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近代名医之秘、验方140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性等临床各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祖传秘方或名医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性。其编写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按药物组成、制剂用法、适应病证、病案举隅、资料来源、评按分条缕析。广而不杂、井然有序。 本书既可作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广大家庭自诊自疗及保健的参考书。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药,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本书由老中医施金墨的亲传弟子吕景山编写,较详细地介绍 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阅。tt tt
本书对外的天然小分子药物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计100余种,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与适应症、来源记载、研发历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合评价等。为便于读者理解,增加生动性,对其原植物的彩色图片以的形式放在每个药物项下。
消化内科学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本书内容紧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求,根据大纲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熟练掌握”的不同层次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消化疾病基础知识、消化系统诊治技术及消化系统疾病。其中,“第一篇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胃肠道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消化系统解剖与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营养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第二篇消化系统诊治技术”内容包括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内容包括食管疾病、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胆系疾病、胰腺疾病、腹膜及肠系膜疾病、胃泌素瘤及其他
全书共分7篇47章,具体内容包括急诊医学临床思维与决策,院前急救和灾难医学紧急医疗救援,急救医学管理,急诊常用急救技术、治疗技术、常用药物,常见急诊症状的诊断、评估、鉴别诊断及治疗,危重综合征和非创伤急诊的急诊诊断、抢救、治疗,以及临床应用的经典方法和学科发展新进展和新理论。本书内容紧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根据大纲对专业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熟练掌握”的不同层次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拟晋升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考试人员的复习指导用书。同时可供高年资医务人员参考,以提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务人员临床诊治、临床会诊、综合分析疑难病例以及开展医疗先进技术的能力。
《药林外史》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 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三教九流,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药物的使用产生影响。同样的药物,医学用来治病,道家用于长生,染家用来染色,江湖术士用来变把戏…… 古代文人学士,也不时借助药名玩弄些文字游戏,各种药名诗应运而生。乡曲之间,还流传着药物剧,于是一个个草木虫鱼之类的药物,被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物,演绎着一部《草木春秋》。还有诸多小说中出现的蒙汗闷香、仙草灵芝,就如同武术中的点穴、气功一样,神神秘秘,似真似幻。