将成为本丛书*的亮点。其它各板块下的信息做到精练、准确、可读性强。每个分册后边可以专章总结本专业疾病已有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等。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常用药物,收载1670余种临床常用药物(西药及复方制剂)。主要内容有药物中文、英文名称及制剂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剂量等。中篇为“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以各器官系统疾病(采用西医病名)为纲,分成14章,收载药品340余种,多数为《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采用表格形式(分3项),介绍其组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剂量。下篇为常见病的药物治疗。内容包括“诊断要点”与“药物治疗”两个部分,对各器官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依据作扼要论述,并结合病证介绍对因与对症治疗的用药。 本书内容新颖、充实,便于携带,是实习医生、各级医院年轻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治病的工具书。
不同国家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和形式不尽相同,这不利于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亦不利于国际贸易及技术交流,同时还造成生产和科研部门人力、物力的浪费。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美、日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药品生产研发部门于1989年起协商成立“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遵循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原则,尊重科学技术的规律,通过协商对话使三方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取得了共识,制定出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共同技术文件,并已在三方的药品审评中得到应用。这无疑可促进药品的国际贸易,缩短新药的审批时间,降低新药的研制成本,使新药能及早地用于患者。
本表只提供一种注射剂对另一种注射剂的配伍资料,未收载三种以上注射剂配伍的资料。注射剂的配伍及应用必须严格按照各药规定的给药途径用药。本表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可靠的,但是,由于医学不断发展,人类存在个本差异,药物配伍受浓度、温度纯度、时间、PH值、配伍用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及注射剂中附加剂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与本表配伍结果不相符时,我们郑重建议:应遵从配伍时的现时变化和其他来源的资料进行确认后使用。本表按药物作用分类排列。
一、云南拥有药用植物6157种,占全国的55%,是名副其实的“药用植物王国”,在中国医药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收集、整理云南丰富的药材信息资料,对我国基础医学研究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二、本书是在我社《云南中草药》(1971版)、《云南中草药(续集)》(1973年版)基础上,经过整理、修订而成。开本由原64开改为32.开,两册合一,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相关专业学生日常使用,亦是家庭书。 三、本书是云南省各地、州、市、县广大医务工作者、中草药科技专家辛勤努力的结晶。这部在四十年前就铸就了的基础医务用书,在几十年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四、本书共收录云南常见、常用中草药757种,常用医方15D0余个。药物介绍按简化汉字的笔划顺序排列。医方分为预防和治疗两部分,按各类疾病编排。索引按药物功
本书力求做到一书多用,收载了5个方面的品种:即国家基本药物(200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物(2004年);《中国药典》2005年版及国内外新近上市的特色药物;非处方药;常用中成药。对2005年12月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六批非处方药(OTC)也做了标记,方便医药人员对此查阅。另名一栏中,将进口及国内大厂生产较常有的别名提供给读者对照。新增加了药物的妊娠期分类索引、口服药物与进食时间指南,方便查阅,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较为罕用的抗吸虫病、抗麻风病、抗黑热病等药物及不属医院供给的疫苗等生物制品则不予收录。在内容上,略去其他工具书中易于查到的化学结构式、性状、贮藏等项,着重写入药物的正名、别名、主要药理作用、主要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常见规格和用法及与给药方案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作者搜罗群书,汇常用的600余味中药之名为一书,编著而辞书《中药正别名集》,罗列别名13000条,按药材正名、别名、商品名、混异品名进行了分类,并注明该药的文献出处。本书以药品正名为词目,正列药材名、别名、商品名、炮制品名、混异品名,对各种药材辩识颇清,而又要言不繁。此书一出,中医药工作者争相传阅,尤其是各药店药房人员更奉为至宝,于捡方配药之时,遇有疑难之处,翻阅此书,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中药正别名集》非单纯为集名而集名,其主旨在对于众多的名称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参阅文献2000多种,收录常用或较常用中药613种,集古今文献及市井、民间流传的别名13000多条,系目前同类书籍收集广全者,编排以正名为词目。 本书是一部医药临床、教学科研、药业生产等广大工作者和后学者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卢海儒药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合理用药,收集了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和进口的药品商品名,并根据药理作用及临床科室用药,按药品通用名进行了归类、整理,编辑出版了这本《药品商品名通用名速查手册》。此手册可为药品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查询便利,也方便患者在日常购药和用药过程中查阅。
本书是从护士使用药物角度撰写的。其内容分为基础篇、药物篇及附录三部分。基础篇,重点阐述了药物及药物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关系。药物篇,主要介绍了临床常用药物及近两年上市的新药,共计800余种。对每一种药物的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不良反应及处置等作了详尽的阐述。附录中收载了常用护理药学计算、常用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常用粉针剂的溶剂选择及溶解后的稳定性。
《中医药统计学(新世纪第四版 供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等专业用)》特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 读经典,做临床 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本目录中的药物包括三部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为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了解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我们根据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目录编写了本书。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内容包括药品的中英文通用名、别名、制剂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中成药的内容包括药品的通用名、成分、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本书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药师参考。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安全用药为基本原则,根据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和药物治疗特点,详细介绍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简明翔实,编排新颖,实用性强,便于速查,可作为医生、护士、药师及其他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患者查阅参考。
本书是《化学进展丛书》分册之一,化学与药物学的交叉与渗透,大大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并使化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本书宏观介绍了近5~10年间国内外药物化学的发展动态、研究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药物化学热点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创新问题;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实例。同时,本书以综述的形式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在药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羟甲芬太尼、青蒿素类及石杉碱类化合物,为我国的新药开发、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可供化学及药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准备考研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科技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决策者参考。
本书是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在广泛参考国内外著名文献及有关大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一部新药应用与评价的专著。书中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问世的340种新药,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临床实用,有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合理选择和应用新药,是一部实用价值较大的参考书。适用于临床医师、药师、护士及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和参考,亦可供医药研究、药品生产和供应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